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岗西路街道地理位置及交通便捷

东岗西路街道地理位置及交通便捷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理位置东岗西路街道地处城关区中心地段,东起天水路中段,西至平凉路,南连民主东路,北接南滨河路。辖区交通便捷,有东岗西路、天水路、平凉路等主次干道12条,118、82、71路公交通行街道内。行政区划2017年,东岗西路街道下辖东岗西路、天水路、一只船、平凉路、农民巷东、农民巷西、东教场7个社区。东岗东路及东岗西路原为兰州官马大道,也称陕甘驿道。1958年,更名为东岗东路及东岗西路,沿用至今。

东岗西路街道地理位置及交通便捷

地理位置

东岗西路街道地处城关区中心地段,东起天水路中段,西至平凉路,南连民主东路,北接南滨河路。街道办事处驻甘南路171号。辖区交通便捷,有东岗西路、天水路、平凉路等主次干道12条,118、82、71路公交通行街道内。

建置沿革

东岗西路街道1949年9月为第二区第九街政府,11月改属第七区第二乡;1951年改为第七区第三街政府;1953年3月属第三区第三街公所;1955年11月属东岗区镇东路街道办事处;1958年由镇东路街道办事处和宁卧庄街道办事处合并为东岗西路街道办事处;1960年12月东岗区撤销,划归城关区;1962年恢复东岗西路街道办事处;1969年改为东岗西路街道革命委员会;1979年恢复东岗西路街道办事处;1982年5月划出天水路以东区域,组建渭源路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

2017年,东岗西路街道下辖东岗西路、天水路、一只船、平凉路、农民巷东、农民巷西、东教场7个社区。

人口面积

2016年辖区总人口41547人,其中常住人口40769人,占总人口的98.13%。以汉族人口为主,有39906人,占总人口的96.05%;少数民族人口1641人,占总人口的3.95%。非农业人口35563人,占总人口的85.60%。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9千米,总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7311人。

东岗东路及东岗西路

兰州市志》载:东岗东路及东岗西路是连接城关区中心与东岗镇之间的一条道路。东起东岗镇,与西兰公路相接;西至平凉路,在东方红广场东口处与庆阳路相接。全长7834.8米,分东路、西路。五里铺桥以东为东路,以西为西路。东路长5398.8米,宽31米。西路从五里铺桥至盘旋路长1386米,宽50米;盘旋路至平凉路长1050米,宽50米。

东岗东路及东岗西路原为兰州官马大道,也称陕甘驿道。西路于1945年称上、下镇东路和东稍门外。隋唐时期,该路走向基本定型,已成为唐蕃古道必经之路段。宋元以来,形成一条古道驿道。清末时期,左宗棠为驱除新疆沙俄侵略军,下令驻军和沿路民户整修东岗西路及东岗东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甘新、西兰两条公路成为国际运输线。1941年5月,投资对东岗西路东稍门至三岔路口一段进行整修,铺筑了碎石路面。1958年,更名为东岗东路及东岗西路,沿用至今。

相关链接(www.daowen.com)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2002年至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同时广泛开展应用研究。学校坚持贴近国家目标,立足西北特色,大力扶植新学科增长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500多项,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900多部,平均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近年来,学校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数居全国高校前20位,科技论文被SCI期刊引用数居全国高校前15位。

清初,甘肃省全境隶属于陕西省,后虽陕甘分省,然乡试合闱,设科场于西安,甘肃学子应试不便。清末,陕甘总督左宗棠有感于此,于兰州萃英门设立甘肃贡院举办乡试。其时建筑“至公堂”,现仍存于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匾额本为左公手书,原件毁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兰州大学发源于1909年在原甘肃举院成立的甘肃法政学堂,该学堂主要是为了培养法律人才,以适应清末逐渐开始的法制改革。1912年改为省立法政专门学校,历届校长精心治校,有所成就。但由于条件艰苦,人才匮乏,发展大受限制。1937年日寇入侵,全国一些高校、学者西迁兰州,作为甘肃省内唯一一所高校,许多著名学者纷纷前来讲学,一时人文荟萃。

1946年国民政府决议,在原“甘肃学院”基础之上成立“国立兰州大学”(又名“兰州中山大学”),委任辛树帜为校长。辛树帜上任之前,在东部地区网罗图书、人才,带来了著名学者顾颉刚。自此,兰州大学拥有了全套文理科系,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兰州大学

一代又一代兰大先辈们在此笔耕不辍,终铸就今日兰大严谨之学风。兰大虽已搬离旧时萃英门,但仍然到处可见“萃英”之影。从本部的“萃英大厦”“萃英饭店”,到榆中校区的“萃英山”,再到“萃英计划”,不一而足。

1949年兰州解放之后不久,为支援西部,开发“两弹一星”,国家需要在西北建设一个强大的综合性大学,于是大批人才支援西北,一些院系陆续迁来,兰州大学于此迅速发展,成为西北学术重点院校,为国家开发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当时兰州基础设施落后,凭着教授们的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不少优秀成果,为今日兰大踏实的学风夯实了基础。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江隆基先生。江隆基校长在位期间,恰逢兰大最困难的时期。江隆基带领师生克服种种困难,保护了不少学养深厚的学者,保存了兰大的实力,为兰大在改革开放后的学术爆发奠定了扎实基础。

2009年,兰大迎来百年校庆。胡锦涛发来贺信,祝贺兰州大学建校100周年,寄予厚望。刘延东莅临百年校庆庆典,发表重要讲话。

兰大盘旋路校区位于天水南路222号,为兰州大学本部。功能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同时为科学研究和科研产业基地。现代化的高楼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交相辉映。其中兰大图书馆建筑风格独特,成为兰大校徽一部分。校区中央树木参天,池塘碧波荡漾,矮丘幽微环绕,又深藏着网球场等体育设施,成为学子们读书、锻炼的好去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