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的划分以含水层的岩性、地下水的贮存形式和水理性质及水动力特征为依据,把银川及金凤区境内的地下水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基岩裂 隙水和松散岩孔隙水。根据地下水所处的地貌位置和含水层沉积环境,又将松散岩类孔隙水划分为洪积倾斜平原单一潜水、河漫滩单一潜水、冲湖积平原多层结构的上覆潜水和下伏承压水等。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既各自相对独立贮存及运动,又相互有一定的水力联系,从而构成银川地区地下水的含水系统。
(一)地下水贮存
1.基岩裂隙水。贮存于贺兰山区基岩裂隙中,分布较为普遍。山区大气降水相对而言较平原丰沛,给裂隙水的补给提供了物质保证。基岩表部多具风化裂隙带,形成浅层的透水—含水层。当地形有利于汇水时,常贮存有风化裂隙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直接或间接渗入补给,经短途运移,以侵蚀下降泉和接触的形式出露于地表,并沿沟谷流至山前洪积扇顶部即转入地下。风化裂隙水以泉水的形式出露地表,其涌水量一般较小,由每日数立方米至数百立方米不等,单泉涌水量南北相差悬殊。一般在山区北段较南段水量大。其泉水的水质均佳,全部为低矿化淡水。如滚钟口1 号孔单井涌水量550.4 米3/日,而在其南部的大窑沟2号井涌水量则为362 米3/日。
2.潜水。贮存于浅部含水层(组)中,分布面积广,洪积倾斜平原单一潜水分布在基岩周边(即洪积扇群顶部)向东延伸到镇北堡和高家闸、园林场一带。其地下水富水性好,单井涌水量多大于5000 米3/日,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0.5 克/升,属重碳酸盐水。河漫滩单一潜水分布在东部现代河流冲积形成的细粒沉积物中,由于基底第三系的隆起,在含水层的厚度上变化十分突出。据勘探资料表明,含水层最厚的地方在永固乡黄河渡口一带,隔水底板埋深44.25 米,含水层厚度43.65 米,单井涌水量为2549.99 米3/日。
(二)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受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的控制,呈现出西北干旱、半干旱的山间盆地及河谷平原型水文地质特征。山区为地下水特别是深部承压水的主要补给区。地下水的补给有大气降水、灌溉入渗、侧向径流、潜水越流等4 种形式,又以降水和灌溉入渗为主。降水补给覆盖面遍及郊区。由于贺兰山区和黄河冲积平原地处不同的气候分区,同时还受地形、地貌的控制,所以对降水补给的程度和方式、特点是因地而异。在山区的降水补给,除丰水期集中降雨入渗外,冬季降雪的融冻水,也是一种渗入补给的重要方式。山区自分水岭以东有广大汇水面积,大气降水除部分以地表径流和河谷洪流流出山区外,大部分都补给了基岩的地下水,贮存于风化裂带内或治入状裂隙带。平原区的降水补给,受其地下水位和地表岩性的制约,地下水位埋深越浅,则降水入渗途径越短,降水补给量越大;而岩性颗粒越粗,孔隙度越大,就越有利于降水的入渗。因此,平原区接受降水补给的最佳地段是从洪积倾斜平原的中下部到河漫滩之间。(www.daowen.com)
(三)地下水径流
山前洪积台地和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为地下水的径流区。地下水的径流方向和强度由所处的地貌、贮水条件、人为影响及含水组本身的水力性质等因素所决定。基岩裂隙水的径流方向以垂直为主,潜水的径流方向由地形坡度和因人为因素改变了的水力条件决定,基本流向是北东东向。承压水的初始的平衡状态下,径流条件极差,水力坡度在1%~0.2%之间,故径流在水交替运动缓慢的情况下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以4 米/年的微弱速度向东蠕动。在靠黄河一侧,第三系地层隆起,有挡水作用,承压水向东运动受阻,故转为北东径流。
(四)地下水排泄
冲洪、冲湖积平原为地下水的汇聚与排泄区。地下水通过蒸发、排水沟、越流、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的途径向外排泄。银川市金凤区气候干燥,日照强烈,因此地下水以蒸发的形式排泄占较大比重。银川市及金凤区年平均蒸发量为1595.6 毫米,贺兰山区为1440.3 毫米;贺兰山区潜水属于渗入一径流型循环,水量基本不通过蒸发消耗,其唯一的排泄方式是径流。洪积倾斜平原的大部分地段的地下水基本无蒸发排泄。但从其前缘越往东,潜水位埋深越浅,蒸发越强烈,使银川平原潜水大量以蒸发方式排泄,达3.8 亿米3/年,占全部潜水排泄量的63%;银川平原干沟、支沟密布,一部分潜水通过干支沟进行排泄,并沿沟汇入黄河,其总排泄量一年达1.556 亿立方米。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下水成为金凤区工业用水、农业灌溉水及人类饮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从而使地下水通过人为的开采途径进行排泄,特别是承压水,其唯一的排泄形式几乎就是人工开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