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符号文化也丰富深邃,自成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哲学、审美意识、道德标准的反映,其丰富的内涵包容了华夏民族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及对社会人生的理想与追求等各个层面。“什么特色的文化元素,就产生出什么特色的设计。”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国民族艺术设计最基本的设计元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民族艺术设计的风格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种类繁多,本节仅选择那些在民族艺术设计中应用较多者简要介绍如下。
“福”字,也就是我们大家在新年之际贴于门上的那个字,在甲骨文中,其形状就像是左右两只手举着一只尊,在“士”的前面,是为省“士”,也就是求神保佑。求哪一位神?天神,“天主降气以感万物,故言引出万物也。”即传说中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祐于谁?子孙后代!您在祈福,那当然是为了保佑您的子孙后代。
古代人说,富贵寿考等齐备是为福。《书·洪范》说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福”是与“祸”相对的。老子以辩证的思想对“福”与“祸”进行了阐述,在《老子》第五十八章有“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就是说,这“祸”是相对于福而来的,而福呢,有时可以招致祸害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丢了马,是不好的事,可是那丢的马又跑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几匹马。这是因祸得福。而相对于那个捡拾了塞翁的马的人,一下子反却丢了几匹马,这是因福得祸。(www.daowen.com)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汉字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数个演化阶段。我国最古老的可识汉字体系是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因大量的甲骨文属于殷商时代的遗物,故被视为商代文字的代表。金文旧称“钟鼎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其大量出现于西周、春秋时期,故被视为西周、春秋时期文字的代表。小篆也称为“秦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整理推行的一种文字,它对汉字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是秦代文字的主要代表。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文字,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隶书屏除了篆书中保留的图画意味而成为便于书写的符号,篆书演变为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从此汉字的形体发展结束了古文字阶段。楷书在魏晋时期已初现端倪,至唐代进入成熟期,至今仍通行。楷书与隶书的区别主要是书写风格的不同,在结构方面变化不大。随着楷书的逐步定型和宋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横平竖直、横细竖粗、四方规整的方块汉字便成为人们日常书写的正体,亦即今天所谓的“宋体”。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化过程,逐步减弱了图画性、增强了符号性,其结构也趋于简化,更加便于书写应用。汉字不但具有巧妙的结构和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风格独特的美学特征,因此可直接作为一种装饰符号用于艺术设计之中。特别是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汉字,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常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应用于中国民族艺术设计。其中,历史悠久、应用较广的吉祥文字有福、喜、寿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