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海合浦公馆木鱼:广西北部湾传世曲艺

北海合浦公馆木鱼:广西北部湾传世曲艺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馆木鱼是北海客家人传世的民间曲艺,在合浦已经有600 多年的历史,以方言的声腔定音调,主旋律简单但音调复杂,独具风格和体系,一般七字句,句后拖尾腔,曲调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富于浓郁的地方乡土特色。明朝开始,大批客家人南迁合浦县闸口镇、公馆镇、曲樟乡、白沙镇一带。公馆镇为合浦客家人的文化中心,所以称作公馆木鱼。

北海合浦公馆木鱼:广西北部湾传世曲艺

公馆木鱼是北海客家人传世的民间曲艺,在合浦已经有600 多年的历史,以方言的声腔定音调,主旋律简单但音调复杂,独具风格和体系,一般七字句,句后拖尾腔,曲调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富于浓郁的地方乡土特色。这一民间曲艺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百听不厌,是合浦客家人的主要精神食粮,对研究客家文化和合浦客家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发展和繁荣客家文化艺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精品。

公馆木鱼由格调高雅、音律悠扬的宫廷曲艺发展而成,其最初的曲调名为“牡丹花”,是有了金牡丹曲调才有公馆木鱼这种表演形式。明朝开始,大批客家人南迁合浦县闸口镇、公馆镇、曲樟乡、白沙镇一带。嘉靖年间,民间艺人根据发生在公馆廉湖书院的事件,编造出一套名叫“牡丹花”的曲调,用客家方言演唱,边唱边借助手中木鱼为道具伴奏。公馆镇为合浦客家人的文化中心,所以称作公馆木鱼。

公馆木鱼“牡丹花”来源于一个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有一名叫缪单坊的书生到廉湖书院求学。在求学期间,缪单坊与来自广东高州的该书院老举人金先生的独生女儿金牡丹一见钟情,互生情愫并订终身,女的送了男的一支金衩,男的身边没有可以相送的事物,便说以击木鱼“一对鸳鸯凤凰”为接应号。双方约定,缪单坊中举之时便是两人喜结良缘之日。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缪单坊终于中举。但就在缪单坊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廉湖书院找金牡丹时,金牡丹已不知去向。目睹人去院空,缪单坊心情澎湃,便用宫调套词谱出了用客家话演唱的《金牡丹女书院情》。此曲一经唱出,便在书院中传播开来。同时,缪单坊为寻找金牡丹女,以此曲教会当时的戏班和乞丐,并赠了一定的酬金,让他们四处传唱,以歌传情寻友。就这样,《金牡丹女书院情》首先唱响了当时的大廉垌(公馆)和六湖垌(曲樟),后又广泛流行于两广客家人聚居地。

公馆木鱼属于曲艺说唱,通常是演唱者手持道具,以一人分饰多个角色的形式来表演,而舞台上则多以众人共同演绎的形式出现。木鱼既可以作为演唱者手中的道具,也可以作为一种原始乐器来使用。说唱时一手拿木鱼,一手拿木棍敲打,以加强节奏感。后来为了方便表演,演员只用一只手打竹板,另一只手还拿其他道具同时进行,或作出各种手势动作,加强演员表现力。早期的说唱伴奏只有木鱼,后来增加了二胡三弦笛子扬琴等,增加了音乐感染力和演唱效果。(www.daowen.com)

公馆木鱼用客家话演绎,在说唱中体现鲜明的客家文化色彩,充分体现了曲艺表演的雅俗共赏,既可登大雅之堂,也可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传唱表演。其旋律高亢明快,折射出客家人勤劳勇敢、耿直豪爽、坚韧刚强的性格特征。

(周玫/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