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渭源路街道基本信息:行政区划、社区居委会、单位情况

渭源路街道基本信息:行政区划、社区居委会、单位情况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置沿革1949年10月,渭源路街道为兰州市七区第六乡政府;1953年属三区第三街公所;1955年为东岗区宁卧庄街道;1958年并入东岗区东岗西路街道办事处;1960年,由东岗区划归城关区管辖;1980年从东岗西路街道办事处划出,成立渭源路街道。行政区划2017年,渭源路街道下辖兰州大学、科技街、南昌路、南河新村、定西路、宁卧庄6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单位2015年,渭源路街道科级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46个,其中地级单位12个,县级15个,科级19个。

地理位置

渭源路街道东起瑞德大道,西至天水中路,北临南河道,南接定西路,从东、北、西、南四个方向,分别与拱星墩街道、雁南街道、东岗西路街道、火车站街道、团结新村街道相邻,有东岗西路、天水路、渭源路、定西路、南滨河东路、南昌路、会宁路等多条主次干道。

建置沿革

1949年10月,渭源路街道为兰州市七区第六乡政府;1953年属三区第三街公所;1955年为东岗区宁卧庄街道;1958年并入东岗区东岗西路街道办事处;1960年,由东岗区划归城关区管辖;1980年从东岗西路街道办事处划出,成立渭源路街道。

行政区划

2017年,渭源路街道下辖兰州大学科技街、南昌路、南河新村、定西路、宁卧庄6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面积

2016年,辖区总人口53518人,其中常住人口52212人,占总人口的97.56%。以汉族人口为主,有51728人,占总人口的96.66%;少数民族人口1790人,占总人口的3.34%。非农业人口47833人,占总人口的89.38%。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3千米,总面积3.5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991人。

辖区单位

2015年,渭源路街道科级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46个,其中地级单位12个,县级15个,科级19个。各类门店1080个。是兰州市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辖区驻有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五一零所等国家重点科研机构;有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院校,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以及接待中外嘉宾的宁卧庄宾馆云集于此。另外,省市区知名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小学、城关区宁卧庄小学、南河小学和兰州市实验幼儿园等也在街道辖区,是省市区最富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

相关链接

甘肃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位于滨河东路,是国家兴办的综合公共图书馆,是甘肃省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图书阅读和知识咨询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甘肃省藏书、目录检索和图书馆间协作及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是全国九个地区中心图书馆之一,也是西北地区中心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是由1949年前的甘肃省立兰州图书馆和国立兰州图书馆合并而成的。1916年,甘肃省公立图书馆初创,到1944年国立西北图书馆诞生于抗战烽火之中,直至1949年10月二馆合并为兰州人民图书馆,后更名西北人民图书馆,从1953年始称甘肃省图书馆。

80余年来,这所老馆历经了艰难创业、曲折发展的过程,凝注着几代图书馆人的心血。建馆之初,图书馆只是几间风雨飘摇中的藏书楼,经数十年惨淡经营,至1949年合并时仅有16余万册藏书,几十间破旧平房。1949年后随着图书馆事业的逐步发展,馆舍条件也逐年得到了改善。

至20世纪80年代初,馆舍分散在通渭路、白银路和甘草店备战书库三处,总面积7150平方米。1986年,甘肃省图书馆新馆大楼在风光秀丽的滨河东路拔地而起,占地14364平方米,建筑面积18073平方米,书库楼主体15层。近几年又经陆续续建,馆舍面积已达28400平方米,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图书馆。(www.daowen.com)

甘肃省图书馆在1949年初仅有30名工作人员,1984年甘肃省图书馆由县级升格为副地级建置。在馆长以下设有馆长办公室、人事劳资处、行政办公室、采编部、典藏部、流通部、报刊部、西北文献部、信息咨询部、研究辅导部、自动化部等11个业务行政部门。

甘肃省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支持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为前提,力求文献类型齐全、学科结构合理、载体形式多样,兼具综合性与地方特色,并以特色藏书、基本藏书、热门藏书三个层次补充馆藏。经过近90年的积累,已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农林畜牧、医药卫生为重点的,以古旧籍与西北地方文献为特色的藏书体系。目前共有藏书290万册,其中中文图书200余万册,古旧籍38万册,外文书刊40余万册,缩微文献600件。

古旧籍藏书中,有善本1260种,66445册。其中有享誉海内外的文溯阁《四库全书》、国内收藏最完整的大型明版木刻丛书《永乐南藏》、敦煌汉文写经30卷、吐蕃文写经32卷、箧页式吐蕃文写经1120页,还有国内罕见的《汉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等宋元刻本30余部。

此外,该馆还收藏有宋元明清至近现代的珍贵字画2000余轴,其中不少是载于画史的名家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史料价值。

西北地方文献是甘肃省图书馆的特色收藏。早在1943年,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在筹建国立西北图书馆时,就提出了收集西北地方文献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馆长也都很重视西北地方文献的收藏和利用。目前馆内已收藏西北地方书刊资料1.5万种,5万余册。其中《甘肃通志稿》和《重修敦煌县志》均系未刊稿本,还有本省最早的杂志《新陇日报》(1928年)等。

丰富的馆藏已使甘肃省图书馆成为研究西北史地、民族宗教以及敦煌学丝路学的文献中心,并已与美国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建立了国际书刊交换关系。甘肃省图书馆正以日益走向现代化的姿态面对广大读者,已有约80万册藏书开架或半开架供读者借阅,馆藏书目的20余万数据随时接受多种途径的检索。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图书馆不断改善自动化系统,加强网络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全省人民。

宁卧庄

宁卧庄旧称泥窝子,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天水路北段东侧,由岸门、段家湾、前庄、后庄、中庄组成,旧称泥窝五庄。这里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每逢小雨,道路泥泞,往往是“晴天半尺土,下雨一街泥”,故称“泥窝子”。

据兰州文史专家邓明文:清代时,翰林秦维岳在泥窝子果园中置地,构建别墅,称之为倪窝庄梨花吟馆。明代所筑长城,沿黄河南岸穿过泥窝子北缘朝东而去,护卫着六七个小村庄,其中有教场坝、大庄、前庄、后庄,由三辆水车提灌;段家湾子(今宁卧庄宾馆)左近、岸门各由一辆水车提灌。各庄之间,水渠纵横,绿树掩映。旧时,泥窝子是兰州王姓聚落处,王姓原籍山东琅琊,宋代流寓兰州。王家晚清出过举人王庚山,也出过不少能工巧匠,旧时在兰州建筑行当有盛名。

泥窝子有三圣庙,位于今南昌路与天水路十字东北角,供奉刘备关羽张飞三圣,后改为粮站。民国时期,在泥窝子祖师庙设立泥窝子小学,即宁卧庄小学前身。1956年,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自西安迁至宁卧庄。1958年,建宁卧庄宾馆。该宾馆承担着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国元首、贵宾的重任。

泥窝子濒临黄河,既有肥沃平坦的土地,又有水车灌溉之利,绿树环绕,田畦纵横,农舍错落其间,鸟语花香,清幽宁静,一派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于是,有高人借用谐音,将“泥窝子”雅化为“宁卧庄”,可谓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泥窝子这一地名已为滨河东路、渭源路、天水路和南昌路等名所取代。

宁卧庄宾馆

人物

秦大河,男,1947年1月出生于甘肃兰州,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冰川和极地研究,多次组织南北极和亚洲腹地及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首次从理论上阐明雪的暖型、冷型和交替型密实化过程,建立了定量划分标准。系统研究了南极冰盖雪层内环境记录,揭示了现代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发现了南极表层雪冰中NO3含量在极光卵区出现峰值的现象。1983年,秦大河首次到南极考察,1987年第二次到南极考察。1989年7月参加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科学考察,行程5986公里,中经南极点和“不可接近地区”,1990年3月3日抵达考察终点——苏联和平站,成为中国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他采集了800多个雪样,特别是采集到南极洲“不可接近地区”内一套完整的珍贵冰雪样品,填补了冰川学研究的空白,成为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