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蝙蝠象形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蝙蝠象形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蝠”与“福”谐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便成了寓福、祈福的象征性符号。在现代的民族艺术设计中,蝙蝠纹仍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只是其中的蝙蝠造型大多已经图案化了,蝙蝠的形象几近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几何图形。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蝙蝠形象很少单独使用,而由两只蝙蝠构成的图案较为常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蝙蝠与其他的植物、动物、物、文字、图形符号共同组成具有某种寓意的图案。

蝙蝠象形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由于“蝠”与“福”谐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便成了寓福、祈福的象征性符号。蝙蝠是一种属于翼手目的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具有由前肢衍变而成的翼膜,常于夜间在空中飞翔。蝙蝠的视力很弱,大多数蝙蝠能够由口腔或鼻部发出高频短波,依靠特有的回声定位能力来判断外界物体及其自身的位置。蝙蝠因大量捕食昆虫而有益于人类。

在中国民族艺术设计史上,蝙蝠纹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和象征性寓意,很早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见于玉器、服饰、陶瓷家具等产品装饰以及建筑装饰、室内装饰平面设计领域。蝙蝠造型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即已被用做玉器的装饰纹样。经过历代的演变,蝙蝠造型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总的趋势是不拘于写实,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概括的表现手法,把原本不美的蝙蝠原形变成潇洒飘逸的艺术形象。例如,清代的蝙蝠纹饰图案,无论是抽象造型还是具象造型,都表现出华丽而生动的风格特点。这一时期的蝙蝠造型对其身躯做了高度概括,而突出表现其翅膀(通常占其身形的三分之二左右),蝙蝠两翼前端凸出的三角形及其尾端的“钩”形造型成为鲜明的特点之一。在现代的民族艺术设计中,蝙蝠纹仍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只是其中的蝙蝠造型大多已经图案化了,蝙蝠的形象几近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几何图形。

在以蝙蝠形象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中,每组图案中的蝙蝠数量不尽相同。其中,由一只两只或五只蝙蝠组成的图案较为常见。此外,偶尔也能见到由三只或四只蝙蝠组成的图案以及由多只蝙蝠组成的“多福”图案。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蝙蝠形象很少单独使用,而由两只蝙蝠构成的图案(寓意“双福”)较为常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蝙蝠与其他的植物(如葫芦、桃、灵芝、松等)、动物(如鹿、鹤、鱼、鹊等)、物(如寿星、童子、天官、钟馗等)、文字(寿、喜、福等)、图形符号(如古钱、如意、盘长、祥云、回纹等)共同组成具有某种寓意的图案。例如,由蝙蝠与葫芦(谐音“禄”)共同组成的图案寓意“福禄”;由蝙蝠与盘长纹共同组成的图案寓意“幸福绵长”;由蝙蝠与寿字共同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由五只蝙蝠构成的图形,寓意“五福”(据《尚书·洪范》称,“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由五只蝙蝠环绕着一个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五福捧寿”,象征着福寿康宁之意。这些蝙蝠纹样的基本形式还可与其他元素共同构成新的图形,象征着新的寓意。例如由蝙蝠、寿字和盘长纹共同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长”;由蝙蝠、寿字和双鱼(谐音“余”)共同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有余”等。(www.daowen.com)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蝙蝠是传说中驱妖逐邪之神—钟馗的化身。因此,在一些传统建筑中,常以蝙蝠形象做成各种装饰以避邪祛灾。例如,位于北京的清代恭王府中,就保存着许多以蝙蝠为主题的建筑装饰。恭王府中一处建筑的墙窗装饰,墙窗的窗框造型似扇状石磬,其上端由一倒挂的蝙蝠衔着,其下端垂挂着双鱼造型的饰物。

自然界中的蝙蝠有倒挂枝头的习性,此图案中的蝙蝠倒挂则有“福到”之吉祥寓意。整个图案由倒挂的蝙蝠衔着石磬,寓意敲着石磬告诉主人“福到了!”图案中的“磬”谐音“庆”,“鱼”谐音“余”。磬和鱼搭配组合在一起,意在传达一种“吉庆有余”的吉祥祝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