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重点打造的民族题材影片《天琴》,让观众在感人的故事中认识了壮族支系偏人这一独特的族群、感受到壮乡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更让观众过目不忘的是影片中能通天地的道具主角——天琴。
天琴,是壮族支系偏人独具民族特色的弹拨弦乐器,偏语称“鼎叮”,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天琴已有上千年悠久的历史,其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爱。所谓“偏人”,“即古之壮族为初民之使牛耕田者”(《防城县志》),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宁明和龙州等地。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十万大山南麓,即现在防城区板八、峒中、那良一带的壮族偏人山寨里,有一对男女青年,男的叫农端,女的叫农亚,他俩常常结伴上山砍柴。一天,砍柴累了,歇息的时候,农端、农亚都隐隐听到“鼎叮”的声音,非常悦耳,顿感神清气爽、疲劳消除。循声而去,见一岩洞,走近洞口,只觉清晰的“鼎叮”声中还缈缈飘来一阵仙气。这俩年轻人更加好奇了,走进别有洞天的岩洞,只见洞中一汪清潭,上面岩壁渗出许多珍珠似的水珠有节奏地“鼎叮……鼎叮……”向潭中滴落,潭面泛着美丽的涟漪。农端、农亚陶醉了,觉得这“鼎叮”声犹如天籁一般的美妙。善良而聪明的农端、农亚想把这美妙的声音带回山寨与父老乡亲一起分享,于是他俩就找来了一个葫芦壳、一根木条,然后将木条插进葫芦壳,再绷上从野藤拔出的细丝做弦。神奇出现了,拨动弦丝,传出的声音竟然和岩洞潭中的“鼎叮”之声一模一样,于是乎人间就多了一样能发出美妙之音的宝贝,人们拟其乐音都称其为“鼎叮”。“鼎叮”很受山寨父老乡亲的喜爱,并很快在全寨盛行起来。不想美妙的“鼎叮”之音传到了天上,玉帝觉得“此音只应天上有”,然后农端和农亚就被玉帝召去而成了天上玉帝的专属歌仙,“鼎叮”也成了通天地的“天琴”,在天上,农端、农亚终日只能给玉帝弹琴歌唱。但农端和农亚非常思念家乡和父老乡亲,乡亲们也很想念他俩。强烈的思念之情让农端、农亚与乡亲们心灵相通,并相约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天门开启之时,他俩便赶回山寨与乡亲们欢聚,弹天琴、唱天歌、跳天舞。平时山寨的偏人乡亲有事相求,也会焚香请农端、农亚下凡回家弹琴、歌舞,已成歌仙的他俩有求必应,天琴就成了沟通天上人间的“神物”。
过去在壮族支系偏人地区,天琴一直被视为“神物”,只有天婆(巫婆)在“跳天”的时候才能使用。如今逢年过节或在喜庆的表演活动中,天琴几乎成了人们手中的“宝物”,天琴既是人们歌唱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必不可少的道具,比如每年三月三的盛会,男女青年对歌谈情,当对歌达到高潮时,青年男女便会拿起天琴边弹、边唱、边舞,尽情欢乐。(www.daowen.com)
天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一朵奇葩,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来自壮族支系偏人民间的天琴,天琴还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吴坚/文 吴坚/图)
图15 天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