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纪念性建筑外环境的构架设计

纪念性建筑外环境的构架设计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朝以后的各代皇帝转而采用“依山建陵”的聪明方法,利用山这类特殊的环境构架,创造雄伟、庄严的纪念环境。有一片傍水依山、景致秀美的基地能为纪念环境的成功创造提供良好的条件。除此以外,另一种对环境构架的运用方法是寻求与历史环境相一致的环境构架,使环境得以“复原”。

纪念性建筑外环境的构架设计

不同于一般依据环境构架进行设计的建筑外环境,纪念性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往往有机会寻求适宜的环境构架来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

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为了使其陵墓能显示身前的荣耀,动用了几十万民工,历经数十年才建造完成。但因为采用筑土造陵的方法,陵墓经过岁月洗刷由最初的100多米降至40多米。汉朝以后的各代皇帝转而采用“依山建陵”的聪明方法,利用山这类特殊的环境构架,创造雄伟、庄严的纪念环境。唐乾陵、昭陵以及明十三陵等是其中卓越的实例。即使到了现代,依旧采用这个方法成功地建造了中山陵。其他的各类纪念性建筑,选址也很重要。有一片傍水依山、景致秀美的基地能为纪念环境的成功创造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上表述的是对自然环境构架的运用。

城市中更多的是选择理想的人工构架。在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坐落于天安门广场,且位于著名的旧城中轴线上。而在平壤,人民军烈士纪念碑、主体思想塔、祖国解放战争胜利塔、千里马铜像、凯旋门等纪念性建筑,贯穿胜利大街、七星门大街周围,构成了壮丽的纪念性景观。正因为这些建筑与城市主要空间轴线、著名广场、街道、景点寻求了相互的对应关系,并利用这些环境构架作为参观流线,才使这些建筑非比寻常,成为城市的标志。(www.daowen.com)

除此以外,另一种对环境构架的运用方法是寻求与历史环境相一致的环境构架,使环境得以“复原”。许多纪念性建筑建于原址,另一些选址于原址的“赝品”之上,这是因为在相似的环境构架中易于创造与所纪念人物、事件发生地相仿的环境、场景,使参观者更真切地感受环境独有的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