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政管线系统:3.4.2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市政管线系统:3.4.2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编制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必须具有10年以上自计雨量记录。

市政管线系统:3.4.2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雨水设计流量是雨水管道系统设计的依据。由于雨水径流的特点是流量大而历时短,因此应对雨量进行分析,以便经济合理地推算出暴雨量和径流量作为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

3.4.2.1 雨量分析的几个要素

降雨现象的分析,是用降雨量、暴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面积和重现期等因素来表示降雨的特征。

1.降雨量

降雨量是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又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雨深度。用H表示,单位以mm计。也可用单位面积的降雨体积(L/hm2)表示。

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为mm/a。

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为mm/月。

年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一日的绝对量,计量单位为mm/d。

2.降雨历时与暴雨强度

降雨历时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一场雨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个别的连续时段,用t表示,单位为min或h。如果该降雨历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该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即为暴雨强度,用i表示,单位为mm/min或者mm/h。降雨历时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L/s·hm2)表示。采用以上计算单位时,由于1mm/min=10-3(m3/m2)/min=10-3(103L/m2)/min=1(L/m2)/min=1(L/min)/m2=10000(L/min)/hm2=10000/60(L/s·hm2)=167(L/s·hm2

故可以得出

q=1000i/60=167i

暴雨强度是描述暴雨特征的重要指标,是确定雨水设计流量的重要依据。在任一场暴雨中,暴雨强度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而变化。就雨水管道设计而言,有意义的是找出降雨量最大的那个时段内的降雨量。因此,暴雨强度的数值与所取的连续时间段t的跨度和位置有关。在城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中,经常采用的降雨历时为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9个历时数值,特大城市可以用到180min。

在分析暴雨资料时,必须选用对应各降雨历时的最大降雨量。各历时的暴雨强度为最大平均暴雨强度。

3.降雨面积与汇水面积

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即降雨的范围。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道汇集雨水的面积,用F表示,以公顷(hm2)或平方千米(km2)为单位。

在城镇雨水管道系统设计中,设计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一般小于100km2,其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集水时间不超过60~120min,这种较小的汇水面积,在工程上称为小汇水面积。在小汇水面积上,可忽略降雨的非均匀分布,认为各点的暴雨强度都相等。这样,雨量计所测得的点雨量资料可以代表整个小汇水面积的面雨量资料。

4.暴雨强度的频率

暴雨强度的频率是指在多次的观测中,等于或大于某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n之比的百分数,即

Pn=m/n×100%

式中 Pn——某值暴雨强度出现的频率;

m——将所有数据从大到小排序之后,某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

n——降雨量观测资料的总项数。(www.daowen.com)

由上式可知,n越大,参与统计的数据越多,根据上列公式计算得到的经验频率就越能反映其真实的发生概率。故我国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在编制暴雨强度公式时,必须具有10年以上的自计雨量记录,且每年选择6~8场最大暴雨记录,计算各历时的暴雨强度值。将各历时的暴雨强度按照大小排列成数列,然后不论年次,按照由大到小的方向选择年数的3~4倍的个数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某个暴雨强度的频率越小时,该暴雨强度的值就越大。

5.暴雨强度的重现期

暴雨强度的重现期是指在多次的观测中,等于或大于某值的暴雨强度重复出现的平均时间间隔P,单位用年(a)表示。暴雨强度的重现期与暴雨强度的频率互为倒数,即

P=1/Pn

降雨强度、降雨历时、暴雨强度的重现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16所示。某一暴雨强度的重现期等于P,是指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序列中,大于等于该暴雨强度的暴雨平均出现的可能性是1/P。重现期越大,降雨强度越大。

978-7-111-45049-8-Chapter03-28.jpg

图3-16 暴雨强度曲线

确定设计暴雨强度的重现期的因素有排水区域的重要性、功能、淹没后果严重性、地形特点和汇水面积的大小等。一般情况下,低洼地段采用的设计暴雨强度的重现期大于高地的;干管采用的大于支管的;工业区采用的大于居住区的;市区采用的大于郊区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的最小值不宜低于0.33年,一般选用0.5~3年。重要的干道、区域,一般选用2~5年。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雨水管道,是按照暴雨强度的重现期10年进行设计的。

在排水管网的设计中,如果使用较高的设计暴雨强度的重现期,则计算的设计排水量就越大,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规模相应增大,排水通畅,但排水系统的建设投资就比较高;反之,则投资较小,但安全性差。

3.4.2.2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计算公式是反映暴雨强度qi)、降雨历时t、暴雨强度的重现期P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设计雨水管道的依据。

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我国采用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为

978-7-111-45049-8-Chapter03-29.jpg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L/s·hm2);

P——设计暴雨强度的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

A1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确定。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收录了我国部分大城市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可供计算雨水管道设计流量时采用。

编制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必须具有10年以上自计雨量记录。按降雨历时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每年每个历时选6~8场最大暴雨记录,计算其暴雨强度值,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的暴雨强度按大小次序排列,从中选择资料年数的3~4倍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目前,我国尚有一些城镇无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当这些城镇需要设计雨水管道时,可选用附近地区城市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3.4.2.3 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降雨面积是指每一场降雨所笼罩的地面面积。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道所汇集和排除雨水的地面面积,用F表示,常以公顷(hm2)或平方千米(km2)为单位。

在城镇雨水管道系统设计中,设计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一般小于100km2其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集水时间不超过60~120min这种较小的汇水面积,在工程上称为小汇水面积。在小汇水面积上可忽略降雨的非均匀分布,认为各点的暴雨强度都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