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民族艺术元素应用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民族艺术元素应用研究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服装设计的发展进程与政治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民族艺术设计与社会政治环境关系的一个缩影。中国古代的服装设计,已完全沦为统治阶级伦理政治的附庸。后来,南京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山装作为统一制服,并在所谓的“新生活运动”中将中山装作为婚礼礼服。中央领导人和各级干部的服装样式,是引领全国服装潮流的风向标。服装设计的这种政治化趋向,成为此后几十年中国服饰文化的特色。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民族艺术元素应用研究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形式,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艺术设计往往会受到种种政治因素的影响,甚至会打上某种政治的烙印。

在民族艺术设计的发展史上,政治因素曾在某些设计领域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这些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中国服装设计的发展进程与政治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民族艺术设计与社会政治环境关系的一个缩影。中国古代自先秦以来的历代统治者,逐步把服装设计纳入维护社会制度和统治地位的立法范畴中,从服装的样式、色彩、纹饰等方面制定了等级分明的冠服制度,使服装作为“昭名分,辨等威”的一种标志,成为古代统治者“治天下”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古代的服装设计,已完全沦为统治阶级伦理政治的附庸。在这样的社会政治环境中,使得中国古代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政治化和等级化的服饰观念与审美意识,由此也决定了历代的服装设计发展方向。

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但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也彻底打破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服饰等级制度,扭转了中国服装设计发展的历史方向。在这样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诞生的中山装,因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制并率先穿着而得名。蕴含着革命象征意义和孙中山崇拜情结的中山装,曾经是流行于崇拜革命的进步青年中的一种时尚服装。后来,南京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山装作为统一制服,并在所谓的“新生活运动中将中山装作为婚礼礼服。于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中山装自上而下地在全国普及开来,成为民国时期最流行的服装。由此可见,中山装诞生在辛亥革命的政治背景下,它虽然突破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等级制度,却未能突破历代统治者通过“易服”来强化统治的传统,因此仍旧是一种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服装。(www.daowen.com)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政府并没有对服装作出统一的规定,却成功地推行了符合新社会风尚的新服饰和新的审美观。中央领导人和各级干部的服装样式,是引领全国服装潮流的风向标。后来,外国媒体把这种由中山装改良而成的新款式称作“毛式制服”,国内称之为“人民装”。

20世纪初期,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十分友好,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频繁,“列宁装”“布拉吉”等具有政治色彩的服装样式也逐渐在中国流传开来“布拉吉”本是苏联妇女的一种日常服装,这种上衣和裙子连在一起的女装,既有中苏友好的政治意义,又具有便捷、轻盈、活泼、能显示女性身段美等优点,很快便成为中国青少年女性所喜爱的一种时尚服装。后来,虽因中苏关系恶化,“布拉吉”的名称不再使用,但这种经济适用的连衣裙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在当时那种社会政治环境中,人们通过身上的服装来表达获得解放的喜悦和对革命的崇拜与追求,从而也导致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装束异乎寻常的高度统一。这种全民性的服装变革,是中国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的产物。服装设计的这种政治化趋向,成为此后几十年中国服饰文化的特色。

“文革时期”,红卫兵穿着草绿色军便装,普通大众穿中山装、人民装、军便装,服装色彩大多蓝、绿、灰。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穿着变得多姿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