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北部湾的乐民中秋舞青龙

广西北部湾的乐民中秋舞青龙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中秋之夜舞青龙,遂成为乐民镇独特的民俗并流传至今。此俗,在2012 年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民中秋舞青龙,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各界人士前往观摩,其龙之独特、场面之壮观,令人叹为观止。乐民镇现有东、西、南、北、新五条街道,各街独立制作青龙,每年中秋共制作青龙五条。中秋傍晚18:30 舞青龙正式开始,五条青龙分别从五条街同时舞动,霸气冲天。五龙会师共舞,然后人们把青龙送往山神。

广西北部湾的乐民中秋舞青龙

在古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象”,是分别镇守东西南北四方的神兽。浦北县乐民镇中秋之夜舞青龙的习俗由来据传是:明代成化年间,丁、薛两大姓在今浦北县乐民镇造街兴市,但每年中秋之夜均有一白虎现身祸害人畜并致使火灾频发,所以当地民众每到中秋都心存恐惧,但又一筹莫展,无法制服白虎保平安。清乾隆年间廉州知府康基田到乐民视察认为乐民是“白虎卧地”,唯一能制服“白虎”的方法就是在每年的中秋之夜舞青龙,以青龙制白虎,方能确保乐民一方平安吉祥。于是,中秋之夜舞青龙,遂成为乐民镇独特的民俗并流传至今。此俗,在2012 年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民中秋舞青龙,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各界人士前往观摩,其龙之独特、场面之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龙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中国人把龙视为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吉祥、神奇之物,视自己为“龙的传人”,所以中国人对有关龙的传说和习俗最是熟悉不过的了,但浦北乐民镇的舞青龙却与众不同,自有其独特的地域色彩。

乐民盛产芭蕉,芭蕉叶就成了青龙最主要的材料。中秋节清晨,人们悄悄来到芭蕉林,先在芭蕉树杆上帖红色的山神贴,撒山神米,以表对自然的感恩之心,然后再割下芭蕉叶,这些举动都要虔诚而安静地进行,以求神佑。人们先用麻绳成龙筋,再编扎上芭蕉叶成龙的身子,长数十米或百余米,可容下一两百人舞动,龙身上插满了竹筒、仙香,竹筒里装入吸满煤油棉花,点燃竹筒和仙香之后,青龙霎时变成了火龙,堪称龙中一绝。

图5 浦北舞青龙

青龙头需精心制作,人们往往在中秋节前十天就开始动工造龙头。先用竹、木条扎成骨架,然后用纱纸糊裱,加帖金、银、红各色纸,色彩斑斓又喜庆洋洋,现在的龙头还用上了各式现代材料,如龙的眼睛用强光电筒,露出令白虎望而生畏的目光,龙头布满了各种发光材料,每条龙都张着大嘴,威风凛凛。(www.daowen.com)

乐民镇现有东、西、南、北、新五条街道,各街独立制作青龙,每年中秋共制作青龙五条。青龙扎好,先要进行祭祀仪式,以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中秋傍晚18:30 舞青龙正式开始,五条青龙分别从五条街同时舞动,霸气冲天。各街男女老少齐齐上阵,人龙共舞,青龙所到之处,沿街居民都燃放爆竹、香火迎接青龙,场面蔚为壮观、热闹非凡。舞青龙活动持续三个多小时,最后,五龙汇聚共舞,大有气吞白虎之势。

五龙会师共舞,然后人们把青龙送往山神。待化龙升天仪式完毕,伴着欢声笑语,大家争着分龙筋、吃龙粥。乐民人都相信,舞青龙能辟邪保平安,此俗沿袭至今已超过250 年的历史

(吴坚/文 罗晓霞/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