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是一场清政府为了拯救其垂危统治,以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用工业、民用工业企业,编练建设新式海军海防、陆军,并相应培养新型人才为中心,以达到富强目的的活动。因此,不管清政府从事改革的洋务派自觉或不自觉、意识或不意识,他们的言行,在一定时期里是体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的近代化运动。一位学者曾对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作过如下的简要表述:
“洋务运动,是在中国资本主义必然代替封建主义的历史趋势中兴起的;是在变落后为先进、变封建主义为资本主义、变贫弱为富强的变革思潮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是在清政府遭受太平天国革命和英法联军入侵双重压力面前,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策略而起步的。这就是说,洋务运动的‘起步’,在政治上是反动的,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发展近代工商业为中心的近代化的改革,却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客观经济规律和作为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的变革思潮要求的。”(www.daowen.com)
在过去一个长时间里,史学界习惯于以阶级和阶级斗争划线,将洋务派、洋务运动划在“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一边,加以全盘否定。这是由于仅仅把“两害取轻”的“起步”作为概括和评定整个洋务运动的缘故。这显然是片面地运用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两害取轻”的“起步”,在政治上是反动的,但“起步”以后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却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反映这一趋势的进步思潮要求的。炸药通过导火线而爆炸,不能把导火线当作炸药;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而起作用,不能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两害取轻”不过是“导火线”、“偶然性”而已。洋务运动既是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必须从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历史趋势谈起。而这,又必须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规律开始起质的变化谈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