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色彩体系明显揭示泥土和生物的特色

色彩体系明显揭示泥土和生物的特色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壁画用黄色和红褐色的土制颜料以及从碳中提炼出来的黑色描绘,它们揭示了一个基本的、简单的、容易理解的色彩体系,这个色彩体系确切地反映出当时的泥土、岩石、毛皮和鲜血等事物的特色和特征。伊顿提倡从美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对色彩的审美视觉传达效果、审美情感的反应与表现、它的象征与描绘的内在与外在结构形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由于色彩之间的对比,其冷暖也会发生变化。

色彩体系明显揭示泥土和生物的特色

(一)色彩的表现

人对色彩是有生理反应的。首先,人之所以能够感受和识别色彩,是因为人的眼球视网膜中有对色彩感觉不同的视觉神经细胞,它们能感受红、绿、蓝三种光色,分别称为感红、感绿、感蓝单元。因为它们能两单元、三单元同时感受,因而能识别出各种色彩。

人类最初使用颜色大约是在15到20万年以前的冰河时代。据考古发现,那是在红土中埋着的尸体或骨骼被涂上了红色的粉末。红色是血液的颜色,流血会造成死亡,因此原始人类把红色当成是生命的象征。他们不仅在死者的体表涂上红色粉末,同时也在自己的身体和脸上以及石器上涂上红土和黄土。这种做法既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同时又表达了生命神圣不可侵犯和企图征服自然的意愿。

这样,色彩就和旧石器时代的人们所使用的线条一样,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人类第一次选择在山洞的岩壁上通过创作二维空间的艺术来表现和诠释自己的生活。一些早期的岩画保存至今,例如,1940年在法国Dordogne的拉斯科(Grotte de Lascaux)发现的15000年前的岩上壁画,展现出叙事形式的动物图案和看上去混合了人类自己的观察和神话创造的符号的画面。壁画用黄色和红褐色的土制颜料以及从碳中提炼出来的黑色描绘,它们揭示了一个基本的、简单的、容易理解的色彩体系,这个色彩体系确切地反映出当时的泥土、岩石、毛皮和鲜血等事物的特色和特征。

在我国山顶洞人的洞穴遗址中发现的石器也用红色染过,在残存的尸骨旁测有赤铁矿的粉末。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里认为:“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的情绪状态。”在色彩设计中,色彩往往是先声夺人的传达要素。

各种各样的色彩,具有各自特定的表现性质。歌德对于基本色彩的生动论述,来自一个善于表现自己所见事物的诗人的印象,也可以作为研究色彩表现性质的极好材料。歌德把色彩划分为积极的或主动的色彩[黄、红黄(橙)、黄红(铅丹、朱红)]和消极的或被动的色彩(蓝、红蓝、蓝红)。主动的色彩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和努力进取的态度”,而被动的色彩则“适合表现那种不安的、温柔的和向往的情绪”。

在设计方面,表现性质是色彩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包豪斯基础课创始人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是最早引入现代色彩体系的教育家之一,具有非常敏感的形式认识。他坚信色彩是理性的,了解色彩的科学构成,才能有色彩的自由表现,他在《色彩艺术——色彩的主观经验与客观原理》一书中指出:“对比效果及其分类是研究色彩美学时一个适当的出发点。主观调整色彩感知力问题同艺术教育和艺术修养建筑设计商业广告设计都有密切关系。”

“色彩美学”的概念由此而来,并且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印象(视觉上)、表现(情感上)、结构(象征上)。伊顿提倡从美学、生理学心理学角度,对色彩的审美视觉传达效果、审美情感的反应与表现、它的象征与描绘的内在与外在结构形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他把视觉的准确性、感人力量、结构的象征性内容、视觉力量的情感效果等,统一于色彩理论的创建之中。

简而言之,色彩表达的捕捉由色彩的客观物体对视觉心理造成的印象,并将对象的色彩从它们被限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是指具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力,再加以象征性的结构而成为表现生命节奏的色彩构图

如果要表达一个特定的事物,形状和色彩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作为一种信息的传达方式,形状要比色彩有效得多,但要说到人对这个事物的情感反映,色彩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可媲美的。朴辛说:“在一幅画中,色彩从来只起到一种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作用,正如诗歌那美的节奏是耳朵的诱饵一样。”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是最大众化的形式。

我们对色彩的感觉是主观性的,因此我们对色彩的反映也就变化无常,而且很难确定和把握。就像风格和时尚一样,由于涉及美学和心理学的问题,我们对色彩的经验和感觉只能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不能进行具体分析。然而色谱本身也确有其内在的品质和特性,而且能相当容易地被归纳总结出来。这里对色彩的分析和讨论仅仅针对的是少数的几种颜色颜料被混合的过程。再生出来的颜色,是通过对光束的混合得到的,就像电视机屏幕或计算机显示器的原理一样,但表现出来的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

(二)色彩的表情

色相、明度和纯度是认识色彩语言的三个尺度。而对比是色彩美学的核心,色彩的魅力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真正显示出来。然而构图中的所有颜色要互为关联,还必须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相配,形成和谐的色彩系统。换言之,对比是以和谐为限度的。色彩进行明度、色相、纯度、冷暖、综合等比较,会显现出不同的表现力和感知力。不同程度的色彩对比,也会造成不同的色彩感觉,如最强对比使人感到生硬、粗野;强烈对比使人感觉响亮、生动、有力;弱对比使人感到柔和、平静、安定;最弱对比使人感觉朦胧、暧昧、无力。人对色彩还具有心理反应,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色彩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对色彩的感受不同,随之也就赋予了色彩以不同的感情味道,从而使色彩也带有了明确的感情和表情。

色彩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告诉我们:色彩的审美与人的主观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对于色彩美感的心理产生是通过对比存在的。而色彩对比正是一种色彩变化,在于与其他色彩相邻的缘故。因此,色彩的审美感觉,就是建立在这种客观与主观的交流互动过程中。

1.色彩的冷与暖

红色使人联想到火,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这样的颜色被称作暖色,色环中从橙红到黄色的色相都为暖色。蓝色使人联想到水与冰,给人以寒冷的感觉,这样的颜色被称作冷色,色环中从蓝绿到蓝紫的色相都为冷色。绿和紫是不冷不暖的中性色,并以它的明度和纯度的高低变化而产生冷暖的变化,譬如绿、紫、蓝在明度高时倾向于冷色,低时倾向于暖色,纯度强时倾向于暖色。此外,由于色彩之间的对比,其冷暖也会发生变化。如紫与红并置时,紫色给人的感觉偏冷,而与蓝色并置时,又给人一点暖意。无彩色中白色冷、黑色暖,灰色为中性。一般情况下,无彩色比有彩色感觉冷些。

色彩的冷暖感也与物体表面的光泽度有关。光泽强的倾向于冷色,而粗糙的表面倾向于暖色。

2.色彩的兴奋与沉静

兴奋与沉静是由色彩刺激的强弱引起,冷色对人的眼睛的刺激作用较小,使人感到安静、舒适。暖色的刺激作用较大,过强的暖色或观看暖色时间过长都会感到疲劳、烦躁和不舒适。红、橙、黄色的刺激强,给人以兴奋感,因此称为兴奋色。暖色多为兴奋色,容易使人产生兴奋、热烈的感觉,明度低的暗色接近于沉静色。蓝、青绿、蓝紫色的刺激弱,给人以沉静感,称为沉静色。冷色多为沉静色,具有沉静、幽雅之感,明度高的、纯度高的亮色近于兴奋色。色彩的兴奋性与沉静性往往随纯度或明度的变化而改变,纯度或明度越高,色彩的刺激性越强。绿与紫是介于二者中间的中性色,既没有兴奋感,又没有沉静感,是人们视觉不容易觉得疲劳的颜色。清淡明快的色调多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浓重灰暗的色调往往使人感到沉重压抑。此外,白和黑以及纯度高的颜色给人以紧张感,灰色及纯度低的颜色给人以舒适感。为获得兴奋、活泼的效果,可以使用红色系列的颜色,若要获得沉静、文雅的效果,则要使用蓝色或绿色系列的颜色。

3.色彩的华丽与朴素

色彩由于其纯度与明度的不同,会给人以辉煌华丽和朴素雅致的感觉,一般纯度或明度高的颜色华丽,纯度或明度低的朴素。冷色具有朴素感。金、银色单独使用时具有华丽感,但与黑色搭配时,既有华丽感,又有朴素感。用色相相差较大的纯色与黑或白搭配时,因有明度的差异而感到华丽,与纯度低的颜色搭配时有朴素感。黑白两色因使用情况的不同,既可以具有华丽感,也可以具有朴素感。

4.色彩的轻与重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生活经验的作用,一般认为白色的棉花是轻的,黑色的钢铁是重的;天空中漂浮着的白云是轻的,人们立足的大地是重的。这告诉我们,无纯度的颜色的轻重感来源于生活经验。色彩的轻重主要取决于明度,而纯度对色彩的轻重感的影响其次,色相的影响最低。明度高的颜色感觉轻快,明度低的颜色感觉沉重;同明度、同色相的颜色纯度高的感觉轻,纯度低的颜色感觉重。(www.daowen.com)

5.色彩的软与硬

一般情况下,掺入白灰色的明浊色有柔软感,掺和了黑色的纯色有坚硬感,这说明颜色的软硬感与其明度和纯度有关。明度高纯度低的颜色有柔软感,而明度低纯度高的颜色有坚硬感,黑、白有坚硬感,是坚固色;灰色有柔软感,是柔软色。一般情况下,软色感觉轻,硬色感觉重。

6.色彩的明与暗

色彩的明暗感与明度有关,明度高就亮,明度低就暗。但是,颜色的明暗不一定只对应着色彩的明度。譬如,蓝色和蓝绿色,尽管蓝绿色的明度高,然而却感到蓝色比蓝绿色还要亮。白、黄与其他颜色并列时,可以感到黄色更明亮。通常不能给人以亮感的颜色有蓝绿色、紫色、黑色等。相反,不能给人以暗感的颜色有红色、橙色、黄色、黄绿色、蓝色、白色等,绿色是中性色。

7.色彩的活泼与忧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稍加留意就会注意到,充满阳光的房间有轻快活泼的气氛,光线昏暗的房间则让人感到忧郁。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主的明亮色调,容易让人感到活泼,而以蓝色和绿色为主的暗淡色调容易让人感到忧郁。在英文中人们常用“Blue”来表示自己忧郁的感情,布鲁斯(Blues)就是西方音乐中一种曲调忧伤的歌曲。色彩活泼和忧郁的感觉是伴随着明度的明暗、纯度的高低、色相的冷暖产生的,无彩色的白色和其他纯色搭配时感到活泼,黑色是忧郁的,灰色是中性的。

8.色彩的疲劳感

纯度高、显色性强的颜色对人的视觉刺激较大,容易使人感到疲劳。一般来说,暖色比冷色疲劳感强,不论是高明度,还是低明度,色相过多,纯度过强,或纯度、明度相差过大的搭配,都容易使人感到疲劳。譬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阅览室中,在色彩设计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考虑,绿色的大理石墙面和窗台,墨绿色的窗框,室内固定装置采用了淡绿色的饰面,室外是苍翠、蓊郁、幽静的环境。这种色彩的搭配和选择不仅美观、雅致,而且科学、实用,绿色有助于缓解眼睛的疲劳。

(三)色彩的认知

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和感受是通过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对比得以实现的。只有这样,才能理解色彩的几个要素在色彩搭配设计中的作用,怎样搭配才能获得最佳的色彩效果呢?

1.色彩的对比

色相相邻时与单独见到时的感觉不同,这种现象叫色彩的对比。几种颜色同时看到时产生的对比,叫同时对比。先看到一个色再看到另一个色时产生的对比叫继时对比。继时对比在短时间内会消失,通常我们讲的对比是同时对比。

(1)色相对比。对比的两个色相,总是在色环相反的方向上,这样的两个色称作补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等。两个补色若相邻时,看起来色相不变而纯度增高,这种现象叫补色对比。

(2)明度对比。明度不同的两色相邻时,明度高的看起来明亮,低的更显暗,这种对比使明度差异增大,叫明度对比。

(3)纯度对比。纯度不同的两色相邻时会互相影响,纯度高的会显得更艳丽,而纯度低的看起来更暗淡一些,被无纯度色包围的有彩色,看起来纯度会更高些。

2.色彩的面积

颜色的明度、彩色都相同时,面积的大小会给人不同的效果感觉。面积大的色比面积小的色感觉在明度、彩色上都高。因而,以小的色标去定大面积的墙面时,要注意颜色有可能出现的误差。

3.色彩的可辨别性

色彩在远处可以清楚见到,在近处却模糊不清,这是因为受到背景颜色的影响。清楚可辨的颜色叫可识度高的色相,反之叫作可识度低的色相。可识度在底色和图形色的三属性差别大时增高,特别在明度差别大时,会更高,可识度受照明状况及图形大小影响。

(1)色彩的前进与后退

在相同距离看时,有的色比实际距离显得近,称前进色,有的色则反之,称后退色。从色相上看,暖色系为前进色,冷色系为后退色;明亮色为前进色,暗淡色为后退色;纯度高的色为前进色,低者则为后退色。

(2)色彩的膨胀和收缩

同样面积的色彩,明度和纯度高的色看起来面积膨胀,而明度、纯度低的色看起来面积缩小。暖色膨胀,冷色收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