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岁至24岁之间。美国私立高校学生年龄则呈现如下结构(见表5.12):
表5.12 2009年秋季美国学位授予机构中全日制学生年龄百分比分布
资料来源:同表5.1。
从表5.12可见,2009年秋,美国私立高校学生从18岁到65岁的都有,这是因为美国是一个实施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国家,各年龄段的人都比较注重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美国私立高校学生年龄66.1%集中在18岁到29岁之间。私立非营利性高校73.4%以上集中在18岁到29岁之间。私立高校中30岁及以上学生占了30.9%,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则占了23.9%。终身教育体系的推行,大大拓宽了美国私立高校的生源。
相比之下,中国民办高校学生年龄分布,截止到2009年,中国还找不到全国性的数据。一般来说,中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年龄都在20岁左右,民办高校大学生也是如此。笔者根据A省CS学院2008-09年度获得国家助学金的一份大学生名单整理发现,在2513名大学生中,他们的年龄分布如表5.13显示:
表5.13 2008年A省CS城市学院大学生年龄百分比分布
资料来源:该学院网站2008年获奖名单整理所得。
从表5.13可见,A省CS学院大学生年龄90.77%集中在18岁至21岁,24岁及以上的只有0.20%,30岁以上的学生没有。由此推断,中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基本都在25岁以下。换句话说,中国还没有形成像美国那样的终身教育体系,这使得民办高校的生源大大受限。
再有,中美高中教育制度也是不一样的。截止到2013年,中国高中教育属非义务教育,因而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子女上高中需要花费很大一笔开支,2007年初中升学率只有79.3%,经济因素是一部分农村孩子放弃上高中的主因;而美国中学早已实行免费,2006年净入学率达88.2%。[135]
最后,从资金来源、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都不具备美国私立高等教育那样的优势条件。
总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核心条件均不如美国,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尚未采用市场化发展模式,中国更不应当采用。这也是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给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型提供的最有意义的启示。
【注释】
[1][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帕特丽夏·J·冈普奥特、D·布鲁斯·约翰斯通主编:《为美国高等教育辩护》,别敦荣、陈艺波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第276页。
[2][美]弗雷德·赫钦格、格雷丝·赫钦格著:《美国教育的演进》,汤新楣译,美国驻华大使文化处,1984,第5~6页。
[3]陈学飞著:《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第2~3页。
[4][美]弗雷德·赫钦格、格雷丝·赫钦格著:《美国教育的演进》,汤新楣译,美国驻华大使文化处,1984,第200页。
[5][美]加尔文·D·林顿编著:《美国两百年大事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第43页。
[6]和震著:《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69页。
[7][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罗伯特·O·波达尔、帕崔凯·J·甘波特:《21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施晓光、蒋凯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第2版,第266~269页。
[8][美]加尔文·D·林顿编著:《美国两百年大事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第117页。
[9][美]加尔文·D·林顿编著:《美国两百年大事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第119页。
[10]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人民出版社,1994,第77页。
[11]和震著:《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96~100页。
[12][美]弗雷德·赫钦格、格雷丝·赫钦格著:《美国教育的演进》,汤新楣译,美国驻华大使文化处,1984,第115~116页。
[13]陈学飞著:《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第24页。
[14]张维平、马立武著:《美国教育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24页。
[15]吴福光、张仕华:《美国私立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贡献及启示》,《高等教育》2000年第5期。
[16][美]弗雷德·赫钦格、格雷丝·赫钦格著:《美国教育的演进》,汤新楣译,美国驻华大使文化处,1984,第118~119页。
[17][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罗伯特·O·波达尔、帕崔凯·J·甘波特:《21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施晓光、蒋凯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第2版,第35~36页。
[18]张维平、马立武:《美国教育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37页。
[19]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人民出版社,1994,第217~218页。
[20]吴向明著:《美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第21页。
[21][英]安迪·格林著:《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王春华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第74页。
[22]陈学飞著:《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第52~53页。
[23]王廷芳主编:《美国高等教育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第91页。
[24][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罗伯特·O·波达尔、帕崔凯·J·甘波特:《21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施晓光,蒋凯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第2版,第38页。
[25]张维平、马立武著:《美国教育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137~138页。
[26][美]弗雷德·赫钦格、格雷丝·赫钦格著:《美国教育的演进》,汤新楣译,美国驻华大使文化处,1984,第124页。
[27][美]弗雷德·赫钦格、格雷丝·赫钦格著:《美国教育的演进》,汤新楣译,美国驻华大使文化处,1984,第201页。
[28]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人民出版社,1994,第398~399页。
[29][美]弗雷德·赫钦格、格雷丝·赫钦格著:《美国教育的演进》,汤新楣译,美国驻华大使文化处,1984,第124页。
[30][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罗伯特·O·波达尔、帕崔凯·J·甘波特:《21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施晓光、蒋凯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第2版,第40页。
[31]张维平、马立武:《美国教育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137~138页。
[32]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人民出版社,1994,第401页。
[33]张维平、马立武:《美国教育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37~138页。
[34]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人民出版社,1994,第395~410页。
[35]Brint,S.&Karabel,J,The Diverted Dream:Community Colleges and the Promise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n America,1900-1985(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23.
[36]王廷秀:《美国社区学院与社区教育》,The WRSA Journal(欧美同学会会刊),1999年秋版(总第26期)。
[37]毛澹然著:《美国社区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第9页。
[38]毛澹然著:《美国社区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第21页。
[39][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罗伯特·O·波达尔、帕崔凯·J·甘波特:《21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施晓光、蒋凯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第2版,第43页。
[40]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人民出版社,1994,第410~412页。
[41][美]弗雷德·赫钦格、格雷丝·赫钦格著:《美国教育的演进》,汤新楣译,美国驻华大使文化处,1984,第152页。
[42]资料来源:http://nces.ed.gov/programs/digest。
[43]张维平、马立武著:《美国教育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138~140页。
[44]张维平、马立武著:《美国教育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44页。
[45]包括分校区。
[46]姚云著:《美国高等教育法治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第92页。
[47]资料来源:http://nces.ed.gov/programs/digest。
[48][美]弗雷德·赫钦格、格雷丝·赫钦格著:《美国教育的演进》,汤新楣译,美国驻华大使文化处,1984,第152页。
[49]王伟著:《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制度环境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206~207页。
[50]驻纽约总领馆教育组:《美国的营利性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3年第19期。
[51]王伟著:《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制度环境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52期。
[52]王伟著:《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制度环境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207~208页。
[53]单中惠著:《外国大学教育问题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第280~282页。
[54]和震著:《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69页。
[55]单中惠著:《外国大学教育问题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第281~282页。
[56][美]弗雷德里克·E·博德斯顿著:《管理今日大学》,王春春、赵炬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32~34页。
[57]单中惠著:《外国大学教育问题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第283页。
[58]王伟著:《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制度环境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202~203页。
[59][美]詹姆斯·杜德斯达、弗瑞斯·沃马克著:《美国公立大学的未来》,刘济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5页。
[60][美]弗兰克·H.T.罗德斯著:《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王晓阳、蓝劲松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257~258页。
[61]陈学飞著:《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第203页。(www.daowen.com)
[62][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罗伯特·O·波达尔、帕崔凯·J·甘波特:《21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施晓光、蒋凯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第2版,第266~269页。
[63]陈学飞著:《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第203页。
[64][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罗伯特·O·波达尔、帕崔凯·J·甘波特:《21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施晓光、蒋凯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第2版,第267页。
[65]王伟著:《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制度环境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20页。
[66]甘永涛:《美国营利性大学发展及其治理结构特征》,《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12B期。
[67]资料来源:http://nces.ed.gov/programs/digest。
[68]薛涌著:《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新星出版社,2006,第117~118页。
[69]王定华:《美国的营利性高等教育》,《世界教育信息》2003年第1~2期。
[70][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帕特丽夏·J·冈普奥特、D·布鲁斯·约翰斯通主编:《为美国高等教育辩护》,别敦荣、陈艺波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第13页。
[71]和震著:《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96~100页。
[72][美]弗雷德·赫钦格、格雷丝·赫钦格著:《美国教育的演进》,汤新楣译,美国驻华大使文化处,1984,第115~119页。
[73]王廷芳主编:《美国高等教育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第91页。
[74][美]鲍尔森主编:《高等教育财政:理论、研究、政策与实践》,孙志军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422页。
[75]张维平、马立武著:《美国教育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137~138页。
[76]谢安邦、曲艺主编:《外国私立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176页。
[77]郑丽君:《美国私立大学发展的社会条件分析》,《教育评论》2006年第7期。
[78]谢安邦、曲艺主编:《外国私立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188页。
[79]张维平、马立武著:《美国教育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139~140页。
[80]张维平、马立武著:《美国教育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第44页。
[81]尽管在1965年法案中建立的学生贷款保障计划是唯一的学生资助补贴,但是佩尔助学金也被称为补贴,因为它与联邦补贴的运作很相似;即所有受授助者拿到同等标准的补贴。然而,与诸如医疗保险等真正的联邦津贴相比,佩尔助学金每年从政府机动支出中拨款,所以从未超出过规定范围。
[82][美]多纳德·E·海伦编著:《大学的门槛:美国低收入家庭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问题研究》,安雪慧、周玲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6~7页。
[83][美]多纳德·E·海伦编著:《大学的门槛:美国低收入家庭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问题研究》,安雪慧、周玲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60~61页。
[84]资料来源:[美]鲍尔森主编:《高等教育财政:理论、研究、政策与实践》,孙志军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7~18页。
[85]谢安邦、曲艺主编:《外国私立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177页。
[86][美]鲍尔森主编:《高等教育财政:理论、研究、政策与实践》,孙志军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435~436页。
[87][美]鲍尔森主编:《高等教育财政:理论、研究、政策与实践》,孙志军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436页。
[88][美]鲍尔森主编:《高等教育财政:理论、研究、政策与实践》,孙志军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437~438页。
[89]谢安邦、曲艺主编:《外国私立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177页。
[90]资料来源:[美]鲍尔森主编:《高等教育财政:理论、研究、政策与实践》,孙志军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7~18页。
[91]资料来源:http://nces.ed.gov/programs/digest。
[92][美]德里克·博克著:《美国高等教育》,乔佳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第3页。
[93]和震著:《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5~8页。
[94]和震著:《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7页。
[95]和震著:《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03页。
[96]和震著:《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06~112页。
[97]和震著:《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22~123页。
[98]和震著:《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135页。
[99]忻福良主编:《各国高等教育立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第150~164页。
[100]杨汉清、韩骅编著:《比较高等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第268页。
[101][美]詹姆斯·杜德斯达、弗瑞斯·沃马克著:《美国公立大学的未来》,刘济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4页。
[102]王处辉主编:《转型中高等教育的反思与构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第81页。
[103]顾宝炎著:《美国大学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第20~21页。
[104]杨汉清、韩骅编著:《比较高等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第269页。
[105][美]德里克·博克著:《走出象牙塔》,徐小洲、陈军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第41页。
[106]对专业院校来说所开课程也有点范围限制。这个范围是签发许可证和鉴定学校质量的机构为职业制定的最低标准。
[107][美]德里克·博克著:《美国高等教育》,乔佳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第4页。
[108][美]德里克·博克著:《美国高等教育》,乔佳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第5页。
[109][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帕特丽夏·J·冈普奥特、D·布鲁斯·约翰斯通主编:《为美国高等教育辩护》,别敦荣、陈艺波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第21~22页。
[110]和震著:《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219~220页。
[111]王建成著:《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第40~57页。
[112]王建成著:《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第5~6页。
[113]王建成著:《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第135页。
[114]顾宝炎著:《美国大学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第24~25页。
[115][美]德里克·博克著:《美国高等教育》,乔佳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第15~21页。
[116]王建成著:《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第5~6页。
[117]王建成著:《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第112页。
[118]王建成著:《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第102页。
[119]王建成著:《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第78~79页。
[120]李虹:《论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1期。
[121]王建成著:《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第103~104页。
[122]王建成著:《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第130~132页。
[123]王伟著:《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制度环境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212~214页。
[124]资料来源:王伟著:《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制度环境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152、192页。
[125]如位于麻省Springfield的Sabis国际特许学校,由于当地政府支持办学,其财产税给予较大的税率优惠。进入公司的财产购买时缴纳销售税,进入学校账上的财产则免交销售税。
[126]王伟著:《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制度环境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212~213页。
[127]王伟著:《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制度环境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159~160页。
[128]王伟著:《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制度环境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212~217页。
[129]田素华:《对外贸易保护与美国经济崛起:1783-1933》,《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5期。
[130][美]吉尔伯特·C·菲特、吉姆·E·里斯著:《美国经济史》,司徒淳、方秉铸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第816页。
[131]资料来源:http://www.stats.gov.cn。
[132]中国居民收入近来的增长都没有考虑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因素。
[133]资料来源:http://www.stats.gov.cn。
[134]根据2009年A省教育厅网高招频道各院校收费标准整理所得。32所公办高职学院文理科专业学费住宿费一般是5600-7000元;民办本科院学费住宿费一般在8800元—10200元,比公办本科院校一般要贵60%-70%,当然与公办高校的艺术类则相差不大,但是民办院校的本科计划比公办的要少得多。
[135]资料来源:http://www.stats.gov.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