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人和我在同一学校并就读同一专业,只是比我低两级,于1994年大学毕业,1994年以后就不包分配了,毕业以后应该是被聘用到丽江县民委。自1994年在丽江县民委工作,一直到2006年才调回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调来民族出版社先在编辑部,后来在校对室。一直到现在,目前是国家一级校对,职称为副高,国家一级校对副编审。现在她有两个身份,主要做校对工作,也会做出版的相关工作。我爱人是怒江泸水市人,当时在择偶方面,主要还是考虑本民族为宜,这样的话我们在语言、习俗、生活习惯方面都比较接近,与自己的相处也会相对容易些,毕竟是一个民族。虽然会有些许方面的差异,但大体是比较接近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感情稳定,家庭也比较和谐,曾获得“中国幸福家庭”称号。
女儿现在15岁了,就读于云南民大附中,读初三,今年准备中考。现在成绩还不错,我想把他送去中央民大附中去学习。现在她也会和我说以后想读北京师范大学,说喜欢老师这份职业,我很支持。比较遗憾的是,女儿目前只能听懂傈僳语,很少会讲傈僳语。她小时候在老家,也就是贡山县读上小学。那个时候她能流利地说傈僳语,可惜后来到昆明读书后,因为整个语言环境变了,慢慢地就只会听不太会说了。当然,在家的话,我和她妈妈都使用傈僳语,希望能给她创造一个语言环境,不至于让傈僳语变成一门陌生的语言。当然,我们内心也非常希望她日后能重拾傈僳语,为自己是一名傈僳族的后代而感到骄傲。(www.daowen.com)
顺带想谈谈教育资源的问题。像我们边疆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本来就相对少,现在实行集中办学以后,有好多人反而享受不到均衡的教育。我们怒江乃至整个云南省边疆地区均存在类似情况。现在一年级就必须去乡里面就读,这样的话,十天半月才回一次家,那么,就会出现母语文化的缺失。很多孩子不太会讲本族语言。在家里,父母亲都讲傈僳语,但是到了学校都需要讲普通话,读到二、三年级以后就慢慢不太愿意讲本地,话也就是傈僳话了。这样的话,母语就流失了。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来说,保证教育公益性和均衡性是社会大众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