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语言艺术:文字之美、言辞之力

语言艺术:文字之美、言辞之力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语言作为传达媒介的艺术样式,被称作语言艺术。语言艺术主要指文学,其中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及电影剧本等。特别是由汉字结构而成的中国文学语言,它的由象形和表义结合而成的富有美感的文字功能,以及变幻无穷、引发人们奇思妙想的文字组合规律,在世界不同的语言体系中独领风骚,充分显示其无限丰富的审美表现力,越来越为世人所注目。

语言艺术:文字之美、言辞之力

以语言作为传达媒介的艺术样式,被称作语言艺术。语言艺术主要指文学,其中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及电影剧本等。文学与其他各门类艺术一样,都是借助于一定的艺术媒介和形式,通过想象和情感的表现,创造艺术意象和意境的审美活动。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主要在于媒介与表现形式的不同。人们时常将文学与艺术并称,是一种约定俗成,其原因一是因为文学与其他艺术在符号体系及表现形式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也由于文学因其表现力的丰富而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更为突出所致。

语言艺术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间接的、极富想象性的审美世界。所谓间接性,是指语言艺术不能像音乐美术那样,其艺术媒介属于感性材料,可以使人直接感受到艺术信息的脉冲。语言艺术则不同,它以人类的生活语言及其符号化作为自身的物质载体,语言中的语音及文字均是一种表义性符号,一般不具有作为物质性的感性呈现的独立价值,不能使人直接感受到艺术信息的脉冲。但语言毕竟是人们精神创造及其观念表现的工具,在一般人类生活中,语言交流成为人们思想传达和表述观念最基本的方式,在艺术活动中,语言则经过艺术家的有机组合,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观念的符号”。人们通过对语言、文词的选择使用和辨析,进而激发想象,在文词的组合中建构一个色彩斑斓、景象奇特的想象的世界和空间。

语言艺术创造的是一个广阔和丰富的、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世界。在文词特色方面,与科学研究相较,科学语言是一个按照科学逻辑将文词组合而成的符号系统。因而更具有文词使用的严谨性、逻辑性、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准确性,语言艺术的文词使用当然也需要严谨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但除此之外,还需要审美特性,其中最重要的即审美情感。即使是严谨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也与科学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语言艺术所要求的原则首先是要符合艺术世界以及审美情感的逻辑和规律,以及对其准确和严谨的把握。事实上,进入语言艺术的文词,并非全是冰冷的、毫无特色的纯粹符号,有的语音经过数千年的使用,已经或多或少具有了情感色彩和精神内涵。一些特定的语境经过无数次情感积淀,也时常涌动着生命的意味。在语言艺术中,语言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表义性之外,还要传情、指物、叙事等。语言的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的,其色彩、音调也应符合审美的需要。比如人们对语言的音乐特色的追求,使人读起来音调和谐、起伏有致,与人的生理节奏协调一致,当会令人回肠荡气,油然而生愉悦之感。

可以看出,语言艺术是人们以语言文词)为物质媒介,以情感为动力,从而进入审美想象的自由空间,并从事意象、形象和意境创造的艺术样式。作为语言艺术的突出表征,文学具有其他艺术样式所不能替代的审美作用,和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度。

1.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所有的艺术中,再也没有哪种艺术能够像文学那样拥有如此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所谓自由,是指文学活动的主体极少受到物质材料的局限和制约,可以凭借极为简便的工具和业已掌握的语言技能,自由地在文学的领域抒发情感,驰骋想象,创造审美的意象和形象。所谓广阔,是指文学创作面对的现实世界和客体物象,呈现极为广阔和浩瀚的形态,上下七千年,纵横八万里,大到天体宇宙,小到微观世界,从客体世界,到心理世界,任何领域和时空均可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文学想象是作家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将自己意识中贮存的表象、生活经验以及主观情感,与加以观照的现实世界、客体物象和谐交融,并以审美的方式创造出新的意象、形象和意境的活动。

图105 陈忠实(1942—2016)与其长篇小说《白鹿原》(中国)(www.daowen.com)

文学想象是个体的和心理的活动。其他一些艺术样式,有的是集体性创作,个人的想象要与集体的创作意图相一致、相协调;有的分为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前者和后者的创作意图也应基本吻合;还有的则较多地受制于物质媒介的局限和制约。而文学活动则基本是个体的,同时又较少受制于物质媒介,是在个人的心理世界自由想象、任意驰骋的审美过程。

文学想象是情感的和理性的活动。在文学想象的自由空间里,情感是极为重要的,而理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在音乐等表现性和表情性的艺术样式中,情感因素显得更为突出,而理性的、认知的因素常常潜隐在情感的宣泄和抒发之中。文学则不同。正是由于语言艺术物质媒介的特有质素,才使文学想象须臾不可离开理性的参入和对情感的导引。当然,由于文学中各种体裁样式的不同,情感和理性的成分也略有差异,但作为文学整体来看,情感和理性在想象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2.神妙和奇幻的语言机制

文学与其他艺术最基本的区别,在于其物质媒介的不同。文学具有特殊的语言机制,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受视觉或听觉及其他感觉能力的限制,它主要运用具有美的质素的语言,创造主观情感与客体物象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或意境,它可以使人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人们提供广阔而具体的客观世界与具体物象的形貌。文学语言具有特殊的内在机制,表现出神奇的特色。不仅语音和特定的语境中可能潜沉着某种情感色彩,而且句法结构的不同组合,也会生成别具一格的审美意象。不同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有构成,并与民族心理、创造主体心理相契合的各种比喻、象征、隐喻等技法,更能显示文学语言机制的神妙和奇幻。特别是由汉字结构而成的中国文学语言,它的由象形和表义结合而成的富有美感的文字功能,以及变幻无穷、引发人们奇思妙想的文字组合规律,在世界不同的语言体系中独领风骚,充分显示其无限丰富的审美表现力,越来越为世人所注目。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元明杂剧、明清小说,到20世纪各种文体的语言艺术,无不呈现其夺目的辉煌,及其恒久的生命活力。

文学语言的局限是与其优势并存的。文学语言的间接性,以及受到知性理解的规范,为文学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优越,使其更易获得自由的时空,获得心理与情感表现的极大丰富,以及更易达到深刻明确的精神和理性高度,但同时也致成很大的局限。正是由于文学语言表达的间接性,即艺术想象和物化过程与感性现实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以及文学活动对语言文字把握的较高要求,一方面令创作者时常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方面也给文学接受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许多人都曾感叹,“语言是贫乏的”,即指人们自感所掌握的文学语言还不足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业已构思成形的审美意象。同时也表明,学习文学语言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历程。即使那些对文学语言掌握较好的人们,也不能像其他表现性和表意性的艺术那样使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尽情挥洒,直接实现审美物态化。当作家欲将已经构思成熟的审美意象物化为艺术形象时,必须借助于语言这一媒介,而在其选择语言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字的上述特性,既有的审美信息必然有所耗损,较优秀的艺术家能够做到尽量减少信息的耗损,而一般的作者则会有较大的信息耗损,这当然主要源于语言的障碍。此外,也由于语言文字的间接性,既给受众创造了自由想象、任意阐发和再创作的广阔空间,同时又带来一定的认知障碍,造成理解和想象的较大差异。

3.深刻和厚重的精神意蕴

由于文学语言已经具有观念性和精神性的符号的意义,还由于在文学活动的诸心理因素(如审美体验、表象、联想、想象等)中,已经渗入一些理性的成分,受到相对确定的理性因素的制约,因而文学较之其他艺术,如音乐、舞蹈等,其愉悦的、感官的、感情的因素已相对次要,而精神的、哲理的、认知的因素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在文学中或文学性极强的艺术样式中,才可以看到那种具有极大精神含量和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这也是文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的根本原因之一。文学表现的深刻和厚重的精神意蕴,其包容量极大,从哲学历史、伦理、宗教、民族、社会等,几乎所有能够引起人们思索和探讨的领域,均能以文学的形式加以审视。人们可以变换思维的角度,以审美的方式,从情感与理性结合的渠道,思考人们共同关心的、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这样,人们有时从文学作品中得到的启示和教益,甚至要比从同一课题研究的社会科学著作中得到的还要多。相较之下,其他重在表现的艺术样式就很难做到这些。比如音乐中音响、绘画中的色彩和线条所呈现出的意味的朦胧、宽泛和不可限定性,都很难表达深刻明晰的思想内涵。也正是由此,虽然文学不像有的艺术那样更具有感官愉悦和通俗晓畅的特点,但文学终究是不可替代的。尽管人们从事艺术活动应以审美愉悦为基点,并以此作为艺术活动的重要内容,但人类的精神活动,包括审美的精神活动,毕竟是在朝着更高层次递进,而不是相反。

文学表现的深刻和厚重的精神内涵,还由于体裁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特点。以叙事和再现为主的体裁,如小说、戏剧和影视剧本,更适宜于体现这种精神内涵的确切性和明晰性,而诗歌、散文等,则以抒情和表现见长,更易于表现其精神内涵的浑厚与情感的丰富。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已有许多作家突破体裁的局限,走向更为自由和丰富的表现空间,这将对文学美学的研究提出许多新的课题。无论怎样,作为艺术的文学,既不能失去美感,也不可脱离其精神的和意识形态的特性。没有前者,就不再是文学;没有后者,文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