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城关区皋兰路街道地处城关区中心地段,东接东岗西路街道,南连铁路东、西村街道,西临酒泉路街道,北依广武门街道。
皋兰路街道处于城关区地理中轴线,自然地域被皋兰路和广场南路、甘南路、麦积山路“一纵三横”四条城市规划路分割成“丰”字形。辖区拥有兰州市最大的城市客厅东方红广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商贸发达,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地理位置重要。是兰州市城关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聚集地之一,也是全市重要的商贸经济圈和文化旅游聚集地。
建置沿革
1949年初,皋兰路街道属四区一、二、十一3个街政府和二区九街政府管辖;1953年3月,为二区一、二、十一3个街公所;1955年11月,属城关区,设底巷子和耿家庙两个街道办事处;1958年2月,两街道合并为曙光路街道办事处;1959年3月,改为皋兰路街道办事处;1959年底,改为庆阳路人民公社皋兰路管理区;1962年撤销公社,恢复皋兰路街道办事处;1968年改称皋兰路街道革命委员会;1979年2月,恢复皋兰路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
2017年,皋兰路街道下辖郑家台、詹家拐子、王家庄、榆中街、耿家庄、周家庄6个社区。
人口面积
2016年,辖区总人口58326人,其中常住人口57852人,占总人口的99.19%。以汉族人为主,有56466人,占总人口的96.81%;少数民族1860人,占总人口的3.19%。非农业人口53277人,占总人口的91.34%。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9千米,总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330人。
辖区单位
2017年,辖区驻有各级各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民营企业1500余家,个体商户2000余家,各类场所1480家,住宅小区、楼院236个。
相关链接
东方红广场(www.daowen.com)
东方红广场位于皋兰路街道辖区,是兰州市最大的集会性广场。1949年之前,东方红广场一带为下东关、官园、寿山街北端、东稍门外等地。1952年拆除部分城墙,拓建为8000平方米广场。1958年,原定拓建为大型中心集会广场,总面积7.75万平方米。1960年2月开工,计划9月底建成,后因资金不足停工。
东方红广场毛泽东塑像(1968年)
1968年,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拓建广场,供10万人大型集会使用。是年9月开工,次年年底竣工,命名为东方红广场。在主席台前正中部修建了毛泽东塑像。
1993年再次改造,变更地面布局。1995年,投资412万元重新整修、改造广场及四周道路、人行道。
1998年下半年,对广场重新规划,规划绿化面积以草坪为主。改建后的广场突出装饰性,强调文化、娱乐、休闲和环保功能。1998年3月至7月22日,完成改造工程。8月12日通过验收。新改建的东方红广场,东西长638米,南北宽155米,总面积9万多平方米,比原广场扩大近2倍,其中绿地面积扩大到3916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43%。
东方红广场被誉为兰州的“城市客厅”,也是兰州不断进步的展示厅:1976年10月24日,在东方红广场举行欢庆大会,集会人数达到上万人,气氛热烈。1992年,在广场举办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1994年,东方红广场举办第四届中国艺术节;2003年,在东方红广场举办第五届中国摄影节;2006年举办迎奥运国际雕塑展。东方红广场见证了兰州日新月异的变化。
皋兰路
城市客厅——东方红广场
皋兰路位于城关区中心,是城关区的中轴线,北起东方红广场南口,南至民主东、西路交接处,与兰州铁路局相望,全长893米,宽36米。20世纪50年代前北段为居民区,南段为荒地。1953年拓建道路,命名为曙光路;1958年更名为皋兰路,以皋兰山和皋兰县而得名。
英雄人物
杨伯宾,兰州市城关区人,高中文化。1964年生,1983年1月入伍,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某集团军侦察大队服役。1985年赴云南老山边境参加反击作战,时任该侦察大队二连班长。1986年3月18日“1828”高地破袭战斗中,杨伯宾担负接应任务。战斗打响后,捕俘组出现伤员,他立即随指导员张兴奎前去抢救,刚把第一名伤员背出60米,右腿即中弹负伤,鲜血直流。他顾不上包扎,连续往返4次,背出1名伤员,抢出一门火炮、3盒高机弹。这时,敌燃烧弹燃着了2米深的茅草,形成5米多宽的火墙,刚背出的伤员又陷烈火中。这时,他毅然冲入火海,奋力抢救伤员,终因火势凶猛,严重缺氧,和几位战友相继窒息在烈火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战后,集团军为他追记一等功,骨灰迎入华林山烈士陵园。
城市客厅——东方红广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