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下不同群体而言,民办高等教育具有不同的不可或缺功能。
(一)对一部分农家子弟而言,民办高校提供受教育的功能不可或缺
高中毕业时公办高校的落榜生面临几种选择:一是继续复读来年再考;二是外出打工,终止受教育生涯;三是读民办高校。对于第一种选择,学生往往不愿意选择,因为他们文化基础差,平时受的挫折多,对学习往往也不感兴趣,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下,各校争的都是北大、清华等重点院校的录取数,一本、二本的录取率,这部分学生离这些要求非常远,教师对他们也不抱希望。因而,继续复读再考,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不大,考取本科的可能性很小,结果最大可能还是考取专科学校,即使考上公办专科学校,而目前一些公办专科学校比民办高校并无太多优势。因而复读也就没有太大意义了。第二种选择,除非家庭实在困难,学生及其家长也不会选择。这部分学生高中毕业时的年龄大都在十七、八岁,大都读的是普通高中,毫无专业技能,离开校门,基本上一辈子只能打工。加之,如今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的要求大大提高,通常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再有,任何一个初中毕业继续读高中的几乎没有不希望高中毕业继续读大学的。如此一来,这部分学生面临的只有第三种选择了。
实际上,这部分必然要进入民办高校的公办高校落榜生,绝大部分是农家子弟,从以下几方面反映出:
①笔者根据A省CS学院2008-09年度获得国家助学金的一份大学生名单整理发现,在共计2513名大学生中,来自我国中部的占71.75%,西部的占13.97%,东部占14.29%。[24]东部、中部、西部这些概念,与农村及城市概念一样,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经济概念,反映出学生多数来自欠发达地区。
②据笔者在A省DY学院五年的参与观察,发现该校学生90%以上来自农村。笔者的受访者也都证实了笔者这个判断。
③农村教育长期以来非常落后。尽管2007年开始,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但总体来说,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有别,“重城市、轻农村”的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城市中小学教育主要由国家投资,而农村义务教育由于缺乏合理的经费制度保障,使目标难以落到实处。[25]国家对农村的教育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农村中小学教育拨款不足,只好通过“摊派”的方式向农民集资。然而,由于农民收入长期以来平均只有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所以农民个人的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很有限。农村教育投入的不足,导致农村教育比城市落后,高考录取率更低。这些农村高考落榜者除了复读与进入社会就业之外,便是进入民办高校读自考。即使大学扩招以来农村高考录取率提高了,与城市的录取率差别在缩小,但农村考生更多是进入中国高等教育的低端市场,即高职高专。有研究表明,农村学生进入国家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以及独立学院的比重都小于城镇学生的,而进入高职高专的比重比城镇学生的高12.4个百分点。民办高校绝大多数也正处于高职高专这一层次。[26]这些年来,民办高校专科在校生绝对数还是增长。2005年民办高校专科在校生达94.76万人。到2012年民办高校的专科在校生增长到175.70万人。[27]从现实来看,城市学生在选择专科院校时,也尽量选择公办的。这样,民办高校的生源很自然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
④民办高校主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村的普通高中进行招生宣传。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民办高校大都不会去宣传,重点高中一般也不会去宣传,基本是到农村的普通高中去宣传。
⑤由于信息的缺乏,广大农村家长及学生对民办高校知之不多,与民办高校招生员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很多时候,农村家长有关民办高校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民办高校招生员。因此,民办高校来自农村的也更多。
所以,民办高等教育对于一部分农家子弟而言,受教育的功能便不可或缺。一方面,民办高校满足了这部分学生升学需求(尤其是统招教育),没有民办高校,他们就少了一个选择机会;另一方面,他们或多或少可以在民办高校学到一些知识与技能,利于将来的就业。
民办高等教育对这些农村子弟是否具有不可或缺的正功能,可从学生对教育服务的评价反映出来。A省DY学院曾对该校服务情况作过调查。[28]详见表2.1:从表2.1可见,2006年DY学院学生对教学服务情况总体来说是比较满意的,满意率达64.00%。该学院属一所专科学校,在A省属一般性的民办高校,样本容量大,反映民办高校的服务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民办高校大学生对服务情况比较满意,充分反映了民办高等教育的不可或缺功能。(www.daowen.com)
表2.1 2006年A省DY学院教学服务学生满意状况调查汇总表
资料来源:A省DY学院教务处教学服务情况调查。
此外,民办高等教育对一部分农家子弟的不可或缺功能还体现在,促进了他们的进一步社会化。
2009年12月17日,DY学院2005级数控专业毕业生CZG的家长接受笔者访谈时说:“小毛头(CZG)读了书就是不一样,说话啊,待人接物啊,都要好些,大毛头(她的大儿子)没有读大学,就要隔(差)一点。”
2009年12月19日,DY学院2006级数控专业毕业生CLF的家长接受笔者访谈时说:“读了书,肯定是值得的”。
(二)对多数民办高校举办者而言,民办高等教育提供投资渠道的功能不可或缺
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1998年10月至1999年2月对全国20个省份的82所民办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民办学校举办者的资金投入中,66.2%属投资性质,23%为借贷性质,捐赠性质的只有10.8%。[29]换句话说,绝大多数民办高校举办者是投资办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各行各业基本都是国家经营,提出建立市场经济时间还不长,民间投资者所能选择的行业并不多。直到现在,电力、石油、化工、电信、邮政、铁路、航空、烟草、金融、保险、供水供气、盐业、新闻出版等行业都非一般国内民间资本有实力所能涉入的。相比之下,民办高等教育领域是为数不多的、国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的行业,加之,从1980年代,乃至9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高等教育行业的社会需求很大,在这样难得的外界环境下,因而90年代初会出现“社会办学火爆,一天一所学校”的局面。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公布,其中规定举办者可以取得合理回报,此举即含有进一步肯定民办高等教育为举办者提供投资渠道之意。
此外,对于一些企业主来说,民办高等教育的功能不可或缺。目前民办高校虽然不能培养高技能人才,但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经过培养之后,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毕竟是普通的农民工无法比拟的。只要民办高校毕业生期望值适当,一些企业主还是比较欢迎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