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酒泉路街道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文明社区介绍

酒泉路街道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文明社区介绍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理位置酒泉路街道地处老城中心。行政区划2017年,酒泉路街道下辖中街子、张家园、南稍门、杨家园、畅家巷5个社区。2018年5月,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被评为2017年省级文明社区。相关链接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位于城关区酒泉路,是依据旧址建立起来的革命纪念馆,占地12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76平方米,其中“原状陈列”面积381平方米。

酒泉路街道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文明社区介绍

地理位置

酒泉路街道地处老城中心。街道东接皋兰路街道,南邻五泉街道,西连白银路街道,北依张掖路街道与广武门街道。

建置沿革

1950年初,酒泉路街道属第一区第一、二街和三区第七、八、九、十街;1953年,酒泉路街道属一区,设第一、二、三、七、八街公所;1955年成立城关区人民路、和平路两个街道办事处;1959年改为酒泉路、庆阳路两个管理区,分属白银路、庆阳路两个公社;1962年合并成立酒泉路街道办事处;1969年改称酒泉路街道革命委员会;1979年恢复酒泉路街道办事处名称;2001年至2004年,将12个居委会合并为酒泉路、中山路、庆阳路、民勤街等4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撤销鼓楼巷街道,并入酒泉路街道。

行政区划

2017年,酒泉路街道下辖中街子、张家园、南稍门、杨家园、畅家巷5个社区。

2018年5月,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被评为2017年省级文明社区。

人口面积

2016年,辖区总人口56162人,其中常住人口55485人,占总人口的98.79%。以汉族人口为主,有52577人,占总人口的93.62%;少数民族人口3585人,占总人口的6.38%。非农业人口50051人,占总人口的89.12%。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千米,总面积0.8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3820人。

相关链接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位于城关区酒泉路,是依据旧址建立起来的革命纪念馆,占地12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76平方米,其中“原状陈列”面积381平方米。1981年9月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内各房均为木质棋盘芯仿古门窗,青砖房脊,具有典型的兰州民居风格。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后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设立在国民党统治区兰州的一个公开合法的办事机构。由于历史原因,办事处在兰州有两处活动旧址。1937年5月为营救失散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等地的西路军将士,党中央派张文彬、彭加伦、朱良才等七位同志来兰筹建红军联络处,地点设在南滩街54号(现互助巷2号)。随着国内革命形式的发展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办事处正式对外称“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并于1938年2月迁至孝友街32号(今酒泉路185号),直至1943年11月奉党中央命令撤回延安。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在党中央及毛泽东同志的代表谢觉哉、首任处长彭加伦、第二任处长伍修权的领导下,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六年多,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宣传和建立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组织和推动了甘肃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积极营救和收容失散在甘、青一带的红西路军将士;输送大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协助和指导甘肃工委扩大了党的地下组织;同时还承担党的干部往返苏联新疆的接待任务和抗日支前物资的转运工作等。办事处是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李先念邓颖超、许光达、毛泽民等几十位老一辈革命家及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国际友人冈野井、阿里亚汗、李德等在兰州唯一居住过的地方,被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

纪念馆是1980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的。1999年10月对酒泉路旧址进行了全面维修,新增展厅344平方米,并经过长期酝酿筹备,精心制作推出了全国最大的反映红西路军征战史的展览“祁连魂”。目前馆内有三大长期展出内容:一、旧址原状陈列;二、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与甘肃抗战展览;三、兰州空战展览。2006年,还在甘南路700号(原南滩街54号旧址)推出了“红西路军事迹展”展览。

纪念馆成立二十多年来,接待社会各界观众和青少年约220万人次,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先后被有关部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精典景区”名录和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兰州一中

兰州第一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省属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地处兰州市中心,占地约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380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实验楼、图书馆体育艺术馆、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全塑胶标准田径运动场等,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综合实力名列甘肃省中学前茅。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甘肃大学堂在兰州西关萃英门内借旧举院外供给所及官庭两小院正式开学,定名甘肃高等学堂,学生约20人,是为甘肃最早建立的近代学堂。同年秋迁入畅家巷旧兵营地址(原甘肃织呢局东厂),修建校舍上课。后改为甘肃文高等学堂,聘陕西刘光蒉为总教习,直至逝世。刘尔炘任第二任总教习。民国元年改建为全省中学堂。次年,改名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校,即今甘肃兰州第一中学的前身。

1911年10月,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学校停办,到1912年更名为甘肃省中学堂后复校。改总教习为校长,刘尔炘任首任校长。1913年10月29日改名为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校,将学制定为四年制普通中学。1919年6月,时任校长的水梓制定颁布了《甘肃省立第一中学学则》,确立校训为“弘毅”。(www.daowen.com)

1938年冬,为避免遭受日军飞机轰炸,学校搬迁至甘肃省洮沙县辛甸镇小学,作为临时校址,直至1942年回迁。1952年,随着当时教育改革运动的开始,学校改名为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并被确定为甘肃省首批省属重点中学。此后学校开始稳步发展,但到了1966年6月,学校再度停课,直至1976年10月复校。此后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时期。

兰州一中百年来历经沧桑,学校建筑几度旧貌换新颜,但都始终体现着一中文化、一中特色。学校规划合理,布局井然。进入校门,右侧是体育馆和音乐厅,左侧二层小楼一楼是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二楼是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在绿树成荫的主干道后是教学楼,在教学楼的西侧是造型简洁状如书橱的图书馆大楼,在教学楼的东侧是质朴典雅的仿古建筑弘毅院,在弘毅院和图书馆之间是一个略呈四方形的广场,广场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花园。在弘毅院与教学楼之间有一条老槐树掩映的通道直通人工草坪及足球场。运动场的南边和北边围有透视铁栅栏墙,四周环抱着古木新树。兰州一中的建筑给人以紧凑、典雅、大度之感,体现着学校文化的典雅、大度和开放。

2018年,兰州市第一中学入选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中小学百强榜中学榜第49名。

安泰堂

据《兰州文史资料选辑》载:清雍正年间,陕西富平李睦堂筹集白银2000两,在新关街(今秦安路)开设安泰昌药铺,开始经营按方抓药的中草药。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前后,开始制作丸、散。李睦堂经营药店,新药出柜,都以赠送为主,取得效果和经验后,逐渐转为销售。购者日众,业务日趋上升,不断发展,安泰昌创制的“状元丹”也成为闻名西北的著名中成药

清道光元年(1821年),安泰昌药铺更名为安泰堂,在东关街(今南关十字附近)开业,同治末年由宁夏知府谢威风题额。后在天水武威、徽县、成县等地设立分号。全盛时期,中成药远销到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安泰堂因此一跃坐上兰州中药界的第一把交椅。

清末,李睦堂去世,安泰堂药店大掌柜趁资方孤儿寡母,势单力薄,背叛东家,称安泰堂为自家所有。为此,遂成讼案。李家主事房太夫人携幼子李子宏专程来兰州应诉。在双方僵持过程中,时任祥泰公木厂(安泰堂分号)二掌柜的柳鼎臣出于正义,拿出安泰堂契约等证据,帮助房太夫人打赢了官司。时值祥泰公木厂分号生意亏损严重,急需起用人才支撑危局。房太夫人多方考察柳鼎臣的为人处世、经营管理才能后,任命柳鼎臣为祥泰公木厂的大掌柜,成为木厂半个世纪的实际老板。房太夫人因此留在兰州,协同幼子经营安泰堂。

房太夫人虽为女流,但为人敦厚慈善,善运筹。主事以来,本着济世救人的传统医德,激发从业人员的上进心,继承和发扬了安泰堂“参茸固本还少丹”的诸多优点,将所得利润在兰州购置房产,从业人员由原来的几人增至20人,资本增至2万银圆,逐渐兴旺发达,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在永登开设祥泰公木场,将木场一带藏民所猎的鹿茸、麝香等贵重药材直接收进,提高了参茸还少丹的质量,其他地产药材如猪苓等可制作饮片。甘肃天水是禹州、华州、祁州、川广药材的集散地,加之天水地区盛产各种地道药材,遂在天水设立分店;在徽县、成县设立药行,购进地道药材,年购进达5000斤左右。在甘肃武威设立分号,收购祁连山产鹿茸、麝香、熊胆等珍贵药材,以及大黄。因此,安泰堂为兰州参茸最多、药材品种最好的药店。

清末民初,安泰堂在西安、富平设立恒心堂、福泰堂药店。西安的恒心堂以妇科用药“妙济丹”而闻名于西北、东北各省。妙济丹以黑木耳等药材加青海藏区产的酥油而配制,具有治疗妇科病痛之效。所配各药全由兰州安泰堂购运西安。为适应甘、宁、青、新的需要,安泰堂按其验方在兰配制妙剂丹,是继还少丹之后的第二个名产品。在陕西富平设立的福泰堂,主要经营安泰堂、恒心堂两药店的名牌药品、丸散膏丹,并收购地产药材供应西安、兰州两店使用。由于参茸还少丹、妙济丹的畅销,参茸的需要量增大,又在青海湟源与陕西富商合资经营了一家商行,收购藏区的鹿茸、麝香、酥油,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进口红花、藏桃、青果、枣等主要药材,行销兰州各地。

酒泉路

酒泉路位于城关区原旧城中心,北接中央广场,南连白银路,全长1466米,系旧城一条主要的老街巷。该路自中央广场至黄家园西口(玉石巷口),长140.17米,宽25米;自黄家园西口至南关十字,长419.3米,宽16米;自南关十字至白银路,长906.7米,宽16.5米。

明朝筑城后,该路一直是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干道,也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清末以来,该路自南稍门至内城南门(今南关十字百安商厦北侧)称孝友街,自内城南门至武都路称南大街,武都路以北称绸缎街。1942年,该路被命名为中正路。1949年10月21日,兰州市人民政府137号通告将该路更名为人民路。1958年,该路以甘肃省酒泉县名为酒泉路,沿用至今。

1926年,国民党驻兰州部队将该路进行翻修,挖除旧碎石路面,换铺新碎石,铺筑为浆结碎石路面。此后,该路进行了沥青表面处理,并进行翻修,铺筑了黑色碎石路面,埋设雨水、污水管道。

酒泉路街道一体化示范街

畅家巷

畅家巷西起宣家巷,东至底巷子,长458米,宽5.6米,系兰州东关城墙外城小稍门填平护城河形成的一条老巷道,以原住居民畅氏而得名。有清以来,为城区东西向交通干道,是一条有故事的“巷巷子”。

据《城关史话》载:清朝即有畅家巷一名,东段通远门东南部建有后营都司署和驻军营房。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甘肃制造局,也即今兰州通用机器厂前身,设于畅家巷。清光绪五年(1879年),左宗棠在后营基址创办甘肃制呢局,分东、中、西三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陕甘总督崧蕃在该巷原织呢局东厂创办了甘肃文高等学堂(兰州一中前身)。1936年,广东人张子厚在畅家巷建天主堂公教医院,1952年改为甘肃省人民医院,1956年迁往东岗西路。

畅家巷里故事多。1935年10月20日下午,设于巷内的子药局、火药局发生爆炸,民房被毁6200多间,伤394人,亡240人。建火药局时,为防意外,左宗棠请工匠薄筑火药局东墙,盖东墙外人烟稀少。他的深谋远虑没有白费,爆炸时一定程度减少了对四周设施的损毁及人员伤亡。

酒泉路街道机关党员活动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