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孤立在大海中的小小岛屿,一百多年前就有了传教士和由传教士主持修建用来“放牧上帝的羔羊”的教堂,传教士传播教义的热情、勇气和不畏艰险的坚韧毅力令人折服。
涠洲天主教堂,是一座位于中国广西北海市涠洲岛上的天主教教堂,因位于盛塘村,故而又名“盛塘天主教堂”。该教堂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修建,落成于1880 年。该教堂为哥特式建筑,楼高21 米,总建筑面积774 平方米,连同附属建筑在内总面积达到2000 余平方米,是广西沿海地区最大的天主教教堂,2001 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建造与清政府对涠洲“重开岛禁”有关。在清代,清政府因涠洲岛“孤悬大海,最易藏奸”而发出“永远封禁”令。清同治六年(1867 年),清政府对涠洲“重开岛禁”,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利用这一机会,派法籍神父上岛传教。
据史料记载,当时岛上的移民“几乎全是客家人或从本省其他地方移来的,总数约6000 人,其中三分之一是罗马天主教徒”。由于教徒人数众多,在涠洲传教的法籍范神父,为解决宗教活动场所的问题,于同治八年(1869 年)在教徒最多的聚居点——圣堂村(今盛塘村),花了十年时间,用岛上特有的珊瑚石,建造了这座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的教堂。高大雄伟的天主堂,在四周低矮民居的衬托下,显得规模庞大,颇有气势。正门顶端是钟楼,高耸着罗马式的尖塔,有着随时“向天一击”的动势,造成一种“天国神秘”的幻觉,别具一格。
钟楼有一个十多级的石造螺旋梯,只容一人盘旋而上直达二楼。顶层挂有一口铸于1889 年的白银合金大钟。据说是一法籍寡妇教徒所赠,当年的钟声能传遍整个涠洲岛。每个礼拜天的上午,司钟人上二楼拉响教堂的大钟,圣堂村及近邻的信徒们听到钟声,会自觉地、安静地步入祈祷大厅。阳光透过祭台间后面的彩色玻璃和大厅两侧的尖拱大窗,使教堂内部显得绚丽多彩,就在这“天国之光”中,教徒虔诚地聆听“天主”的教诲。
教堂的左侧,是一座两层的券廊式神父楼。天主堂的大院内还设有修道院、医院、育婴堂、孤儿园和学校。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可看出天主教在岛上传播的广泛和影响的深远。(www.daowen.com)
此外,涠洲岛还有另一座教堂——涠洲岛城仔教堂。这座教堂约建于1880 年,由法国天主教李神父负责筹建。这座教堂是为了纪念圣母显灵,满足教徒朝圣的心愿,而筹资在认为圣母显现的磨子山南麓建起的,因此又称“圣母堂”。该教堂前面是一座宽4.5 米,高14 米的三层方形钟楼。钟楼正面雕有“圣母堂”三字。钟楼后面为建筑面积265 平方米的长方形教堂。与教堂后角相连的是一座二层、建筑面积405 平方米的神父楼。城仔圣母堂是一座较典型的欧洲乡村哥特式小教堂,它是北海地区仅有的一座圣母堂,也是近代法国天主教传入涠洲岛的历史见证物。该教堂由涠洲天主教爱国会管理。
(周玫/文 周玫/图)
图64 涠洲天主教堂(左)和城仔教堂(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