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娱神娱人的钦州跳岭头

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娱神娱人的钦州跳岭头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2014 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钦州跳岭头同样也能传达古人的心声,耐人寻味的是跳岭头的经典舞姿与花山壁画上的“蛙状人形”有着惊人的相似。跳岭头的角色一般会请由二十至三十人不等组成的岭头班或采茶班充当。图1跳岭头钦州岭头节中“吃”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缘故,岭头节的程序呈现简化的趋势,不少村落的岭头节已简化到只剩下“吃”的环节了,因此,岭头节俗称“吃岭头”。

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娱神娱人的钦州跳岭头

2016 年7 月15 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 项世界遗产,这对中国文化遗产有非凡的保护意义。“蛙状人形”在岩壁上栩栩如生,跨越时空形神兼备地呈现出古人的生活及精神面貌。而2014 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钦州跳岭头同样也能传达古人的心声,耐人寻味的是跳岭头的经典舞姿与花山壁画上的“蛙状人形”有着惊人的相似。

明代嘉靖年间的《钦州志》载:“八月中秋,假名祭报,妆扮鬼像于岭头跳舞,谓之跳岭头”,清代道光《钦州志》又有载:“延巫者著花衣裙,戴鬼面壳,击两头鼓,狂歌跳舞于神前”,可见,跳岭头在钦州已有一定的历史

跳岭头是钦南区、钦北区、灵山、浦北一带汉、壮杂居地民俗节日岭头节的重头戏,跳岭头是一种源自中原地区为驱鬼逐疫的傩巫仪式,并不断融合本土民俗及广泛吸收包括儒、道、佛以及师公文化而衍生的一种驱鬼逐疫酬神的民俗活动,既寄寓人们美好愿望,又达到人神同乐的目的。古时,岭头节多在“八月中秋”进行,但后来中秋节与岭头节分离,现在各地岭头节的时间略有不同,大致在农历八月至十月之间,以村为单位,按顺序轮流过节。跳岭头所祀之神称为“太仓”(大谷仓神),其神位多设在矮岭上,以一块石头或一棵大树为神主,人们在岭上祭祀、跳舞,既肃穆又热闹。跳岭头的角色一般会请由二十至三十人不等组成的岭头班或采茶班充当。整个程序包括:设坛请神、开坛驱鬼逐疫、跳三师、扯大红、跳五雷、跳忠相、跳千岁、杀妖精、烧龙船等;其中从跳三师到杀妖精的歌舞节目内容由原来单一的酬神驱邪,发展到现在涵括酬神驱邪、英雄崇拜、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丰富内容。不同的村落“跳”的节目略有不同,相同的是扮演者都要带着“鬼面壳”在村中某个固定的矮坡或平地上又唱又跳(歌时不舞,舞时不歌),舞蹈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或群舞,舞蹈讲究“漫游走、舒跨转、快跳跃、疾屈伸”,动作古朴、粗犷,动律特征是立则蹲,动则颤,含胸顺拐跳踏转,标志性的舞姿就犹如花山壁画上的“蛙状人形”,给人一种神圣而神秘之感,其目的是达到人神的沟通,以实现人们“保境平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既传达了对神灵的虔诚和敬畏之心,同时也带着娱神娱人的特点。钦州跳岭头是了解古人思维、观点、生产生活方式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图1 跳岭头(www.daowen.com)

钦州岭头节中“吃”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缘故,岭头节的程序呈现简化的趋势,不少村落的岭头节已简化到只剩下“吃”的环节了,因此,岭头节俗称“吃岭头”。

(吴坚/文 罗晓霞/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