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上坪村位于城关区北郊,黄河北岸,距雁滩黄河大桥2.8千米。东依白道坪村,北接石沟村,南临盐什公路,西临盐场路街道,辖区面积2平方千米。
村置沿革
上坪村原为白道坪村的一部分。1949年前属皋兰县兰谷乡下辖村;1949年10月至1951年,属皋兰县第一区(安宁区)白石乡下辖村;1952年市区扩大,白石乡划归兰州市第六区,含上坪村(白道坪村);1955年,白石乡划入盐场区,含上坪村(白道坪村);1958年2月,青白石乡划归东岗区,同年秋改为雁滩公社第五生产大队白石大队,含上坪村(白道坪村);1960年,青白石划入城关区,含上坪村(白道坪村);1961年成立青白石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青白石乡人民政府,辖白道坪村(上坪村);1991年2月从白道坪村分出,取名前坪村,后改为上坪村;2004年撤乡建街,上坪村划归青白石街道管辖。
经济人口及基础设施
上坪村属城关区一类村,地处川区。2015年劳务输出30人。2017年全村拥有私家车100多辆。
该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村153户636人;2015年全村253户753人,其中党员41人;外来流动人口3000余人。村内有幼儿园2所,小学1所,卫生室1家,村民上学、就医基本方便。2015年全村耕地面积926亩,人均耕地约1.2亩。
至2017年,上坪村人均住房面积286平方米。村委会办公楼面积640平方米。建有2处文化广场,面积4000平方米,配健身器材30套。建有室内健身房,面积400平方米,配健身器材15套。村内安全监控设施全覆盖。设有农家书屋,面积50平方米,藏书5000册。设老年幸福寓所,面积30平方米。通社及主要道路已硬化5.5千米,背街小巷硬化率7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176盏。主干道和村巷基本绿化。建带有下水的水冲式厕所221座,建成垃圾池26处,卫生厕所普及率87%。该村自来水入户率100%,通电率100%,电视、电话、有线电视和网络普及率100%。
村经济特色
2005年以来,上坪村主导产业处在由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型阶段,主要以办公家具加工生产、土地租赁、交通运输、物流集散为主,全村有加工企业30余家,主要有兰州西夏家具有限公司、甘肃金亿达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甘肃广庆家具有限公司、金亿达门窗等企业。村民收入以加工业为主,农业、运输、服务、劳务输出为辅。
按照新农村建设思路,上坪村立足本村地理优势,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着力实施“农民增收、农民培训、环境建设、公共管理、社会保障”五大工程,促进了全村经济不断发展,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上坪村通过不断摸索,形成了以家具加工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2016年产值达到了9500万元。全村60%的劳动力进入企业打工,村民总收入达到430万元,占全村收入的57.3%。驻村企业已成为推动上坪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
兄弟姐妹抬水吃
上坪村地处黄河北岸,照理说,最不缺的就是水了。但旧时,上坪村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吃水。村里人吃水,都要到黄河里“抬水吃”,或者用驴、骡子“驮水吃”。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村民的生活用水始终非常困难。村民刘师傅回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是兄弟姊妹四五个,有的家庭甚至有十来个孩子。那时候上坪村的孩子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拿起扁担,挑起水桶,到黄河边“抬水”。许多孩子都只有十几岁,一个孩子挑水,年龄小,身体单薄,自然非常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两个孩子一前一后“抬水”。将两只水桶放置在扁担中间,个头矮一点的在前面,个头高一点的在后面,将扁担用肩膀抬起时,两个孩子要同时起身,向前迈步的时候步伐要一致,否则水桶里的水会因水桶乱晃而溢出来。遇到下坡路的时候,扁担后面的要用手将水桶向自己的方向拉住,不然水桶会滑向扁担前面的人,将会压趴下。(www.daowen.com)
有时候个子高一点的使坏,故意要走在前面,让个子矮一点的在后面,这样将水桶抬起时,水桶会顺着扁担由高处滑向低处,矮个子会被水桶的重力压得肩膀疼痛,龇牙咧嘴。高个子的假装不知,一个劲快步向前走,矮个子的只能趔趄随行,水桶里的水也因步伐不一致,颠簸溢出来很多,往往到了家里,两桶水各剩下了半桶,这自然免不了被爸爸妈妈训斥一顿。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上坪村有了自己的拖拉机,就到盐场堡拉水,水桶是工厂里废弃的汽油桶,村民请铁匠修修补补后,用来拉水还挺不错。这种水桶体大口小,拖拉机在起伏不平的土路上奔走,不用担心水溢出来。那时候村里专门修筑了两个蓄水池,将拉来的水倒入蓄水池里,村民吃水总算方便轻松了一点。但水质的清洁是得不到保障的,尤其夏秋季节,蓄水池里经常会有掉入水池淹死的昆虫小鸟。
到了2004年,村里的经济不断好转,上坪村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铺设了自来水管道,清洁干净的水进入了上坪村家家户户。
上坪村往事
刘师傅是上坪村人。上坪村以前属白道坪村,刘家在上坪村是大户,也是老户,已经居住有上百年了。
刘师傅生于1959年,据刘师傅回忆:在他小时候,上坪村人的生活非常困难。家里吃水难,孩子上学难,大人挣钱难,全家吃饱肚子更难。青白石是蔬菜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吃供应粮。但许多家庭到了月底,还是揭不开锅。尤其是孩子多的家庭,劳力少,口粮不够,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那时村民都在生产队劳动,男人每天每个工值1.2元,女人每天每个工值0.8元。两口子都在生产队劳动的话,合起来每个月可以拿到50元左右。就这50元钱,要养活七八口子甚至十几口子人,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最善于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夫妻,也往往有揭不开锅的时候。
刘师傅回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坪村的年轻人娶媳妇,大都是皋兰、榆中、永登一带的姑娘。青白石离城近,上坪村离城更近。县区农村的姑娘,都愿意嫁到这里来,条件毕竟相对好一点。刘师傅结婚时20岁,娶的是皋兰姑娘,给女方家的礼钱260元。结婚迎亲的车辆,是村里唯一的一辆解放牌汽车。这是生产队买的一辆从工厂淘汰下来的汽车。这辆解放牌汽车,平时村里用来拉煤拉货;谁家要娶媳妇,都是用这辆车拉女方家的“喜客”。在没有汽车之前,村里谁家娶了皋兰媳妇,婚礼完毕后,男方家会给女方家的客人每人五毛钱,用来乘坐火车回皋兰。那时青白石通往皋兰的火车,每天早晚发两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上坪村娶媳妇都在家里办婚礼宴席。来客给东家搭礼钱,一般也就三五元左右,搭十元彩礼就是很厚的礼钱,只有关系很铁的亲戚朋友才会如此大方。村里谁家孩子出月,谁家盖了新房,村里人也会前去祝贺,礼钱一般二元到三元。东家招呼客人的饭菜,多是萝卜白菜,很少见到肉。
20世纪90年代后,上坪村的经济条件不断好转,村民的钱包一个比一个鼓,挣钱的门路也越来越广。有跑运输的,有打理小卖铺的,有开汽车修理厂的,有靠出租房屋生活的,也有出门打工的。刘师傅说,如今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家家户户少不了电磁炉电冰箱洗衣机,手机更是人人离不了的必备品,多数人家都买了私家车。出门办事,就如同到邻居家串门一样方便省事。和昔日捉襟见肘寸步难行的生活相比,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姓氏家谱
村内大姓陈氏、刘氏,都存有家谱,建有本姓祠堂。
刘姓祖籍山东济南,何时来兰不清。初居小雁滩,因居所地势低,经常遭黄河水淹。为了生存,迁至黄河北地势较高的青白石。
陈氏祖籍山西洪洞县鸡支鹅鸭巷大槐树。洪武年间,陈氏三兄弟陈福、陈禄、陈臻迁兰,在今西关炭市街以贩运煤炭为生。后瓜瓞延绵,户大分爨。一支迁至靖远糜子滩居住;一支迁往西固西柳沟定居;一支迁至庙滩子,以放牧烧砖为生,后迁至青白石石沟村定居,子孙旺盛,户大分支。其中一支从石沟村迁往白道坪村(今上坪村)居住,已历十余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