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文化是中国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古典文献中有极其精辟的论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寿文化更加完善。我国各族人民养成了丰富多彩的祝寿习俗,如,六十岁称为初寿,八十岁称为中寿,百岁则称为高寿。又如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称为米寿,九十九则称为白寿。福禄寿三星中有老寿星,成语里有寿比南山,日常用语中有健康长寿,传说中,最长寿的人有彭祖,祝寿用品中有寿面、寿糕、寿桃、寿联等。丧葬文化里有寿穴、寿木、寿衣等。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及生活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涌现出了众多的百岁老寿星和长寿之乡。
“寿”字,繁体写作“毒”或“毒”。“寿”的字形演变过程,其中所示金文字形的上半部为描摹披着长发、弯腰驼背的老人双脚走过曲折道路的象形图,下半部为一“日”字,两部分合成后会意走过曲折人生道路、度过漫长岁月的老人,表示寿命、年岁长久,此即为“寿”字的本义。则是与(a)上半部结构基本相同,只是省去了下半部的“日”字。《庄子·盗跖》称:“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俗话说:“寿居五福之先”,人生的一切享受都建立在拥有生命的基础上。对长寿的祈求和渴望,注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寿”文化。图3-1“寿”所示,的字形演变。
图3-1 “寿”的字形演变(www.daowen.com)
以繁体“毒”或“毒”字为基础,利用其不同字体和变形而构成的吉祥字纹,作为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设计元素,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长方形的寿字纹样寓意“长寿”,圆形的寿字称“园寿”或“团寿”,寓“寿享天年,圆圆满满”之意。
在民族艺术设计中,用“寿”字组成的吉祥纹样,作为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广泛地应用于服饰设计、装潢设计等领域。由“长寿”或“团寿”字纹与蝙蝠、佛手等象征幸福长寿的图像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即是一种具有“福寿绵长”寓意的吉祥纹样。
早在秦汉时期的瓦当图案中,即已出现了“延年益寿”等与“寿”字相关的吉祥文字。在中国历代的铜器、瓷器、砖雕以及日常所用器物中,以“寿”字纹样作为装饰的也很常见。另如清代同治年间的一款黄地粉彩瓷碗,在碗外壁的黄釉地上留出四个圆形“开光”,其内分别书写“万”“寿”“无”“疆”四个楷书红字并分别以如意纹相环绕,“开光”之间绘有蝙蝠、桃及盘长纹,寓意“万福”“万寿”“长命百岁”。寿文化常见于书画中。画中男寿星的形象是白须老翁,头大额突,一手扶鹿杖,挂一宝葫芦,另一手托仙桃,身旁鹿鹤相伴,以喻长寿;女寿星则以“麻姑献寿图”中的麻姑为代表。据说,寿文化中的麻姑以灵芝酿成寿酒,敬献王母,王母封她为寿仙。除此外,“上酒献寿”的佳作流传不少,如汉代的画像砖“酒宴”,彩画“夫妻宴饮图”以及魏末画像砖“竹林七贤图”等;现代作品中,以寿为题材的书画,随处可见,“松柏长青”“龟鹤延年”“福寿满堂”都象征长寿吉祥。除书画外,大自然的日、月、山、川也被人们用来象征寿文化中的长寿,如“天长地久”“江山不老”“与日月同寿”和人们最常说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地名有长寿区,重庆也有个长寿区。不仅如此,连百姓日常生活也充满“寿”的寿文化情趣,饮酒的有长寿酒,吃面的有长寿面,宴席有长寿宴,寿文化无处不在,给中华民族追求生命的寿文化注入了美妙的活力,真是人也寿、物也寿、山也寿、水也寿、吃也寿、玩也寿。中国人对寿文化的追求,无时不在;中国的寿文化,无所不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