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傈僳学史料丛刊(第四卷):琴曲调和传承

傈僳学史料丛刊(第四卷):琴曲调和传承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像我家大爹、我家爷、我家爷爷,教我最多的是唱调子,傈僳族的调子,他们教我弹四弦琴、五道曲。四弦琴、打歌调、五道曲基本上我也已经传承下来了,可以说95%我都会弹。我认为世上没有神没有鬼,学习的这些它是一种傈僳文化的传承而不是一种迷信。在漾濞地区主要的是四弦琴,吹芦笙的很少,吹芦笙的只有花花傈。我曾经也出了一本《漾濞傈僳族文化传承集》,书的内容主要就是收纳了四弦琴和五道曲的一些调子。

傈僳学史料丛刊(第四卷):琴曲调和传承

我家爷(父亲)活到了95岁,听他讲述我们来得比较远,我们是从青藏高原青海湖边来的。我记得我家里有一把很老的弦子,我家爷那个时候每天都弹,我也就跟着学,6岁的时候我就已经基本掌握了。到了10岁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带着其他人跳了,一步两步,三步起步,虽然那时候我抬着弦子还觉得比较重,但自己还是非常感兴趣,乐在其中。

对于傈僳族文化传承,其实还是我家爷爷对我的影响要大一些,可以说在文化传承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他经常和我说,像我们傈僳族没有文化,对于我家大爹而言,初步接触了一部分傈僳文,傈僳文主要有四种,我家大爹接触的主要是四种傈僳文当中的老版文。但很遗憾的是并没有传承下来。记得当时他是从福贡学来的,老版文是一个英国人和一个缅甸人创造出来的,我家大爹是从福贡那边学来的,因为掌握的也不是很精通,进而也没有很好地传下来给我们。像我家大爹、我家爷、我家爷爷,教我最多的是唱调子,傈僳族的调子,他们教我弹四弦琴、五道曲。这也是从我爷爷这一代传给我的。

从小上一辈人就让我传承这些,我也想好好地继续将上一辈的文化传承下去。四弦琴、打歌调、五道曲基本上我也已经传承下来了,可以说95%我都会弹。除了文化传承的这一块,可以说在漾濞一代流传的这些傈僳调子我都会。这些都是从老一辈人口述传承下来的。听上一辈人说,尼扒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三脚抬犁头等这些都是由有一定技能的人专门传授的,教的时候要有师傅。我曾经学过,但因为我18岁就去当兵了,也就不得不放弃继续传承这些,虽然我已经学会了这些,但是因为没有过堂,所学的东西,也就不起作用了。

学这些,师傅会收专门的弟子。那时候那两个师傅都把我收为了弟子。在收弟子的时候,师傅要推算这个弟子的出生年月,推算正确了才会收纳弟子。不是任何一个男孩子都可以的,推出谁就是谁,像我家堂弟兄那么多,到最后也只有我被收为弟子。我认为世上没有神没有鬼,学习的这些它是一种傈僳文化的传承而不是一种迷信。比如捞油锅,它里面有护法,弄了护法之后就不会被烫伤,在曾经训练的过程中我也会出现被烫伤的情况,但我并没有放弃,成为弟子以后无论在过程中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必须咬牙坚持完成。一般来说学到八成以上就不会被烫伤,如果说只学到五成或者不到五成就会被烫伤。

另一方面的话,学这些技艺的话它有咒语需要去记、去背,这些还是需要完完整整背下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学习尼扒的时候,我们得先学习哼调子一样,在学完以后才能掌握。这些护法掌握了以后,才会被保护,然后就不怕了。但是这种传承要慢慢地来,一般来说18岁以来就基本掌握了,但需要过堂,如果不过堂的话最终不起作用了。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无法再继续传承这些技艺,这是非常遗憾的。老祖宗几千年留下的东西没有传承下来,我感到非常难过。对于漾濞这一带的傈僳族而言,信仰这一块,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

由于共产党的领导、关怀和关心,我有机会去大理州滇西财贸干校学习了一年,于1963年毕业。可以说这一年对我的帮助很大。因此我认为傈僳族要有出路,必须要出去,要出门去干一番事业。我在那边接触了一些当兵的人后,他们告诉我一定要当兵,当兵了回来肯定有出息。当年我想去当兵的时候,家里还不太想让我去,当时我是两个队的会计。当年我们那个队也没有文化人,周围都没有文化人,记公分要由有文化人来做,所以家里不想让我去。后来经过我的努力做了大人的思想工作,我当兵去了。(www.daowen.com)

去当兵以后我就在想,我一定要将傈僳族文化传承下去,那时候我在宣传队,有机会下到傈僳族村寨去调研走访。我曾经到过缅甸傈僳族地区,腾冲傈僳族地区。我到了那些地方以后,跟他们交流一点不困难,可以说语言通、习俗通,交流十分方便。我一直在想如何收集与傈僳文化有关的资料。但我后来发现在腾冲地区,他们所使用的老版文我看不懂,我弄了一本他们出版的简单傈僳文,这对我有一定的启发。在部队的时候条件十分有限,等退伍以后我就想立马着手傈僳文化收集整理工作,但后来又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很好地完成一系列收集工作,但等我退休后我就去落实、下乡调研。

就算拿出自己的工资,我都要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比如包车、买烟、买茶等一系列费用都是从我的工资里拿出来的。我当兵以后我是从一个士兵开始,在里面我进步比较快,从一个士兵快速成长为副班长、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最后到处长。我曾参加过很多侦查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因为这些原因,组织上看到了我的进步,给予了我很大的肯定。大的战争我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负过重伤。1984年,部队要裁军100万,我转业到地方。下地方以后,我被分在了漾濞县政府办,任侨务办公室主任和行政办公室主任。在任职期间曾经担任过三届人大代表,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到地方以后,由于工作上的成绩突出,先后获得了全省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全省侨务工作先进个人。曾八次在大理州荣获侨务工作先进个人。我在部队的时候非常喜欢帮助别人,曾被别人评为“活着的雷锋”。

我退伍以后,发现我们漾濞的傈僳族文化几乎要失传了,看到民委也没有相应关于我们傈僳族文化的文章,可以说是傈僳族文化研究处于空缺状态。后来我收集了一些内容,也写了一部分相关于傈僳族的文章。在民族音乐这一块上我们这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傈僳族四弦琴起奔,另一种是芦笙。在漾濞地区主要的是四弦琴,吹芦笙的很少,吹芦笙的只有花花傈。在我们漾濞地区,傈僳族有三大支系。傈僳族起奔调有上千调,但在漾濞流传的也就是几百调,经常性流传的约46调左右。这个四弦琴,男男女女都可以弹。还有一个是五道曲,正宗的讲五道曲主要有32调,但是现在流传的有28调,但要注意的是五道曲和期奔调不同,不能把二者混淆。

我曾经也出了一本《漾濞傈僳族文化传承集》,书的内容主要就是收纳了四弦琴和五道曲的一些调子。出书之前我还是经常下去的,有些时候是他们主动要求我下去给他们传授这方面的文化,还有些就是我主动下去的。我一个人掌握仅仅是我一个人而已,等到全体傈僳族都会,那才是真正的传承,傈僳族文化需要靠全体傈僳同胞的努力。我个人的话只会弹不会谱曲,为了不让文化失传,我请专门的老师为这些调子都谱好曲。这本书是我们内部书刊,现在主要储存在县文化储存库里。对子女,我还是有要求的,不仅对子女有要求,对孙男孙女都有要求,我要求他们不仅要把我传授的传承下去,还要把从我这个地方学不到的傈僳文化给传承下去,我儿子原来在云南民族学院学傈僳语。我也希望孙子能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对于我整理的一系列资料,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将来把它出版,把我没有做完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我儿子是傈僳语专业的本科生,但现在从政了,没有时间弄,估计傈僳族文化以后会失传,这也是我比较担心的。对于下面村社而言,我培养了几个徒弟,因为我会的这些东西我不能带走,所以我回到傈僳族村落里,希望文化可以进一步得到传承,为此我都会事先把我弹奏的内容录好,放在U盘里,然后给他们,让他们自行播放不断进行练习来巩固。现场教学难免遗忘,因此我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文化的传承。上一次我带我的徒弟去州里面去比赛,效果还可以,这是我比较开心的。因为文化要传承,必须要有徒弟,否则就会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给遗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