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环境艺术设计的类别划分-一本关于环境设计概论与方法探究的书籍

环境艺术设计的类别划分-一本关于环境设计概论与方法探究的书籍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建筑环境设计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统称。表1-1 建筑环境设计的内容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既有分工,又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整体。

环境艺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出行和游憩息息相关,具体有如下几个类别:

(一)室内环境设计

内环境设计,也称室内设计,即以创新的四维空间模式进行的艺术创作,是围绕建筑物内部空间而进行的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是根据空间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理想场所的空间设计,旨在使人们在生活、居住、工作的室内环境空间中得到心理、视觉上的和谐与满足。室内设计的关键在于塑造室内空间的总体艺术氛围,从概念到方案,从方案到施工,从平面到空间,从装修到陈设等一系列环节,融会构成一个符合现代功能和审美要求的高度统一的整体。

1.室内环境设计的特点

室内的空间构造和环境系统,是设计功能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是构成室内空间的本体。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延伸出来的一个独立门类,是发生在建筑内部的设计与创作,始终受到建筑的制约。因此,室内环境设计必须依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的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精神和生活需要,又不危及生态环境的室内空间。

空间限定的基本形态有多种:一是围,创造了基本形态;二是覆盖,垂直限定高度小于限定度;三是凸起,有地面和顶部上、下凸起两种;四是与凸起相反的下凹;五是肌理,用不同材质抽象限定;六是设置,是产生视觉空间的主要形态。

室内设计中,空间实体主要是建筑的界面。界面的效果由人在空间的流动中形成的不同视觉感受来体现,界面的艺术表现以人的主观时间延续来实现。

2.室内环境设计的任务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三个:

(1)室内环境设计要体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体现人体工程学的规律,满足人生活与工作和心理的需求。“满足”包含“适应”和“创造”双重含义,一种需求满足后,新的需求会随之产生,它需要在掌握现有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对潜在需求进行合理科学的推断、预测,以满足潜在的需求愿望。因此,创造需求包含丰富的可能性、可预见性、前瞻性。

(2)室内环境设计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分配空间,将室内环境尺度、比例导向与形态进行周密的安排,考虑空间与环境的关系。为达到建筑功能的目标,正确地使用物质要素在原始空间未经加工的自然空间和原有空间中进行领域的设置。

(3)把功能与形式很好地统一在一起,塑造出室内空间的整体艺术氛围。在实体设计中,要从美学角度考虑地面、梁柱、门窗、家具等方面的布置,还包括布幔、地毯灯具、花卉植物艺术品的陈设等问题;而在虚体空间设计中,要精心考虑所有空间的组合以及心理、艺术方面的效果,使室内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同时也反映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多种效应。

3.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就是运用空间限定的各种手法进行空间形态的塑造,是对墙、顶和地六面体或多面体空间形式进行合理分割。常见的空间形态包括:具有较强内向性、安全性与私密性的封闭空间;具有较强外向性、界面通透的开敞空间;具有起景、高潮、结景与过渡运动连续产生感觉的动态空间:适应公共活动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共享空间;无完备隔离形态、意象限定性的虚拟空间;局部下沉或抬高而产生的下沉空间;轻盈、高爽、灵活悬吊的磁浮空间等。

4.室内装修设计

室内装修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空间围合实体的界面进行修饰、处理,采用各类物质材料、技术手段和美学原理,达到既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营造建筑的艺术效果,又起保护建筑物作用的工艺技术设计。室内装修设计主要包括:一是天棚装修,又称“顶棚”或“天花”的装修设计,起一定的装饰、光线反射作用,具有保湿、隔热、隔音的效果。

5.室内装饰、陈设设计

室内装饰、陈设设计,是对建筑物内部各表面造型、色彩、用料的设计加工,包括对家具、铺物、帷幔、陈设品、门窗及设备的布置和设计。

6.室内物理环境设计

室内物理环境设计,包括对室内的总体感受、气候、采光、通风、照明、温湿调节等进行设计,也属室内装修设计的设备设施范围。

(二)建筑环境设计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统称。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以及钢筋混凝土、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房屋、公共建筑、寺庙碑塔、桥梁隧道等。

1.建筑环境设计的特点

(1)实用和审美特征

建筑环境是体现人工性特点的生活空间,它从根本上提供了人的居住、活动场所。这是最现实也是最基本的特点。人类居住、活动最具实用性的需求首先是坚固、耐用和历久弥新,并且它紧紧联系着建筑本身的美观。现代人更需要愉悦、舒适,它的形式美驱动的审美反应,使建筑在内外装饰、平面布局、立面安排、空间序列确立起美的形式语言,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

(2)技术性特征

这种技术性在本质上不同于其他艺术所指的“技巧”,而是一种科学性的概念。每一个时代都是根据特定的技术水平来建筑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现代工程学已经树立起一百多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建筑方法,当今城市空间的立体化环境设计技术的崛起,明显地给建筑设计带来了一个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表征。

(3)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相连

建筑物始终与一定的自然环境不可分离。建筑一经落成,就成为人类环境中的一个硬质实体,同时一定的人文景观也影响建筑风貌。任何一座建筑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到它的背景,以适应公众对整个环境的评价。建筑的艺术性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互相配合,融为一体,构成特定的以建筑为主体的艺术环境。

(4)建筑的物质性和精神性

建筑的物质功能,可以找到最基本的量化特点,但建筑的精神功能,如何得到一个量化的衡量标准呢?这就像音乐或抽象造型那样,也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可以体会和感受它,但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因为建筑设计的过程本身,曾包含着大量的各种层次的模糊标准。建筑艺术形象具有很大的抽象性,虽然不能直接反映生活,但其内容和形式上所展现的风格,却可以揭示出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心理情绪、审美理想和时代精神,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

2.建筑环境设计的内容

建筑环境的设计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见表1-1。

表1-1 建筑环境设计的内容

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既有分工,又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整体。

3.建筑环境设计的依据

对于建筑环境设计来说,人体工程学是其主要依据。另外,家具、设备尺寸及使用它们所需活动空间尺寸,是考虑房间内部面积的主要依据。

此外,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以及水文条件等一些物理数据也是设计的重要依据。

4.建筑设计的使用目的

建筑设计的使用目的包括民用和工业两种。

(1)民用

民用建筑,是供人们生活居住和非生产活动建筑的综合,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居住建筑包括公寓、宿舍和民居、小区、别墅等。

公共建筑包括教科文建筑、医疗建筑、观演建筑、体育建筑、交通通信建筑、商业服务建筑、行政办公建筑、园林建筑等。

(2)工业

工业建筑,是供工业生产所用的建筑物的统称,包括各类厂房和车间以及相应的建筑设施,还包括仓库高炉、烟囱、栈桥、水塔、电站和动力站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等。

5.建筑设计的层高等级

这类建筑,一是住宅建筑: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30层;二是公共、综合性建筑,总高度在24米以下的建筑物为非高层建筑,反之为高层建筑(不包括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建筑物高度大于100米时,无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称之为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是按国际统一规定,超过一定高度层数的建筑。高层建筑共分为四大类,如表1-2所示。

表1-2 高层建筑类别

6.建筑环境设计的风格

建筑环境设计风格是指以建筑设计的对象空间作为在其中生活的个人和社会群体的规范和象征时,使得参与设计规划这一空间的主体的观念形态强烈地反映在建筑空间上所形成的设计风格。

建筑环境设计的风格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建筑设计风格的形成与人们的审美心理有关。自从脱离原始穴居生活后,人们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按照自己的审美心理来设计居所,并由此衍生出后来的各种形式的建筑类型和外表。这是建筑设计风格形成的纵向原因,且具有时代性,能够看到建筑设计风格在同一特色及内涵下发生的渐变。

第二,建筑环境设计风格的形成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这是建筑设计风格形成的横向原因。常可以见到,即使是同一时间段的建筑设计风格也会产生差异,因为审美理念的差异和地域的差距而十分明显,不同地区的审美心理不尽相同,当作用于建筑设计时,就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例如,北方的民居风格厚重朴实,江南民居风格则轻灵俊秀,徽派民居风格婉转悠扬,各具特色。在具体设计实践中,这对改变式样单一、千篇一律的建筑设计现象非常有效。

建筑设计风格中展现出来的文化艺术性,是建筑师以特定的方式、形态展现不同时期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历史特征。现代建筑设计需要表达对技术、材料、功能的真实性需求,以及与建筑环境的融合。在把握当代建筑设计风格的同时,研究本土文化,创作出具有本土风格与时代气息结合的建筑作品。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是创造更多满足人的情感与人的真实需要相平衡的东西,因为建筑设计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建筑本身越来越多地转向与建筑相关的环境。

(三)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是人类物质条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代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方案。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www.daowen.com)

1.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

(1)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各项发展建设目标的整体策划和建筑环境的整体布局。包括规划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拟定工业、民居、文教、行政、道路、广场、交通、环境保护、园林绿地、商业服务、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规模及其标准与要求;确定城市布局和用地的配置,使之各得其所,互补发展,充分发挥综合效能。城市规划还应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公害,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

城市总体规划的中心内容是城市发展依据的论证、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人口规模的预测、城市规划定额指标的选定、城市征地的计划、城市布局形式与功能分区的确立、城市道路系统与交通设施的规模、城市工程管线设计、城市活动及主要公共设施的位置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城市防震抗灾规划、市郊及旧城区的改造规划、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以及近期建设及总投资估算、实施规划的步骤和措施等。另外,总体规划的内容必须附有相应的设计图纸、图表与文件资料。总体规划是一项长远的为合理开发奠定基础的系统工程

今天,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开始步入了国际化的轨道,城市得以快速发展,这为城市规划艺术提供了极佳的发展契机。从珠江之畔的广州到祖国的首都北京,从“东方明珠”上海到历史古都西安,在很短的时间内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广场街市、园林绿地、室内外门廊、水景喷泉、泛光照明等方面,还是人们的生活空间,都与视觉感受越来越密切,从而越来越引人注目了。

(2)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将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具体化,是从城市体型、空间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入手,着重打造城市视觉景观与环境,直接通过营造环节,落实空间的意向设计及景观政策。通常建筑单体构成不能全面顾及城市环境的整体层次,而城市规划又仅仅从经济区域的层面出发,重点放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行政性控制管理上。两者间的偏离和分化往往导致城市环境的危机,而现代的环境设计弥补了这一空缺。

(3)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详细规划设计是根据总体规划的各项原则,对近期建设的工厂、住宅、交通设施、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园林绿化、文教卫生、商业网点和其他公共设施做具体的布置,以作为城市各项工程设计的依据,规划范围可整体、分区或分段进行。其具体内容有居住区内部的布局结构与道路系统,各单位或群体方案的确定,人口规模的估算,对原建筑的拆迁计划与安排,公共建筑、绿地和停车场的布置,各级道路断面、标志及其旁侧建筑、红线的划定,市政工程管理线、工程构筑物项目的位置及走向布置,竖向规划及综合建筑投资估算等。

2.城市规划的布局及趋向

规划的布局形式,是城市建成的平面形状及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组织形态,各地不尽相同。影响城市形式的构成有多种因素,包括地理环境、资源开发、历史文化、城市性质与规划建设的实施。根据城市平面形状的基本形状特征,城市形式大致可归纳成块状、带状、环状、串联状、组团状、星座状及对称和辐射的布局。

城市的中心区是市民活动集散的枢纽。显性结构的中心区规划,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和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秩序,具有强烈的交汇与平衡作用;隐性结构的中心区规划,具有文化中心、娱乐中心、体育中心、交流中心、饮食服务中心、商业中心或购物中心的功能。城市中心的规划趋向,如表1-3所示。

表1-3 城市中心的规划趋向

(四)景观设计

1.景观与景观设计的含义

景观作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泛指自然景色。而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

景观设计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其周围的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的科学。景观设计的主题是实现人居的人性化景观设计。例如,我国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的是“天人合一”思想。其设计的思想可概括为“取其自然,顺其自然”。所以中国古代建筑、山水园林设计都非常自然生动,如同中国的山水画,人在其中“可观、可游、可行、可居”,“景观因观景而生情”。

2.景观设计的特征

(1)景观设计的形成特征

景观设计的形成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在其综合特征上,景观设计的构成元素比较丰富,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也非常宽泛,是一个由多种空间环境要素和设计表现要素相互补充和协调的综合设计整体。

其二,其形成特征含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室外环境景观设计要受到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制约,一些规模较大的景观设计从开始到基本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

时间作为第四空间维度,在整个景观设计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景观设计的诸多要素都是特定的自然、经济、文化、生活、管理体制的产物,处理和整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从一套景观设计方案形成到项目实施完成,有其特殊行业的复杂特性。

(2)景观设计的文化特征

景观设计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真实写照。

景观设计的文化特征具体体现在其思想性、地域性和时代性这三个方面。

景观设计的思想性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比如,中国儒家哲学所强调的“礼”学思想和中国封建社会的秩序、等级观念,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景观设计一般都表现出严格的空间秩序感和对称的形式理念,如北京的故宫、四合院的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又如,中国的道家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当代的城市景观设计以及设计师们对设计理论的不断思考。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天人合一”观,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等设计思想都是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延伸。所以说,景观设计中的思想性是其文化特征中的核心部分。

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特征体现在其所反映的不同地区存在的不同景观形态与人文特性上。景观设计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俗、不同宗教信仰来研究景观的设计形态构成,要体现出景观本土特征与外部环境的独特个性,在精神风貌上展示出自己的文化气质与品位。当前很多国家和城市的景观设计都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地域性的景观文化被全球一体化的错误设计观念所冲击,这种以自我文化特质的消失来换取对别人设计成果的盲从跟风的景观设计,势必会使城市的景观设计在技术堆砌和复制中迷失自我、丧失个性。

景观设计的时代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景观设计应当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今天的景观设计是为普通百姓服务的,而不是像古代的园林景观专为皇亲国戚、官宦富贾等少数统治阶层所享用。现代的景观设计强调的是人与景观环境的互动交流,在设计上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和亲和力。

第二,景观设计要引入当今社会的先进科技成果。现如今,先进的施工技术和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施工材料,已经打破了传统园林景观所采用的天然材质和单一的施工技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景观设计提供了充分表现自己独特魅力的设计舞台,极大地增强了景观的艺术表现力。

第三,景观设计思想由过去的单一注重园林设计审美,提高到对生态性、环保性、可持续性设计思想的认识,把景观设计的重点放在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高度。

(3)景观设计的功能性特征

景观环境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基本空间,景观形态的功能性与形式性是人类生理功能与视觉审美功能所要求的。其功能性特征体现在景观设计是为室外环境的构成而提供物质条件的,如广场、庭院等。人们生活和行走在城市街道中,需要能够集会、散步、游戏、静坐、眺望、交谈、游园、野餐等舒适的景观环境,

而景观设计正是满足这一功能的具体形态物质。

(4)景观设计的形式性特征

形式性特征则体现在景观设计的审美性上。景观设计不仅要赋予景观环境以功能性,还要使生活在真实空间环境的审美主体(人)在享受和流连于景观环境中时,能得到视觉和心灵的美感体验与满足,这也是“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具体体现。景观外部形态设计形式的处理与表现,能真实地反映出设计师驾驭设计形式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所以说,景观设计只有将功能与形式完美地结合,才具有鲜活的生命,才能实现人们对景观环境的美好期盼。

(五)公共艺术设计

1.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设计内涵

公共空间指的是具有开放和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公共艺术设计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公共艺术是多样介质构成的艺术性景观、设施及其他公开展示的艺术形式,如广场设施、城市雕塑、户外壁画、公共纪念碑等。

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公共”所针对的是生活中人和人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公共艺术设计的特征首先是艺术的公共性,前提是对人的尊重,同时也意味着公共艺术与人的心灵沟通和交流。公众可以接近、感知、体验和参与公共艺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与生理需求。同时公共艺术设计可以在感知和情感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开放性信息,以实现公共艺术与人的良好互动,并且公共艺术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模式。其次是空间的公共性,公共艺术存在于公共空间当中,即在空间上必须以一种公共方式存在。如同样一件雕塑作品放置在私人空间当中和公共空间当中,它的属性是不一致的,放置在私人空间当中便不能称为公共艺术。因此,凡是放置在公共空间的一切艺术品都可以算作是公共艺术。

2.公共艺术设计的形式

公共艺术设计的范围很广,从人文角度来对公共艺术进行归纳,艺术形式上包括雕塑、绘画、摄影、广告、电子影像、表演、音乐直至园艺等形式;艺术功能上包括点缀性、纪念性、休闲性、实用性、游乐性直至庆典活动等公共艺术;展示内容上可由平面到立体、壁画到空间、室内到室外,直至地景艺术等;制作材料涉及的范围就更为广泛了。结合环境景观设计,从视觉实体形态的特点出发,公共艺术可划分为城市雕塑、城市照明、城市壁画和城市装饰围栏四种形式。

(1)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是雕塑艺术的延伸,也称为景观雕塑、环境雕塑。无论是纪念碑雕塑或建筑群的雕塑和广场、公园、小区绿地以及街道间、建筑物前的城市雕塑,都已成为现代城市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雕塑设计,是城市环境意识的强化设计,雕塑家的工作不只局限于某一雕塑本身,而是从塑造雕塑到塑造空间,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场所、一个优美的城市环境。

(2)城市照明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起飞,灯光文化,已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走出家门,走向精彩的不夜之城。照明不再是单纯的工具需要,而发展成为集城市照明、装饰环境于一体的公共景观艺术,成为创造、点缀城市空间的重要因素。照明,改变了城市面貌,成为精神文明的镜子。

城市空间照明包括交通照明、广场照明、庭院照明、水下照明及建筑形体照明,具体可将其归纳为功能照明与装饰照明两大类型。路灯,有高杆路灯、中型柱灯、低位柱灯、步行与散步道路灯和干道路灯;广场照明,有交通和人流两种类型,常采用路灯、地灯、水池灯、霓虹灯以及艺术灯相结合的方式,有些处于交通枢纽地段的广场,也常设置高柱的塔灯等。庭院灯,一般采用低调方式,灯具造型简洁雅致,令人舒坦、轻松,如园林灯、草坪灯、水池灯等。其他还有多彩的霓虹灯、缤纷的电子广告灯、奇特的艺术造型灯、传统的串灯等多种形式。

(3)城市壁画

现代壁画,是与建筑共存的一种城市景观。它附属在建筑的特定部位,使一道墙、一顶天棚成为一道城市的公共景观线。随着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壁画被人们视为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而登堂入室。它不只是单纯的一幅画,而是一种艺术的形态,它的体格和含量,绝非个人抒情小品的“自我表现”形式所能比拟的。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是城市壁画的一大特色。现代城市壁画体现出两种趋向:一是挖掘传统材料的内在品质,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如利用中国画、油画、丙烯、磨漆等多种类型,与工艺技术结合:二是打破原来的专业壁垒,设计师、建筑师、雕塑家偕同参与,开发新材料。其中,天然材料包括黏土、石料、木料、毛绒、麻线等;人工材料包括铜、铁、不锈钢、铅、铝合金、玻璃、塑料、陶瓷、马赛克、水泥、纤维、纺织品等。

(4)城市装饰围栏

围栏艺术,反映了城市人群的理想和追求,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像。游客可通过围栏文化窥测这个城市在想什么和要什么,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和变迁,并预测城市的进步和未来。城市装饰围栏,具有围范、分隔空间、组织疏导人流的作用,还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犹如音乐中的五线谱,环绕着宾馆、园林、运动场、文化中心、学校、宅区等各种公共场所,组成了协调的音符群。

装饰围栏可分为:建筑体装饰围栏、绿化带装饰围栏和场体行道围栏。

其中,建筑体装饰围栏一般依附于建筑物,用来遮蔽和装饰空间,有单体建筑结合的窗体、阳台围栏和建筑外环境的墙式围栏等;绿化带装饰围栏,是一种人造的自然景观,起净化空气和消除噪声的作用,包括广场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带、休闲角绿化带、滨河绿化带等;场体行道围栏则是网球场、足球场、游泳场、溜冰场、果林场、动物集养场等露天公共场所的外围与装饰设置,一般多采用金属、石料和水泥等材料制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