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爱桥位于合浦廉州镇阜民路和惠爱路的交界处上。惠爱桥原称金肃门桥,俗称旧桥。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 年以后),嗣后年久桥圮,经崇桢八年(1635 年)、清康熙十八年(1679 年)、乾隆二年(1737 年)多次重修,光绪十三年(1887 年)毁于火。清宣统元年(1909 年)廉州绅商募款重修,宣统三年(1911 年)落成现桥。据说这座桥为当地泥水工匠出身的蒋邑雍设计并承包施工。
惠爱桥为东西走向,为三铰拱人字架结构,拱脚支撑在两岸石砌的榄核形桥墩幄上,桥墩旁还设有砖砌弧拱式泄水孔,桥全部为木质结构。木料是来自印尼产的坤甸木,质坚而耐腐。惠爱桥在建造之初,只有跨中的上下节点及拱脚节点设角钢夹板,其余部分均无任何铁器,民国年间才在其他受力点加角钢夹板。惠爱桥跨度为26 米,净跨度为18.4 米,桥面宽2.75米,桥掩体高5.64 米,桥顶覆盖瓦面,以防雨水从杆件的上端渗入。江中没有桥墩。桥面上部架有由四根40 至50 厘米的方木所组成的两个金字形的三铰拱,通过木竖杆将桥面梁悬吊在金字架下面。桥面下部没有拉杆,拱脚支撑在两岸的桥墩上。
整座桥的结构和设计实在巧夺天工。自古以来,惠爱古桥与廉泉、大廉山一起,是珠乡“廉阳八景”之一,也是文人骚客们寄托抒情的对象之一。遥想当年,惠爱桥下,曾是百舸争流,渔舟如梭,木筏似箭。渔夫船家,藉西门江之水,或捕鱼为业,或漕运商贾,或春江放排,何等的热闹繁忙。斯时,站于桥上,看江面上帆影飘掠,鱼鹰戏浪,竹篙点水,使人心旷神怡,洗涤了多少烦丝感念。站在惠爱桥上,倚桥独听江流声,而最撩人情思的是星辉月影下传来的夜籁天音。
夜幕中的浩浩廉江、惠爱古桥啊,承载着南珠古郡的历史航船,承载着珠乡人世世代代的创业梦想和辉煌,承载着海上丝路的帆影、苏东坡北归的竹筏,分秒不停地传递着珠乡人走向新世纪的智勇和心声。堤畔驻鞍人倚马,柳池系缆客停舟。晚来吏散黄堂静,犹听渔歌起岸头。惠爱桥上循江寻觅,桥两边依次有篓行街、槟榔街(西华路)、海关街门(西华路)、天妃庙、华光庙(均在中心市场)、三圣庙、皇古庙、烟草行(埠民南)、炮竹行(埠民街)和缸瓦等专业市场,古人以之为街名。特别是缸瓦街,这是专卖陶瓷产品的专业市场,“缸瓦”是廉州方言,是陶瓷产品的统称。陶瓷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外国商人又把海上丝路称为陶瓷之路。专业市场多,商店商户也多,一些有钱的商户为了方便,在建商店时干脆连装卸码头也一起规划建设。于是桥两边除了公用码头之外,又增加了许多商店自备的小码头。
惠爱桥的上游是上新桥,桥头有卖盐街,这是古时候专门卖盐的圩场。廉州的盐市在唐宋间就是朝廷重要的盐贡基地。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记载有廉州盐市的经营状况。卖盐街附近是古珠市,廉州珠市是广东古代四市之一。广东古代四市是:广州花市、东莞香市、罗浮药市、廉州珠市。廉州珠市能与其它三市并称,规模一定可观。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详细地记述了廉州珠市的状况,并提出了著名的“南珠”之说。
惠爱桥下游的一箭之地还有海角亭、魁星楼和海门书院,还在洋溢千秋雅韵,百代书香。与惠爱桥相邻的是钦州巷,这是钦廉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官道驿站之所,也是古廉阳八景中的“天涯驿路”。(www.daowen.com)
岁月更替,沧桑变幻中,惠爱桥上留下了匆匆行人的满怀心事。惠爱桥头,有多少朝政野史在这进而传播。惠爱桥下的波光涛影里,存留有伏波将军马援“军至合浦……遂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里”开疆拓边的业绩、吏部尚书高骈“海门屯兵”三万铁骑的故垒和康熙整军乾体营的将旗鼓角。
纳南流江千里波声,聚北部湾万顷涛语,诉说着一段又一段久远的故事,讲述那一个又一个神秘的传奇。这就是珠乡的惠爱桥。
(周玫/文 周玫/图)
图54 惠爱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