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所从事的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生成和运动的过程,而艺术作品,就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从这一命题出发,我们才能够正确地把握艺术的本质,将有关艺术本体问题的研究向深层拓进。
作为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反映或认识的过程,它导引和制约着人们审美活动的思想与观念,包括审美过程中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审美感知、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等。在一般意义上,审美体验也属于审美意识的范畴。但是,审美体验显然与前者有较大的内涵的差异。一般意义的审美意识,是人们社会实践及审美实践的产物,是人的思维在审美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审美反映,体现为审美的经验形态。它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可以在实践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可以反作用于客体世界,推动人们进行自由自觉的审美创造活动。人类的审美活动始终贯穿和包含着审美意识的活动,受到审美意识的引导、制约和影响,艺术则是审美意识最集中和最鲜明的物态化形式的体现。
审美意识是以美感经验为核心的表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审美关系的整体性范畴。审美意识与审美经验比较接近,审美意识表现为主客体在审美关系中产生的整体性意识,而审美经验则是审美实践经验和心理经验的统一,二者有时是相通的,但侧重有所不同。审美意识是广义的美感,包括审美中意识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表现出偏于静态的和凝定的特性。审美意识常常将审美经验形态(如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审美理想等)作为重要的指称内涵,而审美经验则集中地体现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反映和把握,更侧重于指向审美的创造,显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势,审美经验对于审美意识,既有一定的从属性,也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将审美经验完全等同于审美意识是不妥的。
审美体验也不完全等同于审美经验。在英语中,经验与体验是一个词形,一般作名词时称经验,作动词时称体验。在中国,经验也为名词,而狭义的体验为动词,广义的体验也可作为名词。可以说,审美体验是审美经验的特殊表现形态。显然,审美体验与审美经验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都体现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都是主体对客体世界的心理反映和认知,又都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态势,同时也都与审美创造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二者又显现出明显的差异。
第一,审美经验具有被动性。它的形成,与主体的生活实践及生活经验有关,常常是主体在不具备审美的自由环境和缺乏审美创造的自觉意识的情况下获得的,未必是主体的本来意愿和主动索取的结果。审美经验往往由非审美经验转化而来,正是由于主体在生活实践中自然地获得大量的非审美经验,又由于主体审美意识的作用,使其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审美经验,并成为主体审美意识的组成部分。审美体验则不同,它通常是主体在具有既定设想和明确意愿的情况下,为了一定审美创造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种主动性的行为。因而审美体验常常体现为积极的、主动的和具有明确意图的审美行为或过程。
第二,审美经验具有积沉性。审美经验的获得,一方面,是主体经过多年的无数次的审美感受的积累,以及不断对其补充、筛选,并产生一定变异的结果,主体感受生活的能力以及生活范围和内容的不同,对审美经验的积累与内涵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审美经验的获得还有赖于民族的、群体的审美经验的积淀以及对其产生的熏染和影响。而审美体验则不同,主体的每一次体验性活动都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都试图使之直接地服务于自己的创造实践,并努力将体验的内容和方式与审美创造相吻合。
第三,审美经验具有相对的静态性。在经验的获得以及对主体审美创造活动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审美经验往往呈现出较为缓慢的、静态的情形,其主体情感色彩的渗透也多体现出潜沉性,深深地潜隐于主体的意识之中。在一般情况下,审美经验不对主体的创造活动产生直接的和明确的审美制导,而是以自然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其发生影响。而审美体验则体现出较强的动态性,在主体体验的形态与内涵上,依据具体环境和对主体心态的影响,较多呈现出丰富的和变化的特色,主体体验的力度时常动荡不已,其情感也随之起伏跌宕,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审美经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与审美意识类同,可以形成一定的客观自足性的存在,并保持相对独立的形态。它可以导向审美创造,但需要以审美体验为中介和必经的环节,也可以不导向审美创造,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得到充实和丰富。但审美体验则不同,它一般体现为动态的过程,在动态变化中迅速获得新的审美感受和信息,并及时予以筛选和整合。同时,除却一般欣赏主体外,创造主体并不以体验本身为其根本目的,而是以此为过程和手段,使其自然导向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体验的最终目标。
第五,审美经验具有社会性。它可以是个体的,但个体的审美经验也要接受社会性的影响和制约,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也可以是群体的,体现为一个民族和地域的人们共同拥有的审美经验,是一定社会的人们从事共同的审美实践并积累而成的,同时也为社会许多人所认同。而审美体验虽然也与社会性因素相关,但它主要体现为个体的,与个性化的生活实践、审美实践相联系。同样,它也要以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追寻和实现为基本旨归。
图25 达·芬奇:《蒙娜丽莎》(法国,1503—1507)(www.daowen.com)
但是,审美经验与审美体验又确实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正是具有了一定特色和一定量的审美经验的积累,才可以使个体的审美体验具备特有的审美意识积淀和审美心理定势,并以这种特有的积淀和定势作为自己进行体验的基本依据和规范。而在审美体验中,主体要根据创造的需要而设定其体验的内涵、方向、情感色彩及力度,并对大量散在的、个体的和群体的审美经验予以整合与筛选,使尽可能多的与自身体验相关的审美经验对其体验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说,审美经验是审美体验的基础,审美体验是审美经验集中、凝炼和具有一定指向性的表现,是当下的、特定的审美经验,是审美经验强烈而深刻的动态演进过程。由此可见,审美体验是审美经验的特殊表现形式,同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
艺术体验,是主体在艺术实践中审美体验的具体表现,它涵盖了审美体验最基本的内容与精髓,是审美体验的集中表现形态与核心。与审美体验一样,艺术体验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
将审美的或艺术的体验视作特殊的审美意识,还应从体验与其他审美意识具体范畴的比较中来把握。特别是审美的感知与想象,与艺术体验较为接近,更需要加以认识和区分。
1.体验与感知
审美的感觉和知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所特有的意识和能力。审美感觉是具有美的因素的客体事物基本特征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和审美反映,审美知觉则是主体对客体事物综合特征与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审美感觉和知觉都与主体的审美经验相联系,艺术的经验是经由审美感觉并主要靠审美知觉完成的,艺术体验也是伴随着审美感知而进行的。艺术体验具备审美感知的诸多特征,它们都是主体与客体交互运动的自由形式,都是主体对客体的认知和反映,都具有主体的情感投入,都具有一定的主动的和积极的态势。但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体验显然不同于审美感知。其一,审美感知一般止于对客体事物的整体性把握,而艺术体验还要通向审美的想象、理解和判断;其二,审美感知一般不承担对审美意象或意象体系的营造和构建,而艺术体验则要以营造和构建审美意象或意象体系为主要使命;其三,审美感知一般不通向审美创造,而艺术体验则往往通向审美的物态化创造。可见,审美感知还处在审美意识的初级阶段,常常是缺乏内在联结的,而艺术体验则是贯通性的,它始于审美的感觉和知觉,但又不止于此,它在感知的基础上,继续挺进和深拓,将审美意识的所有环节予以激活和贯通,使之普遍感染上主体丰富而飞动的灵性、多彩而绚丽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打开审美创造的通道,使人的奇异的创造潜能豁然洞开,展现一片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2.体验与想象
通常,二者呈现更为复杂和微妙的关系。有时因为二者的类同,以致难以将其分开,有人甚至直接将艺术体验认作想象。应当承认,艺术体验确实与想象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作为想象,是在感知基础上的演进和提升,它已经具有了营造、构建审美意象的使命,并直接通向审美的整体创造,对意象体系及其物态化创造都有着重要的渗透和导向作用。其积极的和主动的态势更为明确,主体的情感因素也愈加强烈。但想象与体验毕竟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将二者完全等同不利于对艺术创造奥秘的揭示。首先,想象是偏于艺术主体的行为,是主体审美意识对客体世界的主动投射和具体把握,而体验则是主客体在自然基础上的相交和互融,更注重二者之间的和谐与互化;其次,想象是以一般客体物象作为自己的伴随物以及创造的媒介,而体验则常常将更为广阔的客体世界,比如人的情感质素作为体验的对象;再次,想象是偏于表层的行为,它包括联想和幻想,较多地侧重于具体物象的创造,即使是超越物的精神性创造,一般也不脱离物的基础。而体验则更侧重于人的心理和意识深层的探寻,尤其注重对宏观的精神领域内涵的体味与感悟,以及精神的内省和境界的升华。由此可见,体验与想象是两个相互交叉但又涵盖不同的概念,在其外延上,艺术体验的指涉广于艺术想象,在其内涵上,艺术体验的深度超过艺术想象。但在具体的创造过程中,艺术想象又有艺术体验难以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在与审美意识其他范畴的比较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艺术体验与诸如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审美判断等,均有相互交叉、融合与互化的现象存在,但其差异也比较明显。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艺术体验与审美意识的各个范畴均有密切的关联,但又不能相互取代。可以说,艺术体验是贯穿于审美意识所有环节的主客体相交互化的心理活动,是对审美信息的处理和审美新质生成的过程,它以其丰富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突出特色,在艺术活动中起到核心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