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型研究:以营利为目的的多数举办者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型研究:以营利为目的的多数举办者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市场化发展模式下,绝大多数举办者就是以营利为目的,这既是市场化发展模式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市场化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民办高校举办者绝大多数办学目的是营利,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造成重大负面效应。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型研究:以营利为目的的多数举办者

在市场化发展模式下,绝大多数举办者就是以营利为目的,这既是市场化发展模式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市场化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民办高校举办者绝大多数办学目的是营利,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造成重大负面效应。

一是导致地方政府认为,民办高校是要营利的,跟企业没有什么太大区别[29],地方政府自然没有义务去资助民办高校。

二是使民办高校失去了获得社会捐赠的合理性。既然民办高校是营利性的,很自然无人愿意捐款给一个营利性组织。一些人总羡慕美国许多私立高校能获得校友慈善家的巨额捐助,而中国却凤毛麟角,其实,这是中国民办高校的现实属性(或者人们所判定的属性)决定的。

三是大大限制了民办高校的生源。尽管民办高校也有统招指标,近年来也有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甚至有的民办高校的硬件与软件比有的公办高校要好一些,但广大学生及家长通常都是先选择公办的。一些近年由中专升格上来的公办高校与历史更长的民办高校进行招生竞争时,都强调自己是“公办的”。

综上所述,在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模式下,绝大多数举办者的办学目的是营利,正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民办高校才会以市场为导向,以招生工作为中心,才会把人力资本培育放在次要位置,才会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也正是出于利益的争夺,民办高校举办者才会牢牢掌控民办高校的权力,独居民办高校权力的核心。在市场化发展模式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目前整体而言仍然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边缘位置,并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趋势。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模式如不转型,其发展前景堪忧。

【注释】

[1]全金姬、崔美:《朝鲜高等教育体制及其启示》,《辽东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谢惠芳:《瑞典的高等教育——历史与现状探讨》,《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3期。

[3]陈武元、薄云:《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三国私立高等教育经费政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4]王绍光著:《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第78页。

[5]王绍光著:《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第94、96页。

[6]王绍光著:《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第78页。

[7]资料来源:http://nces.ed.gov/programs/digest。

[8]高书国、杨晓明:《中国人口文化素质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40页。

[9]李亚洁:《改革开放30年:胡大白——让河南民办教育领跑全国》http://www.zynews.com/2008-03/21/content_488418.htm。

[10]孙春龙:《民办高校难解“招生难”,民办教育风雨生存》http://www.china.com.cn/chinese/EDU-c/735681.htm。

[11]李亚洁:《改革开放30年:胡大白——让河南民办教育领跑全国》http://www.zynews.com/2008-03/21/content_488418.htm。

[12]童大林:《教育是第一位战略产业》,《上海高教研究》1987年第2期。(www.daowen.com)

[13]纪宝成:《认清“教育产业化”的理论误导与实践危害》,《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9期。

[14]林译丛:《教育决策与教育研究初探—反思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3期。

[15]虽然自2007年民办高校内统招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始被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但民办高校的自考生仍被排除在外,并且资助的力度与范围都很小。

[16]刘勤果、孙大峰、张蔚文:《民办高校融资难及其应对措施》,《财会研究》2005年第6期。

[17]该院是1993年创办的,现已倒闭。WKL先生多年以来举办过多所民办高校,至今仍在一所民办高校任职。对A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尤为熟悉。

[18]资料来源:A省DY学院教务处2006年3月教学服务情况调查。

[19]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香港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编:《民办教育研究与立法探索》,广东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1,第42~43页。

[20]笔者认为,取得合理回报、营利、以营利为目的等之类的说法没有本质区别。

[21]邬大光:《投资办学:我国民办教育的本质特征》,《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22]可参见查明辉《论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模式的特征》,《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2期。

[23]孙春龙:《民办高校难解“招生难”,民办教育风雨生存》http://www.china.com.cn/chinese/EDU-c/735681.htm。

[24]郝瑜:《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5]根据2002年陕西民办高校在校生15万人(雷克啸:《陕西民办高等教育考察报告》,《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和2003年底陕西民办高校在校生20.55万人(国家教育部老干部调研组:《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考察报告》,《教育研究》2003年第7期)计算所得。

[26]张明浩:《今年民办高校招生投诉缘何未见减少》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5/2795126.html。

[27]潘懋元:《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发展问题》,《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8]据统计,中国75%的民营企业采用了家族式组织和家族式管理。参见卢现祥:《中国的家庭产权安排、家族式管理与资本积累》,《世界经济》2003年第1期。

[29]A省NT学院举办者曾被评为A省十佳企业家之一,一定程度反映当时政府与社会对民办高校属性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