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Social Entrepreneurship)的概念,最早来自于1994年鲍德温国王基金会倡议的一部著作中,当时是指,既利用市场资源,又利用非市场资源以使低技术工人重返工作岗位的企业。后来,社会企业的含义扩大到那些追求一种社会目的,但不是必然雇请难以安置工人的组织。[24]目前,社会企业的含义已得到进一步拓展。
(一)社会企业的产生原因与实践
社会企业的实践早于这一概念的产生。
从发达国家来看,社会企业的产生来自于这几方面的因素:一是福利国家的转变。19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国家财政压力大,出现福利国家危机。二是某些活动中的市场失败,一些弱势群体的需要很难通过市场予以满足。三是对就业和经济与社会参与者之间合作的新激励计划。四是对社区服务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增加。[25]五是非营利组织的转型。随着非营利组织筹资环境的复杂化,非营利组织倾向于追求更高的效率和财务独立,另一方面,为避免伤害受益人的自尊,非营利组织也开始寻求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新方式。除此之外,营利组织的介入也对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这些都迫使非营利组织采取适当的市场运作以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26]
社会企业产生以来,它的数量不断扩大。当然各个国家或地区统计情况不尽相同。
欧盟一项统计指出,目前“形式上属商业,本质上属非营利的社会企业”提供了880万个工作机会,占到15个老成员国授薪工作机会的8%。[27]目前,在英国,英国有大约5.5万家社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7.5万人,提供了约30万个志愿工作岗位。[28]
从发展中国家来看,贫困等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一些有志之士不懈地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有不少社会企业的实践典范,其中最成功、最突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1976年孟加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格莱珉银行成立后,专门向穷人,绝大部分是妇女,发放小额贷款,先后向240多万孟加拉人提供了约30亿美元的无担保贷款,在格莱珉的帮助下,59%的家庭跨越了贫困线。目前,“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这家银行有着800多万的借款者,其中超过一半脱贫;为7万多个村庄提供信贷服务,偿债率高达98%;除了创办当年及1991年至1992年两个水灾特别严重的年头外,一直保持赢利,2005年的赢利达1521万美元。该银行还帮助41000多名家长均为文盲的学生上了医学院或者其它更高的学府。这些学生中很多都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专业的医生、工程师等等。[29]
(二)社会企业的定义
目前人们对社会企业的界定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
1、社会企业是以为了减少或降低一个社会问题或市场失败而设立的任何一种商业企业,它产生社会价值,是以财政纪律、创新和私人部门企业经营的决心而运作。
2、利用社会企业创业,创新市场手段,创造社会价值和变化;它们通常具备下述特点:一是社会目标;二是商业手段;三是社会所有权。
3、社会企业可以结构化为一个组织内的部门或作为一个单独的法律实体,无论是子公司非营利性或营利性。社会企业的目标可能是:这个组织的社会项目或者经营成本的额外投资机制;以该组织的使命支持可持续项目的机制。
4、社会企业可以分为基于其任务导向同时整合社会项目与商业活动。[30]
5、社会企业游走于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采用市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益目标,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要素,是非营利的制度创新。作为传统社会组织靠近市场体系的部分,社会企业既是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行为模式,一种思想理念。[31]
6、所谓“社会企业”,简单说就是运用企业的经营手段来实现社会目标的组织。[32]
7、拥有基本的社会目标而不是以最大化股东和所有者的利益为动机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都再投入到企业或社会之中。
8、社会企业是一种为了社会目标而在市场中进行商业活动的组织。[33]
综合上述定义,笔者认为,社会企业可定义为,以企业化运作手段去实现社会目标的非营利组织。这个定义既简洁,又基本概括了社会企业的核心内容,能够得到较多数人的认同。
社会企业是一种非营利组织,但同纯粹的公益组织相比,经济性的经营行为是社会企业的突出特征;同经济企业相比,经营目标的公益性又成为社会企业的突出特征。[34]
社会企业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具有社会目标;二是企业化手段。
(三)社会企业的分类
社会企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1、按使命导向状况来分,可分为三类:
一是以使命为中心的社会企业。这个组织的社会目标是这类社会企业的中心。这类社会企业创造出来,旨在传达使命,即用自融资模式推进使命。组织创建是为聘用弱势群体(创造就业),小额信贷机构就是这种类型社会企业的例子。
二是与使命相关的社会企业。这类社会企业以项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创造去资助该组织的社会项目或营运开支,从而具有协同特性,创造社会价值。社会服务的商业化是一种常见的与使命相关的社会企业。在登记日间护理项目中,家庭服务组织提供给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免费餐就是这一类例子。
三是与使命无关的社会企业。扩大使命是另一种类型的社会企业。一个例子是妇女的经济发展组织,通过小型咨询服务,支持自雇单身母亲。然后,扩大它的使命,开放基于免费的弹性范围的托儿社会企业,使其客户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他们的工作。
上述三类社会企业,可用图6.1表示:
图6.1 按动机划分的社会企业类型
2、按商业/项目整合状况可分为三类:
一是嵌入式社会企业,社会项目和企业活动是一体的、相同的;
二是整合式社会企业,社会项目与企业活动是重叠的,通常分享成本和财产;
三是拓展式社会企业,社会项目与企业活动是不同的。
上述三类社会企业,如下图6.2所示:
图6.2:按商业/项目整合状况划分的社会企业类型
3、按运作模式来分,可分为基本运作模式、组合模式和增强模式。
基本运作模式又可分为:
(1)企业家支持模式,即社会企业把它的商业支持和金融服务卖给它的目标群体和“案主”、自雇个人或企业,社会企业顾客然后到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产品或服务;(www.daowen.com)
(2)市场中介模式,即社会企业把他们的服务提供给目标群体或“案主”、小生产者(个人、企业、合作社),然后帮助他们取得市场;
(3)就业模式,即社会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训练给目标群体或“案主”、那些具有较高就业阻力的人,诸如残疾人、无家可归者、难管束的青年和有犯罪前科者;
(4)免费服务模式,即社会企业把它们的社会服务商业化,然后直接卖给它的目标群体或者“案主”、个人、企业、社区或者给第三方付费者;
(5)低收入案主的市场模式,是免费服务模式的一个变体,认为目标群体或“案主”是一个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市场;
(6)合作模式,即社会企业通过成员的服务,提供直接的利益给它的目标群体或“案主”、合作社成员;
(7)市场连结模式,即社会企业为目标群体或“案主”、小生产者、当地企业、合作社同外部市场之间的交换关系提供便利;
(8)服务补贴模式,即社会企业出售它的产品或服务,然后用出售的利润来资助它的社会项目;
(9)组织支援模式,即社会企业出售它的产品或服务到外部市场、企业或普通公众,在一些情况下,它的目标群体或“案主”即是它的买家;
组合模式又可分为:
(1)复合模式,即包括两个或多个运作模式;
(2)混合模式,即混合了多种模式,每一种包括不同的社会项目、金融目标、市场机会资助结构。
增强模式又可分为:
(1)特许经营模式,即一个组织可以特许它的“已证明的社会企业模式”并且出售给其它的非营利组织,作为它们的活动来运作;
(2)私营-非营利伙伴模式,即在一个营利公司和一个非营利组织之间,混合了互惠的商业伙伴关系或合资关系。[35]
总的来说,从上述复杂的模式可见,社会企业超越了传统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社会企业不仅服务于健康、人道、教育等传统领域,同样开展直接创造就业与发展经济的活动。[36]
(四)社会企业家
社会企业中有一位核心人物,即社会企业家,社会企业家创造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家,一方面要具有企业家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充满市场竞争意识;另一方面社会企业家要具有公益理念和公益精神,通过企业家的思维,利用商业策略达至社会目标。[37]
社会企业家与一般的营利性企业家是不一样的,社会企业家具有明确的社会使命:他们的目标在于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最终目标在于创造社会价值。社会企业家从市场失灵中寻找新机遇,他们的创业活动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提供了另一个解决途径。社会企业家应对市场失灵的方法有:非市场方法(目标群体无支付能力)、有限市场方法(目标群体有部分支付能力)、低利润市场方法(目标群体有完全支付能力)。[38]
具体来说,社会企业家具有以下特性:
一是选择一种能创造和维持社会价值的使命:对社会企业家来说,社会进步的使命应比赚钱更为优先。
二是体认并锲而不舍地追求能服务于使命的新机会:别人只看到困难,企业家则看到了机会。社会企业家具有如何达到目标的愿景,并且决心一定要实现。
三是投入一场不断创新、调适的学习之旅:社会企业家必须不断地追求创新之道,以确保他能创造社会价值并成功地获得所需的资源。
四是社会企业家必须果断且不被目前现有的资源限制:社会企业家能运用以小博大的技巧吸引外界的资源。
五是从为顾客服务和所创造的成绩中来展现高度的责任感:社会企业家采取各种方式创造价值。[39]
总之,社会企业家是社会企业的重要人物,一个好的社会企业通常少不了一位优秀的社会企业家。
(五)社会企业的意义
从不同的角度而言,社会企业的产生具有多方面意义。
1、经济层面
社会企业可以在福利系统的转换,创造就业机会及地区发展三个方面促进经济的发展。
2、社会层面
社会企业通过造血式的经济和福利运行方式提高创业就业能力,能够解决社会排斥造成的社会边缘化问题,从而增加底层群体向上流动的动力,有着重大的社会链接作用。[40]换言之,社会企业满足了社会需要,用商业成功来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因此,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以满足社会需要就成为社会企业的生存原则和社会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3、政府部门层面
社会企业有助于实现政府关于更公平、公正的社会的构想,有助于政府实现其重要目标。社会企业通过引进新的服务方法和服务体系来改善公共服务,弥补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不足,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4、营利性企业层面
社会企业提高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越来越多的商业部门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重要性的今天,大量社会企业的涌现必将提升普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社会企业全面提高了企业水平,证明道德约束和商业成功是可以结合的。企业是经济的活力源泉,对企业的激励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改善效率和创新从而取得经济成功。社会企业以其鲜明的特点必将吸引大量无意于传统商业的创业者,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水平。[41]
5、社会文化层面
社会企业本身所塑造的一种社会文化也是社会企业对整个社会的重要贡献,而这种文化被诠释为一种“社会企业精神”。在美国,非营利组织的领导者被要求必须具备社会企业精神,以更有效地掌握市场规律与方法,所以非营利组织领导者必须转型为社会企业家。在加拿大,社会企业精神被阐述两个层面的含义:即一方面,其营利部门的活动强调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并且奖励表现良好的成员;另一方面,社会企业家还鼓励企业参与非营利性的活动,以便提高组织效率并且树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企业精神是在对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提出一种新的要求,它强调价值创造,创新与社会责任于一体,对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