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有地上敷设和地下敷设两种。地上敷设也称架空敷设,地下敷设又分为地沟敷设和直埋管敷设。
4.5.2.1 地上敷设
地上敷设是指将供热管道通过附墙或支架敷设在地面上的方式。按支架的高度不同可分为低支架敷设、中支架敷设和高支架敷设。
1.低支架敷设(见图4-31)
低支架敷设的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的净高度应不小于0.3m,以防雨雪的侵蚀。低支架敷设一般用于不妨碍交通,不影响厂区、街区扩建的地方或平行于公路、铁路布置。通常是沿工厂围墙或平行于公路、铁路布置。
2.中支架敷设(见图4-32)
中支架敷设的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的净高h应为2.0~4.0m。中支架敷设一般用于穿越行人过往频繁、需要通行车辆的地方。
图4-31 低支架敷设
图4-32 中、高支架敷设
3.高支架敷设(见图4-32)
高支架敷设的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的净高h为4.0~6.0m。高支架敷设一般用于管道跨越公路或铁路的地方。
地上敷设的管道不受地下水的侵蚀,使用寿命长,管道的坡度易于保证,管道所需的排水、放气设备少,能充分使用,工作可靠,维护管理方便,但占地面积多,不够美观。
地上敷设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年降雨量大、地下土质为湿陷性黄土或腐蚀性土壤、沿管线地下设施密度大以及采用地下敷设时土方工程量太大的地区。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外墙、屋顶,并考虑建筑物或构筑物对管道载荷的支承能力。管道保温的外保护层的选择应考虑日晒雨淋的影响,防止保温层受潮而破坏。架空管道固定支架需进行应力核算,做法及布置应与土建结构专业密切配合。
4.5.2.2 地沟敷设
地沟敷设是将管道敷设在管沟内的敷设方式,如设于混凝土或砖(石)砌筑的管沟内。地沟敷设按人在沟内通行情况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
1.通行地沟敷设(见图4-33)
通行地沟是指工作人员可直立通行及在内部完成检修用的管沟。一般地沟内通行道宽度不小于0.6m,净高不低于1.8m。其地沟土方量大,建设投资高,仅在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的地段。如管道穿越建筑物、铁路、交通要道等场合,沟内可两侧安装管道。
工作人员经常进入的通行地沟应有照明设备和良好的通风。人员在地沟内工作时,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
通行地沟应设事故人孔。设有蒸汽管道的通行地沟,事故人孔间距不应大于100m;热水管道的通行地沟,事故人孔间距不应大于400m。
整体混凝土结构的通行管沟,每隔200m宜设一个安装孔。安装孔宽度不应小于0.6m且应大于管沟内最大一根管道的外径加0.1m,其长度应保证6m长的管子进入管沟。当需要考虑设备进出时,安装孔宽度还应满足设备进出的需要。(www.daowen.com)
2.半通行地沟敷设(见图4-34)
半通行地沟是指工作人员可弯腰通行及在内部完成一般检修用的管沟。一般沟的净高为1.4m,通道宽为0.5~0.6m。半通行地沟,每隔60m应设置一个检修出口。
图4-33 通行地沟敷设
图4-34 半通行地沟敷设
3.不通行地沟敷设(见图4-35)
不通行地沟是净空尺寸仅能满足敷设管道的基本要求、人不能进入的管沟。管道的中心距离应根据管道上阀门或附件的法兰盘外缘之间的最小操作净距离的要求确定。
图4-35 不通行地沟敷设
不通行地沟造价较低,占地较小,是城镇供热管道经常采用的敷设方式。一般用于管道间距离较短、数量较少、管子规格比较小、不需要经常检修维护的管道上。热水或蒸汽管道采用管沟敷设时,应首选不通行管沟敷设。
4.5.2.3 直埋敷设(见图4-36)
直埋敷设又称无沟敷设,是将供热管道直接埋设在土壤中的敷设方式。管道保温结构外表应与土壤直接接触。直埋敷设分为有补偿直埋敷设和无补偿直埋敷设。
有补偿直埋敷设是指供热管道设补偿器的直埋敷设,又分为有固定点和无固定点两种方式。无补偿直埋敷设是指供热管道不专设补偿器的直埋敷设。
热水热网管道地下敷设时,应优先采用直埋敷设;蒸汽管道采用管沟敷设困难时,可采用保温性能良好、防水性能可靠、保护管耐腐蚀的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其设计寿命不应低于25年。
图4-36 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
1—钢管 2—聚氨酷硬质泡沫塑料保温层 3—高密度聚乙烯硬质塑料或玻璃钢保护层
直埋敷设热水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保温层、保护外壳结合成一体的预制保温管道,其性能应符合CJJ 34—201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直埋敷设管道应采用由专业工厂预制的直埋保温管(也称为“管内管”,其保温层一般为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保护层一般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硬质塑料或玻璃钢,也有采用钢管(钢套管)做保护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