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和科技的发展,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当今社会中,高等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个人自身的需要。从社会的层面看,各个国家都必须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而增大全社会的人力资本,以获得国际经济竞争的优势;从个人层面上看,每个人也都需要通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而提升自己的文化技术素质,以便提高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为此,在当代社会中,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受教育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所受教育的层级越来越高。然而,当代社会中高等教育活动越来越成为一个高成本、高投入、并且具有复杂组织体系的大规模活动。随之而来的是,在当代社会中,谁应该承担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责任,是摆在各国政府、学校和社会目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各国教育史上,民间教育活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或者是按照商业化的方式提供教育服务,或者是由一些组织或个人提供慈善性的教育服务。但在工业化社会以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在高等教育事业上的介入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二战以后的欧洲福利国家时期和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由国家全面负责。在当代社会中,通过国家的力量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的实践模式。当代社会中国家之所以要介入高等教育事业,一方面是因为接受高等教育已逐渐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而由国家来提供教育服务的基本目标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实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以保证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该看到,由国家负责的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各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公民接受高等教育需要。但是,随着教育成本的提高,尤其是高等教育成本的提高,完全由国家负责教育的体制也使很多国家背负了很沉重的财政负担。为此,从19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探索在高等教育中引入非政府的资源,由政府和民间共同投入高等教育事业的新路子。
在我国历史上,私学和官学交替发展,民间教育活动曾在我国教育史上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近代高等教育建立以后,也是“公立”和“私立”并存的格局。但在建国以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是基本上由国家负责的国办高等教育体制。国家不仅负责高等教育的规划,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立和管理,而且全面负责高等教育所需要的经费。然而,当时我国纯粹的公办高等教育体制是以高等教育覆盖面狭小为代价的,虽然当时上大学都不用付费,但只有很少的幸运者能够上大学。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探索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探索放开民办高等教育,使民办高等教育成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条路子。但是在改革的初期阶段没有很好地解决民办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问题,即应该由谁,以何种方式为民办高等教育付费的问题。从20世纪末大学扩招以后,年轻的一代进入公办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相比之下,以较高收费为基础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也就越来越狭小了;并且,在入学机会大大提高以后,人们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由于难以获得足够的国家教育经费的支持,使许多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以质量为基础的竞争上陷入了困境。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全球竞争的时代。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要负担起为我国培养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人才的责任,另一方面,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本身也处于全球竞争之中。一所大学要获得竞争能力,得到学生的青睐,一是要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质量,二是要有相对较低的价格。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迅速在总体上提高国际竞争能力,需要政府有更加有效的教育政策,以及政府和民间对高等教育更多的投入。(www.daowen.com)
应该看到,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已明显增加。但相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来说,现有的投入还很不够。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目前的高等教育投入结构还存在不合理之处。我们花了很多的公共资源去支持少数“尖子学校”,但相对忽略了数量更为众多的一般学校质量的提高。这种政策有可能扶持起几所尖子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名录,但其代价却可能是更多得多的学校长期难以提高其水平。其结果,在进不了国内“尖子高校”的学生中,越来越多的人宁愿以很高的代价去国外读大学,也不愿选择国内的普通高校。这种情况说明,我国对高等教育的公共投入方式尽管有助于快速提高少数“尖子高校”的国际竞争能力,但与此同时却拱手让出了我国更大一块“高等教育市场”。
在教育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不管其愿意不愿意,都必然被卷入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中。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在全球教育竞争中能否取得成功,既取决于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自身的努力,也取决于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方面的政策发展。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采用政府与民间合作的“两条腿”策略,还是走完全由政府负责的“一条腿”道路?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采用何种机制去创造新的发展机会,以真正成为能够与公办高等教育协调并行的“另一条腿”?政府应该采用何种高等教育政策,将民办高等教育的巨大潜力转化为现实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并将其整合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人力资本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从而既能够促进我国从劳动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的转变,又能满足我国民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要?这些都是摆在我国各级政府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值得相关学科研究者们为之而付出努力的重要课题。
教育政策是当今各国重要的社会政策,对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也应该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去加以研究。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从社会政策角度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查明辉博士在此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查明辉博士曾有在民办高校工作的经历,在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又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社会政策的理论。他以很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而选择了这一较为复杂的研究课题,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去研究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这本专著中,他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对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观点和政策思路。尤其是他借鉴国际上社会企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现有的市场化发展模式转化为社会企业化发展模式的建议,对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参考价值。作为一名年轻学者,查明辉博士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虽然他的理论分析还不够精深,研究结论也还显得不够系统,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他肯定能够为读者们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研究作品。
关信平
2011年11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