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转型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转型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创新之处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有研究内容的创新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转型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

(一)创新之处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有研究内容的创新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1、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一,在以往学者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各类发展模式进行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本书首次提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型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综合研究。

第二,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主要包括:

一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恢复发展的基本机制具备之后,累加其它多种机制作用,形成了一条错误的发展模式,即市场化发展模式,这是当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主导发展模式,它在中国表现出非常鲜明的特征。

二是,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模式尽管在短期内、某些条件下有一定的空间,但由于举办者办学主导思想的错误,违背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弊病非常大,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转型。

三是,《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我国民办高校逐步形成了当前的董事会(举办者)、校长、督导专员(兼党委书记)的“三驾马车”的领导管理体制,这一领导管理体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四是,美国私立高等教育自1970年代以来,营利性高等教育有很大发展,但营利模式一直未占主导,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并没有采取市场化发展模式为主导,而是采用社会企业化发展模式为主导,社会企业化发展模式基本实现了美国私立精英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目前处于主导位置的市场化发展模式应当转型,即应当转向社会企业化发展模式,转型成功才能实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既是本人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出的“药方”,也是本书最核心的观点。

第三,根据新的分类标准来研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即根据民办高校举办者的办学动机与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角色,并且,建构了一条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连续谱。

第四,运用新的理论即社会转型理论和组织平衡理论,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市场化发展模式的前景进行理论解释。

2、研究方法的创新

本书从社会政策的视角,以社会学为主,综合运用了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索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型问题,避免从社会学或教育学等单一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

(二)研究不足

首先,由于缺乏经费,时间有限等限制,笔者的调查范围主要限于A省,所以,对于整个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来说,本研究的普适性可能会受影响。

其次,本书研究的国外经验借鉴主要是指向私立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而对于其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私立高等教育关照不足,需要后续研究拓展。

【注释】

[1]本书的民办高校主要是指具有独立颁发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有时也涉及其它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但不包括独立学院

[2]资料来源:《2003-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与国家统计局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

[3]曹勇安、王明儒、宋庆永:《民办高校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4]《忧思民办教育的“生死时速”》,《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第3期。

[5]郭新文、王睿:《一年内百所民校“消失”》,《扬子晚报》2004年11月1日。

[6]皓琳:《江西省22所民办高校生源吃紧面临“出局”》,《信息日报》2005年4月30日。(www.daowen.com)

[7]郝瑜、王冠:《论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缘起与发展》,《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8]资料来源: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1-2011年)。

[9]这三所高校都是具有独立颁发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

[10]资料来源:《2005-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1]魏贻通:《论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与作用》,《高等教育研究》1989年第2期。

[12]郝南明、赵文献:《略论民办学校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云南高教研究》1994第4期。

[13]刘莉莉:《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意义与思路》,《高等教育研究》1999第3期。

[14]毅敏:《略论我国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意义》,《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第5期。

[15]冯军:《试论民办高等教育及其现实意义》,《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第12期。

[16]胡大白:《民办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7]宫丽艳:《探索多元民办教育模式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全国民办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教育科学》1997年第4期。

[18]潘东明:《世界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与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教育导刊》2001年第15,16期。

[19]郑秋香:《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模式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

[20]饶爱京、邱琳:《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4B期。

[21]朱健、康玉堂:《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22]胡鸿雁:《试论当前我国民办教育的贡献、问题及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4月上半月。

[23]杨顺勇、侯文永:《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抉择》,《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5期。

[24]潘懋元、姚加惠:《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前瞻》,《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8期。

[25]万燕生:《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6]郝瑜:《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7]郝瑜、王冠:《论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缘起与发展》,《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28]张丹:《陕西民办高校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9期。

[29]王庆如:《陕西民办高等教育:问题、对策与展望》,《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