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环境设计概论与方法探究:项目准备与调查分析的重要性

环境设计概论与方法探究:项目准备与调查分析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地区的室外环境特征越明显、统一、完整、符合客观的审美标准,观察者所获得的愉悦程度就越高。从现场调查的角度来看,发现问题与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设计的过程,现场调查是室外环境设计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任何成功的景观设计项目,都是建筑物或活动场地和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适应的产物。

环境设计概论与方法探究:项目准备与调查分析的重要性

(一)室外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待设计的场地都需要设计者仔细地阅读,不同场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不同,其景观特征也各异。

1.自然特征

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岩体水流、植被类型,也有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文化、风俗、历史等雕刻在土地上的印迹。这些有形的和无形的物质、精神特征被称为室外环境特征。一个地区的室外环境特征越明显、统一、完整、符合客观的审美标准,观察者所获得的愉悦程度就越高。自然景观的美包含许多方面,按自然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地形可分为山脉、溪谷、山丘、平原、山谷;按水的形态可分为海洋湖泊沼泽、溪流;按植被分为森林、草地、灌木林;等等。其中森林又可以分为原生林、次生林;也可以根据树种单一和复杂程度分为某某森林和杂树林,如山毛榉林、红树林、白杨林、胡杨林等。

2.人文特征

场地的人文景观要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的资料,地域、民俗的资料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文化和地域的特色是室外环境设计的灵魂,对于文化的研究首先需要设计者潜心体验。俗语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一方水土就有扎根于当地土壤的历史文化与传统风俗。由此产生的人文景观可以分为有形的物质人文景观和无形的精神人文景观。同样,又可以把有形的物质人文景观根据特性进行细分,如传统建筑类可以分为古代宫殿、传统民居、宗教建筑等。以传统建筑群形成的城镇或区域人文景观,如山西的平遥古城,几乎完整地保存了城池和城中各种建筑物,使得整个城市成为特殊的人文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历史文化遗迹”。

(二)收集资料

1.现场踏勘与测量

对一名设计师来说,比较实用且行之有效的现场调查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询问调查法和观察调查法。

室外环境设计最初的设计活动应是从对整个室外环境的全面认识开始的。在进行某个景观环境的设计时,首先要遵循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尊重现场,因地制宜,充分寻求与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密切联系,并同时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这已成为现代室外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设计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而要更多地去发现,就是要利用专业化的眼光去进行设计师所特有的观察和判断,去认识现场中原有的特性,去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从现场调查的角度来看,发现问题与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设计的过程,现场调查是室外环境设计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进行室外环境设计的现场调查时,应收集和掌握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和资料:

①本地区的发展过程和本地区的总体规划状况。其中包括相关的历史事件、发展模式和演变过程、总体规划导向、社会及城市的结构、总体规划中对设计地段的要求、规划的实施情况、设计地段的土地使用情况、建筑物的密度、建筑物的高度等。

②设计地段以及周围相关环境的具体情况。其中包括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设计范围、原有建筑的现状、地段的标高、交通情况、使用者的活动规律等。

③本地区的地方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以及建筑的风格与特色。其中包括本地的生活习惯、行为规律、建筑的体量与尺度、色彩与材料、空间的构成形式等。

④所涉及地段环境中的经济和社会情况,如开发的可能性和开发的潜力、可发展的概率、公众的要求等。

2.既有资料的收集

设计人员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和场地体验。只有通过实地观察,才能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直观地感受场地的景观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包括:基地地理自然条件、区域气候气象条件、基础设施、交通状况、历史演变、文化风俗、周边环境等。(www.daowen.com)

当既有资料不全和现场踏勘不足,特别是有关地形测量的资料不全,无法准确把握地形起伏、坡度、地表物等时,需要制订详细的测量目录,委托专业勘查测量单位进行现状测量,同时注明测量范围、比例尺、参考基造三位量、特殊景观标志物,如古树等。

针对室外环境设计范围和尺度的不同,相应地对所需了解的范围和比例尺要求等也有所不同。具体的所需信息量包括:

基本测量规范:比例尺、指北针、风玫瑰、测量日期、测量精度要求。

基本测量要求:场地边界范围、坐标、高程变化(等高线)、场地面积、交通路径。

自然条件:河流、池沼湿地、盆地、高台、林地轮廓、一定胸径以上的树木位置。

人工条件:街道名称位置、车道、步道、街道中线、边界、高程、排水;建筑物(名称、功能、围墙、范围、层数、高度等);构筑物(桥梁码头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给水、排污、电力高压线位置和走向等。

(三)场地分析

1.主要和次要景观特征

通过对场地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进行客观、完整的分析,可以发现并找出该场地的主要景观特征和次要景观特征,再用剔除、改变、加强等手段,突出景观重点。

主要景观特征是指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格局和特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人类力量难以改变的事实,或者说改变就会失去当地景观特征。例如,自然的山脉、山谷、风、雨、雪、雾、潮汐、气温、辐射等气候条件,都是无法通过人力来改变的景观特征;又如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装饰工艺、环境色彩趋向以及生活使用方式等,如果被改变了,就会走向雷同,失去地域特色。我们必须评估这些要素的影响,根据限制条件进行可行性设计。任何成功的景观设计项目,都是建筑物或活动场地和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适应的产物。

次要景观特征是指那些相对次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特征。改变他们虽然会造成某些景观特征的消亡,但是不会改变其根本的景观特征。某些次要景观特征在变化中可能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如树木植被。

2.景观特征的保护、改变和强调

人类的生存活动必然会涉及自然生态环境。我们在应深刻认识、理解和分析自然环境景观特征的基础上,对其保护或改变,同时判断使用方式与景观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和判断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判断开发或使用的合理性,使用对于景观特征相符合的正确使用方式,实现土地综合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挥土地功能。

第二,通过分析,剔除场地不协调的景观元素,去除或改变次要的景观元素或特征,维护和加强场地的主要景观特征。

第三,确保土地利用方式能产生一个高效、视觉上有魅力的景观格局。

第四,运用协调和对比的方法,构筑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环境。例如,森林中的小体量木屋,无论是材料还是色彩均与环境取得了协调,符合自然景观的特征;横跨山谷的混凝土桥梁,白色的梁架、轻盈的桥拱是和山谷自然条件相对立的,但是并不妨碍整体景观格局。同样,湖边的码头、栈桥伸入水中,虽然人工的痕迹与自然环境有所冲突,但是轻盈优美的线条无疑成为湖边一道人工与自然结合的风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