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不多会走路时就开始学跳舞,会说话时就开始学唱歌。记忆中,村里办婚丧喜事的时候会打歌,我也就跟着学。就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人家唱歌对调,人家一唱我就去坐着听。如果是听不懂的人,可能会觉得没有意思,但是听得懂的人,就会觉得人家唱得非常优美动听。我觉得对调实际上就是在交流一种感情,就像教人说话一样,你听着他们唱的对子就会觉得非常有意思,我就是通过这些慢慢喜欢上音乐的。
参加工作以后,我也没有放弃对音乐的喜爱。利用休息时间,搜集整理这些唱歌、打跳的调子。2006年的时候,我创作了一首名为《知培多》的傈僳族酒歌。后来,我带着这首歌曲参加了我们大理州的一个比赛,并且获得了银奖。当时,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成就感——我的第一个作品获奖了!本来,我去参加比赛只是抱着一种试试的心态,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谁知一试就获奖了。同年我又去参加了云南省组织的首届酒歌赛,获得了铜奖。2007年我再凭它又去参加了云南省的青年歌手大赛,再次获得了银奖。之后由省委宣传部组队,带着我们云南省的省队去北京参加第32届国际论坛专场文艺演出,当时我表演的曲目是由我自己收集整理的歌曲——《纺织调》。2009年的时候,我又创作出了一首《阿吃骆吔》,我用这首歌曲参加了云南省的农民歌手赛,获得了优秀奖。2015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傈僳学专业委员会在云龙举办了一次演唱会,那时候我参演的歌曲也是《阿迟骆吔》。(www.daowen.com)
从事了这么多年的文化工作,我认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会相互影响。从音乐的角度来说,音乐是相通的,我们各个民族的音乐元素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共性。所以,我认为我们在积极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这样才能共促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