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碱水沟村:地理位置、历史与村庄发展

碱水沟村:地理位置、历史与村庄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理位置及村名由来碱水沟村位于城关区东北郊,黄河北岸,地貌为黄土丘陵。东与青石湾村接壤,南濒黄河与雁滩隔河相望,西邻白道坪村,北靠大浪沟村,辖区面积5平方千米,距市区4千米。新农村建设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在区政府、街道、村“两委”的领导下,碱水沟村2010年起不断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爆米花碱水沟村旧时,村民的生活普遍困难,村里的孩子没有吃零食的条件和习惯。

地理位置及村名由来

碱水沟村位于城关区东北郊,黄河北岸,地貌为黄土丘陵。东与青石湾村接壤,南濒黄河与雁滩隔河相望,西邻白道坪村,北靠大浪沟村,辖区面积5平方千米,距市区4千米。碱水沟村因早先村内水质碱含量高,人畜不能饮用而得名。

村置沿革

碱水沟村1949年之前属皋兰县兰谷乡下辖村;1949年10月至1951年,属皋兰县第一区(即安宁区)青石乡下辖村;1952年市区扩大,青石乡划归兰州市第六区,含碱水沟村;1955年,青石乡划入盐场区,含碱水沟村;1958年2月,青白石乡划入东岗区,同年秋改为雁滩公社第五生产大队青石大队,含碱水沟村;1960年,青石大队划入城关区,含碱水沟村;1961年,成立城关区青白石公社,含碱水沟村;1983年撤社建乡,改为青白石乡人民政府,辖碱水沟村;2004年撤乡建街,碱水沟村划归青白石街道管辖。

经济人口及基础设施

碱水沟村属城关区一类村,地处川区。2015年全村劳务输出126人,其中长期务工85人,短期务工41人。2017年全村拥有私家车200多辆。

该村辖4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村275户1280人;2015年全村334户1256人,其中党员39人。村内设幼儿园2所,小学1所,卫生所1家,村民上学、就医基本方便。村主导产业为种植业,村民收入以农业为主,运输、服务、劳务输出为辅。

2015年,碱水沟村人均住房面积(砖木结构)128平方米,村委会阵地面积430平方米,面积5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处。设有农家书屋及日间照料中心。2015年通社及主要道路已硬化2.5千米,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已安装路灯75盏。美化墙体100米。建有停车场1处。建旱厕所328座,垃圾池6处。2005年实现自来水入户,至2015年底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通电率100%。电视、电话、有线电视和网络普及率100%。

农村建设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在区政府、街道、村“两委”的领导下,碱水沟村2010年起不断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村内4千米小街巷整治、碱水沟公路桥重建和周边环境的整治、美化、亮化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碱水沟村的招商引资环境和农民居住环境,为碱水沟村中心区域商业街建设等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以原碱水沟村农具厂为中心,整合宅基地50亩用于中心区域商业街后期拓展建设。通过宅基地整合,拓宽中心区域商业街的发展空间。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特色旅游业。通过整合碱水沟村前滩地260亩,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等特色旅游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后山平台地发展特菜优果产业。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市场信息、流通环境、法制建设、技术咨询、科技服务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工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做好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社会保障工作。积极争取,探索建立农村流动劳动力的保障机制。

自2011年起,碱水沟村深入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推进村民人居环境改善。在城关区政府的领导下,碱水沟村有计划、有步骤和分批次实施了“一事一议”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破解公益事业建设难题。

通过几年来的建设,完成村道、路灯、水利、电力、环境治理等项目,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还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高效农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机会和条件。实现和达到了“方便一方群众,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地百姓”一举多得的效果。

姓氏家谱

村内大姓为苏、刘、王、张四姓。张姓为河口百份张氏十四份胤孙;王氏祖籍山东历城,最早居于黄河南岸泥窝子;刘姓祖籍山东济南,何时来兰不清。《苏氏家谱》记载:苏氏祖籍山东历城,明初迁“金城之东乡”。东乡即现在里五滩一带。在里五滩小学北墙,至今存留一块庙碑。碑文记载表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九月初十,苏家于此地曾建方神庙。在兰州市博物馆里,还藏有苏家历代先祖之牌位。苏家自来兰州后,瓜瓞绵延,胤孙旺盛。除了碱水沟苏家外,雁滩刘家滩、宋家滩及永登等地都有苏氏苗裔定居。(www.daowen.com)

从明代西迁至兰州,苏氏族人在兰已生存了600余年,其间既无大富大贵,亦无大起大落。到了清同治元年(1862年),苏氏家族出了一位“让庙开道”的大善人。这个大善人名苏可久,乐善好施,做了不少好事,也为苏家后裔积下了深厚福德。至今,苏氏后人提起苏可久,也是一脸的光彩。

爆米花

碱水沟村旧时,村民的生活普遍困难,村里的孩子没有吃零食的条件和习惯。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生活有点好转,才有吃爆米花的机会。

一般是秋后到冬季的农闲时节,村庄里会听到“放炮了”的声音,这是炸爆米花的师傅来了。村里的孩子一听到这个声音会赶紧跑回家,告诉母亲“爆米花的来了!”意思是叫妈妈拿点玉米去炸爆米花吃。这时做母亲的一般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放一炮爆米花也就一毛钱,玉米是自己家种的,成本不算高。再说,碱水沟村离城远,爆米花师傅很少来,一年也就能来个两三趟,机会不多,不想让孩子失望,于是当妈的放下手中的活,用表面已经掉了不少瓷片的旧洋瓷碗从麻袋里搲上一碗玉米给孩子。

这时炸爆米花的孩子较多,需要排队,但不用人排,只需在排队的地方放上一个篮子,或者落顶草帽也可。爆米花师傅在小炭炉和风箱上面架起爆米花机,这是个密封黑色枣核形的转动小锅炉,备有计压器。对孩子们来说,爆米花机有点神秘,是件神奇的机器,要不怎么放进去的黄色玉米粒那么小,而倒出来时一下子变成了又大又白的“花朵”!

爆米花师傅将玉米倒进小锅炉后,再放点糖精(这需要另外加点钱),捂紧盖子搁在炭火上,左手一抽一推地拉着风箱,右手摇着转动锅炉,十分钟左右,只看他踩住手柄一处,爆米花机便翘了起来,再立即套上麻袋,打开盖子前咧嘴大喊一声:放炮了!孩子们赶紧用沾满泥土的脏手捂住两只小耳朵,有胆小的还会跑远一点。紧接着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随着一股青烟冒起,爆玉米花便“倏”的一下迸进麻袋里,干瘪的麻袋也会像气球一样,瞬间鼓起来。这一声巨响像过年时放爆竹一样令孩子们感到兴奋。他们双手端着一盆盆散发着糖精味的爆米花,一个个带着满脸喜悦回家去,一路上旋走旋吃,这是村里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刻。

除夕晚上打醋坛

旧时,碱水沟村一小部分人家除夕晚上有“打醋坛”的古老习俗,据说这种习俗最早是从河西走廊传过来的。三十晚上,事先在炉火中烧一个拳头大小的圆石头,祭祖烧纸回来,在铁勺中盛上少许醋,将烧红的石头取出放入盛醋的铁勺中,再在石头上放些柏枝末,浇上菜油,使其着火,由人拿在手中低身在各个屋中熏一遍,同时口中要喊“醋坛神、醋坛神……”熏过后,将石头倒在院中干净的地方。村里传说,醋坛神就是姜子牙。姜子牙封神时忘了自己,他把所有的神位列封后,最后留下自己了,一想再没有神位了,无奈,就给自己封了个最小的神位——醋坛神。每年的除夕,他帮助家家户户清洁卫生,消除病灾。因此人们打醋坛时,必须口喊“醋坛神,醋坛神,封神榜上你为尊,今夜除夕来家中,除却邪魔离室庭”。也有些人这样喊道:“天灵灵,地灵灵,醋坛神主今更灵,除邪魔,除疾病,保佑全家常吉庆。”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这一习俗在碱水沟村渐渐消失了。

除夕守岁

碱水沟村除夕之夜有守岁的习俗。古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除夕全家人熬夜“守岁”,从古传说:除夕有一种叫“年”的恶魔常出没伤人,因此人们不睡觉,谨防恶魔伤人。守岁守到子夜过后,全家啃骨头,名曰“咬鬼”。这一古老习俗现在知道的人已很少了。现在守岁,全家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论古道今,或有老人讲述家史、宣讲家规家训;也有玩扑克、牛九、打麻将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后,碱水沟村大多数家庭在除夕观看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到零点燃放鞭炮、花炮,一来接神,二来也欢庆新的一年到来。一夜狂欢后,老年人、小孩子困倦休息睡觉,年轻人则猜拳饮酒玩牌直到天亮。

除夕祭祖祭神

旧时,碱水沟村在新年子时要烧神笼,点灯、上香、放炮接祭灶君、家神、财神、先祖。大年三十白天,家家装好财神斗,即在木斗中盛上麦豆,供到堂屋上方,供上财神、家神、祖先牌位。斗的各面用黄纸糊上,四面贴上菱形红纸“福”字或“招财进宝”“福禄吉庆”等吉语。斗内竖插“奉请福禄寿三大财神之灵位”和“奉请(某姓)氏门先远三代祖先之神位”的牌位,并挂上神笼。斗前献上祭品、置香炉。晚上,祭家神、财神、祖先的同时,还要祭天爷和土地神。天爷就是天神。用红纸糊一个房屋形的方框,内点灯,正面写上“早晚六叩首,诚心一位香”的对联,横披写“祭如在”。土地神的对联是“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横披是“土府”。天地神前置香炉、香案、供品。祭拜时上香、叩头,有的人向天地之神还祈告些保佑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黎民安乐的话。所供之神,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点灯、上香,直到正月十六送神,早晚必须点灯、上香并三叩首。除夕还有“泡大豆”测来年雨水的习俗。选同样大小的大豆十二粒,如果来年有闰月选十三粒串在一根线上,有的制一个细长布袋,装上大豆,从上往下数1—12个月。泡在水中,到初一(有的到初三)早上从水中取出看,哪个大豆泡得大,说明来年这个月份雨水多,泡得小则雨水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