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炮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位于防城港市防城区白龙半岛西南端的珍珠港。“白龙炮台”是个总称,由分布在珍珠港东边的龙骧、银坑和西边的龙珍、白龙四处山丘置高点的四座炮台六门大炮组成,是当时清军重要的海岸炮台之一。2006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山丘,背靠炮台,向远处眺望,视野极其开阔,真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感,山下人与物、景与屋、大与小、巨与细都尽收眼底,真真是一个极好的便于瞭望敌情、易守难攻的海防要隘。这不禁让人想起近代著名军事家张之洞在南下巡视海疆防务时所言,“防城乃钦、廉水陆要冲”“白龙尾属我,则筑台设守,可以遥瞰海宁,敌人窥钦、廉,必顾其后;若为敌踞,岂惟东兴、思勒、那梭诸汛地被隔,抑县域防城难保”。
事实证明,张之洞极有远见。在其巡查防务后,已占领越南的法军一而再再而三地入侵白龙半岛,企图抢占这一军事要地,使得当地老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中国军队几经周折收回白龙后,在此修筑炮台和兵营便成了时不我待、势在必行的军事大事。据说,当时炮台建成后,法军再也不敢来挑衅,白龙一带随之太平了数十年之久。
“白龙炮台”既是军事设施,也是建筑群体。每个炮台正面门楼全用方条石砌成,门楼前设有多层阶梯。每个炮台蝙蝠式的门楼中央,都镶嵌着用楷书镌刻炮台名称的青石板,显得其气势蔚为壮观。白龙炮台地下室的大门楣有一残旧石刻,上面刻着 “清光绪二十一年仲夏吉旦,白龙台署海口恭府管带琼军右营陈良杰督建”字样。
四座炮台形制、规格大体相同。下部埋于几乎被掏空的山丘下,开凿了地道,并设有兵房、弹药库等。上部为露天炮台。露天炮座为椭圆形,长约9米,宽约5 米,高约0.8 米,炮台均为混凝土结构,相当坚固。炮台配有英国制造的大型火炮,共6 门。其中白龙台、银坑台均为两门,龙骧台、龙珍台则各一。每门火炮长约四米,重约六七吨,口径约20 厘米,在当时都属于先进武器。
如今石砌炮台依然安然落座,守望着白龙半岛的岛民。而炮台上早已不见当年先进利器的踪影。据说,大跃进时期有人将炮筒截断扛去大炼钢铁,只余下也许是因为扛不动而遗留下来的锈迹斑斑的炮身。(www.daowen.com)
进入防城区的环岛路后我们一直没发现“白龙炮台”的路牌,直至进入白龙村,问了当地人之后才知道具体地点。而眼前的青苔肆意、杂草丛生、落叶堆叠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这里已经被遗忘了太久、安静了太久。而就在离白龙炮台不远处的怪石滩,却是一幅热闹的景象。因海浪常年冲刷岩石而成了海蚀地貌,石头呈褐红色,加之崖高岩矗,由岩石构成的各种怪状栩栩如生,这处被称为“海上赤壁”的地方已经成了婚纱摄影旅游胜地。
然而,若不是因为当年白龙炮台的拼死抵抗,哪里能存留下这么奇特的地貌景象,哪里能有今天的热闹非凡呢?
(韦雪敏/文 韦雪敏/图)
图44 白龙炮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