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海五方舞:宗教舞蹈与驱鬼逐疫的民俗风物

北海五方舞:宗教舞蹈与驱鬼逐疫的民俗风物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海五方舞便属于道公祭祀祈福的一种宗教舞蹈。就道公舞而言,北海道公舞和南宁壮族师公舞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通过神秘奔放的舞姿为死者超度、剪花、架桥、做房等,且在舞蹈的过程中, 有锣鼓等民间乐器伴奏;不同之处在于北海的道公舞没有歌曲伴舞,而是通过道公手持器械,边诵念“南无阿弥陀佛”,边手舞足蹈。

北海五方舞:宗教舞蹈与驱鬼逐疫的民俗风物

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对自然界怀有恐惧、依赖又敬仰的心理,把自然人格化,便衍生出“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便逐渐产生了一系列以表现屈从、虔诚、感激、祈求或禁忌为内容的祭祀、巫术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嘴上念念有词、身体手舞足蹈,这些简单的动作形成了人类舞蹈的最初形态。这些简单的动作配之以“驱鬼逐疫”、“请神迎福”为目的的歌唱,伴之以原始的音乐,就形成了中国早期的宗教舞蹈。北海五方舞便属于道公祭祀祈福的一种宗教舞蹈。

北海“五方舞”,又名“道公舞”,是由壮族的麽公与汉族道教融合而成的道公祭祈的舞蹈,是民间向五方天王、佛主祈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接引亡魂顺达天堂祭祈的一种习俗风情,具体起源已年代不详,其在北海辖区内多分布在地角、外沙、侨港、合浦县乾江一带。

“五方舞”有两个主要的内容:一是超度——做斋为死者超度,二是跳鬼(亦称“赶鬼”)——为病人担灾逃难,其意义如下:第一保佑死者后代平安发财。第二,为病人担灾逃难(另外,跳鬼也叫赶鬼)。

在跳五方舞时,舞蹈者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绕“∞”字形时,由执大锣、大钹三人以上伴斗镶表演,余者随其行进路线跟进。寓意是民间县五方天王、佛祖祈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接引亡魂顺达天堂。舞者内容多与敬神驱鬼、消灾祈福有关。斗镶者动作刚劲有力,起伏对比激烈,镶钹舞者的脸、脑相擦而过,惊险异常。因此该舞蹈具有凶、险、勇的风格特点。道公做斋行法时,习惯手持器械口中诵念“南无阿弥陀佛”,伴随佛教音乐起舞,舞姿既婉转又奔放,动作富于变化,通过踏步、跳跃、转体、弯腰、摆手等动作,达到请神、送魂、驱鬼以及为死者超度,为病人担灾逃难等目的。

五方舞的内容与形式在于祭祀祈福、长葬。独跳鬼为单人舞,小跳鬼为双人舞,大跳鬼为多人舞。小跳鬼多用于为有病魔缠身的患者驱鬼逐魔、消灾祈福;大跳鬼多用于诞期和祭祀还福场合,感谢神灵保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健康平安。舞蹈中的人物角色有唐僧、大头鬼、小头鬼、王长鬼、牛头马面等诸多角色。(www.daowen.com)

就道公舞而言,北海道公舞和南宁壮族师公舞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通过神秘奔放的舞姿为死者超度、剪花、架桥、做房等,且在舞蹈的过程中, 有锣鼓等民间乐器伴奏;不同之处在于北海的道公舞没有歌曲伴舞,而是通过道公手持器械,边诵念“南无阿弥陀佛”,边手舞足蹈。

北海的五方舞,从地方五方舞的经文所信奉的神与祭祀祈福舞蹈行法的衣着服饰特点来看,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集合“麽、道、佛”三种文化于一身,其每个舞蹈动作与每句唱词都有特殊的含义。

(周玫/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