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艺术与科技相异又相融的思维方式

艺术与科技相异又相融的思维方式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化,由显意识到潜意识的提升,既大量涌现于艺术创作之中,也可体现于科技创新中。作为创造的过程,人们将更多地将艺术的思维亦即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思维方式与科技思维,亦即以理性思维为主体的思维方式融为一体,或者交叉运行,即有时以形象思维为主,有时则以理性思维为主。

艺术与科技相异又相融的思维方式

科技的发展,大大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艺术与科技活动是相融的,同时又是相异的,是两种不同的方式。马克思关于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的论述,阐明了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等四种掌握世界方式的差异与连接。科学活动无疑是对世界的重要探索方式,它既与理论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有关,也与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相关联,而在科学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技术活动则更多属于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范畴。科技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应为科技思维。

科技思维又包括科学思维与技术思维。作为科学思维,要充分遵循逻辑性原则、方法论原则、历史性原则。科计思维体现出人类思维的三个重要维度,即理论思维、实验思维、计算思维。科技思维包括科学思维与技术思维。技术思维与科学思维既有一定区别,又构成各自的特征。人类对世界的掌握既包括人们从事此项活动的思维方式,也包括与此相关的操作方式。科学思维与技术思维的差异与连接也正是体现于此。

同时,科技思维又与思维科学的三个方面直接相关,即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以及灵感(顿悟)。在一定条件下,抽象思维的部分功能可以用计算机来代替人脑的工作。而形象思维则主要依据人的经验和直感而产生智能与创造物,因其独具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所以较难以计算机来替代。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化,由显意识到潜意识的提升,既大量涌现于艺术创作之中,也可体现于科技创新中。

作为技术思维,既要以科学思维为指导,又要具有独特的内涵规定、构成要素。技术思维体现于技术实践的进程中,需要以一定的技术理念、研究方法以及大量的信息分析为基础,以一定的操作方案为依据,还需利用各种合适的工具与材料,从事技术的创新与改进。

作为艺术的掌握世界,一方面凸显出自身的特色,另一方面也与理论的和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息息相关。艺术活动与科技活动的动机和基本目标有较大不同,其思维方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

在思维方式上,艺术思维虽然是以形象思维甚至灵感为主体,但是从来也不能排除理性思维的地位和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理性思维常常起到辅助的、隐形的作用,能够使人的艺术思维和创作中始终不离开理性的掌控。而在某些时候,理性思维甚至可以直接显现出主导性作用,引领艺术创作的方向和基本线索,掌控人的思维走向,使其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行,不能逾越这一规范。特别是在一些具有较强的历史和社会真实内容的表现和呈示中,更是如此。它包容着人们对世界、历史、社会规律的科学认识,以及自觉的遵循。

作为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的运行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其运行进程中,不仅艺术活动需要丰富的想象,科技思维同样需要充分的想象。大量科技活动的创造与发明,均得益于科技工作者的想象。当他们受到外界的某种启示,便会激发起创造欲望,激活自身的想象,试图通过对某种物质或精神因素的改进,以实现创新的目标。正是在这一层面上,艺术想象与科技想象极为接近,其差异较多体现于审美情感的比重不同。而在当代较多融艺术与科技为一体的创新性活动中,人们的艺术想象与科技想象难分难解,几乎成为一体性的活动。(www.daowen.com)

而在进一步的创造进程中,艺术的创造与科技的创新则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对于科技活动来说,更多需要理性的、符合客观物质活动内在规律的种种方式加以创新,这种创新不是虚拟性的,而是实际的,不是在想象的基础上继续驰骋,甚至信马由缰,而是必须依据物质及材料的本来特性加以改进和创造;作为艺术的创新,人们更多需要采用形象思维甚或灵感的方式进行创造,其思维及其创作的结果,是营造一种具有丰富美感的,以一定物质材料为载体、以一定技艺为手段、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为目的的艺术形象,抑或是一种美好的意境,而不是一种以应用为目的的实物或氛围。

而在当代,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艺术思维与科技思维的交融,致使人们逐步打破传统的既有的创造过程和创造方式,以及创造的结果。作为创造的过程,人们将更多地将艺术的思维亦即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思维方式与科技思维,亦即以理性思维为主体的思维方式融为一体,或者交叉运行,即有时以形象思维为主,有时则以理性思维为主。在这一思维及其创制过程中,需要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为载体或工具,但作为一般传统艺术创作,其物质性材料大多仅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不是艺术的主体。但在某些艺术与技术更完美交融的艺术创制中,物质性材料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则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具有主导性意义。正是由于技术与材料的作用,其作品的创制更具有浓郁的物质特性,甚至具有更多的使用价值。正是基于此,艺术与科技融合有可能推出更多新型的艺术样式和作品。

我们不妨将艺术创造和科技创新分别设为一条线上两端的点,二者本来是各具特质的活动,由于艺术思维与科技思维的不断交融,导致在艺术思维和创作活动中,艺术创制不断增添科技思维的内涵,向着更具有物质性和实用性的方向嬗进,而科技思维及其活动也在通过不断融入艺术思维和审美元素,向着更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方向嬗进。在二者相交会的中心点,可以视为艺术性与科技性的均等,其作品呈现既具有艺术的丰富内涵,也具有浓郁的科技含量。在当代,并非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作品一定是优秀的作品,反之亦然。但从通常来看,较多汲取科技元素的作品,更符合人们审美和实用的双重需求,则是人们的共识。

一般来看,在上述这样一条轴线上,影视动漫类创作,可视为居中的位置,其物质的和艺术的元素较为均衡,可以同时满足人们对艺术的和技术的双重欲求;而较多设计类作品,例如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设计、服饰设计等,则偏于物质的与技术的一方,在以满足人们实用目的为主的同时,尽可能增进其审美元素;音乐戏剧舞蹈,以及绘画等类艺术,虽然也融入了一定技术和物质的元素,但从整体看,依然更贴近于艺术和审美一方。无论偏于哪一方,均不是判定其作品价值高下的依据,并非具有较高艺术含量的作品就一定是大众需要的作品;同理,并非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作品就一定是优秀的作品。在当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大众对艺术与审美的需求更趋向于多元,人们既需要更倾向于艺术化的作品,同样也需要科技含量较高的作品。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化合,有助于提升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实现科技的艺术化,亦即在科技活动中更多地融入艺术的和审美的元素,对于科技活动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艺术思维及其元素进入科技领域,对于科技促进是多方面的。其一,对科技创意与策划的推进。艺术想象与审美思维较多进入科技活动之中,将延扩科技人员的视野,激活科技人员的思维方式,促使人们将科技思维与艺术思维加以融汇,拓展科技思维的视域,推动人们创造能力的提升。其二,对科技研究与产品生产的推进。科技创新运行过程中艺术元素的递增,将提高科技研究及其产品生产中的审美化程度和人性化水平,使之始终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相连接,不仅可以源源不绝地将审美内涵融入产品制作的过程之中,而且可以缓解科技运作中的枯燥及乏味,提升人员的精神健康水准。其三,艺术元素对科技活动的融入,将提升科技产品中审美与艺术的水准。其间,科技成果不再是冰冷的、没有情感的纯粹物质的产物,而是由于融入了审美的和情感的因素,使其变得生动和富有感染力,更多体现出符合人的精神需求的个性化特色,增进科技产品对接受者的亲和力,使人们对科技产品产生愈来愈强烈的欲求,所谓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即如此。其四,对科技成果传播的助推。由于艺术和审美元素的融入,令其在实施传播的过程中,激发受众释放较为强烈的接受欲望,更多富有人性诉求的因素通过审美元素的进入而得以延展,生成更大的文化或艺术的附加值,促使科技成果经由传播实现价值的倍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