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环境要素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环境设计概论与方法探究》

环境要素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环境设计概论与方法探究》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纪念性建筑外环境中,环境要素有几类特殊的应用,具体如下:(一)衬托主体作为纪念主体的建筑、雕塑等都需要一系列环境要素的衬托,才能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环境要素构成的空间无论狭窄还是宽阔、通达还是曲折都将在参观者心中产生一定的感受。由此可见,在纪念性建筑的外环境中,一切基面、围护面要素以及设施小品要素,只有通过精心编排都能为展现主题、衬托主体、限定界域、创造氛围等方面起到突出的作用。

环境要素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环境设计概论与方法探究》

在纪念性建筑环境中,环境要素有几类特殊的应用,具体如下:

(一)衬托主体

作为纪念主体的建筑、雕塑等都需要一系列环境要素的衬托,才能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一方面要求这类主体的形象独立而鲜明,与周围环境要素掺杂在一起不利于其主题的表达;另一方面其形象又需要“前景”“背景”来映衬。在设计中,低矮的绿化、小品水池等可以用来充当前景,而茂密的树林、整体的建筑、湛蓝的天空则是理想的背景。前景与背景的处理必须统一有序,以免喧宾夺主。以广场为例,当纪念性建筑设于中央时,当其达到一定的高度,借用天空作背景是非常理想的;而当偏于一侧时,希望能与作为背景的建筑在体量、色彩、形态等方面对比统一,使形象突出。

(二)展现主题

一部分环境要素本身就是构成主题的重要组成。一些建筑、独立围护面、雕塑都用各自的语言来表达主题。譬如建筑,有一种表达手法是运用建筑构件的个数、形态等与主题关联。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毛主席纪念堂,在其高度、宽度及细部尺寸的设计中,通过具体数字的运用表达特定的含义。这种设计方法也可在1000多年前唐乾陵的设计中见到。而国外的一些纪念碑、塔也有运用此类方法的实例。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采用的是形态展现的方法,以梅花图案的花格装饰墙面既点出梅园新村地点,又使人联想到生前喜爱梅花的周总理,同时暗示总理等当时在梅园新村工作的共产党人的品格。但机械地运用这类设计方法的例子也有很多。

而当纪念性建筑内部功能有限,甚至并无室内展示要求时,建筑主体抽象为纪念碑、纪功柱、纪念塔、大型雕塑等,这时其对主题的展现就更为直接。此外,也可通过在室外独立墙面上设置图片、文字、浮雕以及运用一些小品雕塑的方法来展现纪念主题。

(三)创造氛围(www.daowen.com)

通过环境要素的设计可以对参观者的心理产生预期的影响。

方法之一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以要素的特征来暗示纪念主题中的人、事和场景,使参观者沉浸于特定的环境氛围之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设计了卵石广场,以白茫茫的卵石象征在日军“三光”政策后寸草不生的惨景。以遍种松、兰、梅、竹来比喻人的高风亮节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方法之二是创造特定的空间感染来作用于参观者。这是因为不同高低、宽窄的空间能带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意大利福斯·爱德纪念地是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牺牲者。设计者在墓地上覆盖一个庞大的方形盖子,人们瞻仰墓地必须进入盖子底。昏暗而又让人压抑的空间,使人感受到死者的痛苦。而同样展现生与死的题材,另一处为10万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亡者所设的纪念墓地中,则设计了一组百余米宽的大台阶,每一个台阶上都刻有死者的姓名。大台阶在宽阔处缓缓地展开,宽广的空间让人感到无边无际的悲哀。环境要素构成的空间无论狭窄还是宽阔、通达还是曲折都将在参观者心中产生一定的感受。当这种感受与纪念主体相吻合时,就能有助于环境氛围的创造。由此可见,在纪念性建筑的外环境中,一切基面、围护面要素以及设施小品要素,只有通过精心编排都能为展现主题、衬托主体、限定界域、创造氛围等方面起到突出的作用。

(四)限定界域

限定界域这是对参观者行为的设计。通过对参观者行为的引导可使其流线与设计相符,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同时,通过协调观者与展品的空间关系可使观看的视觉质量达到最佳。

界域的区分可以通过各种围合、设置、基面变化的方法来实现。其中,绿地和水池的设置既不遮挡视线,又可对人的观看位置进行规范,是理想的区分界域的方法。如在某陵园的入口设有一汪池水,使跨桥而入的人感受到纪念领域的到达,而设于纪念主体周围的水面又界定了一个崇高、非世俗的界域,加强了环境氛围的感染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