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雅与俗:艺术美学中的审美品位比较

雅与俗:艺术美学中的审美品位比较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雅与俗,都是指艺术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致等,俗是指通俗,并非低俗。雅与俗也是一对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是艺术发展史上人们追求的不同审美目标,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审美价值标准。82戏剧:《哈雷特》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同一种艺术品类,也会出现高雅与通俗之分。但也正是由于其“高雅”,这类艺术在获得受众和票房收入方面难以与通俗艺术相比,如果任凭其参与市场竞争,势必要走向衰落。

雅与俗:艺术美学中的审美品位比较

雅与俗,都是指艺术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致等,俗是指通俗,并非低俗。雅与俗也是一对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是艺术发展史上人们追求的不同审美目标,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审美价值标准。

一般来讲,高雅或典雅的艺术作品,具有较复杂和较艰深的艺术形式,以及较深刻、较高远的意蕴追求,能够比较准确和深层地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哲理性底蕴,展示深邃和宏远的艺术境界,能够给人以比较纷繁和绚丽的形式效应的冲击,显现其精湛的艺术技艺和多元的形式感。

通俗的艺术作品,一般具有通达、晓畅的艺术追求,以适应特定地域人们审美趣味的、比较喜闻乐见的技巧和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题材为主要表现内容。通俗的艺术作品,更注重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以使人们能够在充分愉悦的状态下获得审美的享受。

高雅的和通俗的艺术创作及作品,其实在本原上并没有截然的分割,相反,几乎所有现在属于高雅的艺术形式,均来自于民间通俗的和流行的创作。中国的《诗经》源于民间,孕育了几千年的经典诗歌文化,来自茶房酒肆的民间说唱,孕育了辉煌的中国戏曲;特别是昆曲京剧等高雅艺术,中国古典小说、绘画和音乐的发展也无不如此。在西方,古典戏剧歌剧、芭蕾舞等高雅艺术的兴起,也都是从民间发源的。

82 戏剧:《哈雷特》(英国,015)

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同一种艺术品类,也会出现高雅与通俗之分。一般来说,高雅的艺术形式或作品,通常是由那些具有较高审美水准和技艺的人们,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改造加工和提升而来的。在这些艺术形式和作品中,体现了当时时代较高的审美水准和价值尺度。同时,凡属高雅的艺术形式,大都与当时统治者的喜爱与扶持有关,由于他们的支持和推广,起到了提高某些艺术的审美品位并予以弘扬的作用。比如唐诗的发展,唐代统治者李隆基等人的推崇起到重要作用,而京剧的高雅化,与慈禧太后的钟爱更有直接的关系。历代统治者对某些艺术形式的特殊关注,使之走向典雅化、精致化。这种结果,一方面,增进了该艺术的形式与技艺的难度及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之艺术表现力大为丰富,内涵更加深厚。但有时,也会导致某些艺术过分宫廷化,出现艳丽、雕饰、虚浮、艰涩等弊端,使大众难以接受,极大地偏离时代和大众,这是对艺术审美本质的背离。但总的来看,经过历史衍变发展至今的高雅艺术,一般都经历了社会和大众的筛选和扬弃,是属于经典性的艺术,这些艺术样式及其代表性作品,能够以其多样、繁纷和高难度的艺术形式,表达人们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层感悟。因而,高雅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代表特定时代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www.daowen.com)

但是,高雅艺术时常因为“曲高和寡”,难以获得较多的受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艺术发展史上,不论任何艺术,都会在总体艺术的衍变中难免发生位置的偏移。某种艺术在一个时期是社会的主流艺术,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的更适应社会心理需求的艺术样式出现之后,传统的高雅艺术就会受到相应的冲击,使较多受众的审美兴趣发生游移。当代电影电视对戏剧等传统艺术的冲击就是明证。但是,在另一方面,某种艺术形式能否得到更多受众的喜爱,其根本还在于该项艺术在其艺术特质上能否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公众审美情趣的变化。一些高雅艺术样式由于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其内部艺术结构相对凝固和僵滞,若要使之产生大的变化是极其困难的,有时如果勉强去改,就会失去该艺术样式的本来面貌。因此,这就使部分高雅艺术要处在一个经典的位置上,让后人欣赏其典雅的艺术品位,学习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从中获取素养。但也正是由于其“高雅”,这类艺术在获得受众和票房收入方面难以与通俗艺术相比,如果任凭其参与市场竞争,势必要走向衰落。因此,国家和政府一般要对高雅艺术予以一定的扶持和保护,使之能够得到生存和弘扬。这是一个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原则性问题。

通俗艺术同样是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艺术审美价值形态。一方面,通俗艺术为更多的大众所接受和喜爱,具有较强的流行性,这在任何时代和社会都是如此。因此,给予通俗艺术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之在繁荣艺术、满足人民群众审美文化需求中发挥作用,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同时,通俗艺术中也不乏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其中有的可能经过时间的筛选,成为了典雅的和经典的艺术作品。我国许多优秀民歌,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和社会大众传唱,逐渐成为经典的音乐作品,甚至成为享誉国际歌坛的佳作。这种由通俗艺术走向高雅艺术的事例在各种艺术门类均可见到。

通俗艺术是直接来自于生活的艺术,有的虽浅显,但却晓畅、易于流传,善于从通俗艺术中挖掘其优秀的质素,赋予其精美的形式和深邃的内涵,使之成为既典雅又为更多受众欢迎的作品,是许多艺术家致力于此的原因。这也就是人们所倡导的雅俗共赏。

在发展通俗艺术的过程中,最值得人们警惕的是低俗化的蔓延。通俗艺术虽“俗”,但它不应导向媚俗和庸俗,通俗是指它的晓畅和易懂,而媚俗和庸俗则意味着品位的低下和粗劣。由于通俗艺术与市场的直接联系,高额的利润会诱使某些艺术家和艺术经营者将艺术导向低俗。艺术当然应该走向市场,但艺术又不是普通的商品,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识形态性,不可与一般商品同日而语,即使通俗艺术也不例外。如果借助通俗艺术的载体,向社会倾销那些低级、粗俗,但却不乏感官刺激的所谓艺术品,或许会获得较高的利润,但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某些所谓通俗艺术,贬低崇高和美,以调侃、游戏的手法,抹杀真理与谬误、高尚与卑俗、美好与丑陋、真诚与邪恶等界限,抹平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非艺术的差异,否认艺术高于生活、艺术创造美等基本原则,热衷于表现那些琐屑的人生、无序的生活、无聊的命题,或者张扬理想的失落、信仰的隐匿、生活的衰颓,人们能够从这些作品中获得什么,是不难想见的。

图83 音乐剧:《猫》(英国,19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