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独特海洋信仰

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独特海洋信仰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北海家人在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方面均具有独特而浓郁的家风情。“北海外沙龙母庙会”就是最具家文化特色的节日民俗。北海外沙龙母庙始建于清代道光三年。外沙龙母庙会节庆具有海神信仰特色,成为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平台,并由跨境、跨省、跨县的香客形成信仰圈,有利于提高沿南流江扩展的龙母祭祀带社会群体的信仰认同。

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独特海洋信仰

家人,又称为“民”,他们并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汉族,主要集居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一带,是一群古代以船为家的渔民,到近代已逐渐转到岸上居住,但还保留有家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因为民所居住的渔船外形极似蛋壳,所以这个以舟楫为家,以捕鱼为业的居民群落,早期被称为“蛋家”,后改为“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北海家人在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方面均具有独特而浓郁的家风情。“北海外沙龙母庙会”就是最具文化特色的节日民俗

北海外沙位于广西北海市海城区,是古老的家居住区。北海外沙龙母庙始建于清代道光三年(1823 年)。庙里每年都会举行祈福、还福和主神诞期等祭祀活动,以外沙龙母庙为依托的这些祭祀活动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岭南西江流域,秦汉以后形成的龙崇拜信仰风俗传播至北海,与海神妈祖信仰融合,逐渐形成了北海家人龙母崇拜的习俗。民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有个渔民出海抓鱼,看见一条死去的鲤鱼浮在水面上,渔民将其带回家中欲将其做成美味佳肴。当渔民拿刀刚想下手时,见鲤鱼眨眼睛,渔民于是就抱回了海里,鲤鱼在海面上游来游去,仿佛是在感恩。这时就有人说这条鲤鱼是龙母化身,所以在外沙边上立了龙母庙,渔民常年祭祀,四季香火不断。在中日战争时,炮火连天,渔民都躲进龙母庙,炸弹就是落不到庙里,所以后来渔民们更加信奉龙母。龙母庙供奉的是龙母、观音、北帝、关帝四位主神,以及千里眼、顺风耳、关平、周仓、桃花姑、周公、庙祖等辅神,并设有四海龙王的神位。

图7 北海外沙拜龙母

特别信奉龙母庙的当地居民,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做平安、十六许福、农历十二月十六至二十八做还福的庙会活动,以答谢龙母娘娘一年来保佑这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外,在二月初二的社王诞、二月十九的观音诞、三月初三的北帝诞、五月十二关帝诞、五月十八龙母诞等诞期,当地渔民举行抬神游街、烧金猪、唱大戏、吃茶、行香等祭祀活动,活动沿袭了家的传统歌舞、服饰、饮食文化。活动期间,外沙、侨港等地的信徒香客云集龙母庙,祈求龙母娘娘和诸神庇佑他们出海平安。每年五月十八龙母诞辰,龙母庙不仅大规模地举行迎接圣贤保佑的“升起风帆,点亮明灯”的活动仪式,还将龙母娘娘的福托送到有龙母信仰的侨港镇民百姓家中。(www.daowen.com)

还福日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十六至十八日,是一年当中最为隆重的进香活动。十六日上午,数百名外沙群众身着传统家服饰举行抬神游街活动。随着锣鼓唢呐喧天响起,盛装的人们高举横幅、各色狼牙旗和彩旗,抬着龙母圣像,打着花伞、推着花艇、舞着狮子、打起腰鼓、扭起秧歌,唱着咸水歌,载歌载舞从龙母庙出发,走过外沙桥、四川路,前往幸福街烧金猪,到达了幸福街,上百头金灿灿的金猪用三轮车和花艇装好后,队伍穿过小巷转入文明北路进入北部湾中路,经过公园路、体育路、北部湾东路、和平路、中山路、珠海路、四川路回到龙母庙。一路上有欢歌快舞、内容丰富的民间民俗表演活动,场面壮观,充满渔家的文化气息,吸引无数游客驻足观看。在三天还福日里,来自各地的信徒香客纷至沓来,龙母庙香火鼎盛。

外沙龙母庙会节庆具有海神信仰特色,成为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平台,并由跨境、跨省、跨县的香客形成信仰圈,有利于提高沿南流江扩展的龙母祭祀带社会群体的信仰认同。

(周玫/文 罗晓霞/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