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佘太君遗失玉簪于白龙江悔不当初

佘太君遗失玉簪于白龙江悔不当初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佘赛花,人称佘太君,生有七子,并收一义子。老太君兴致勃勃,举目眺望,但见白龙江和白水江两条大江,冲破千山万壑汇合于此。就在佘太君伫立山头,举目远眺杨六郎的兵营时,早有随从为老太君找来一艘摆渡船,停靠在白龙江畔。谁知,渡船摆渡到江心,佘太君头上的一枚玉簪,不慎落在了白龙江中。佘太君不甘心就此罢休,吩咐随从继续打捞。佘太君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作罢,命随从和船家放弃打捞。

佘太君遗失玉簪于白龙江悔不当初

古时候,白龙江水完全不像现在这个浑浊不堪的模样,而是十分清澈的,清澈得能照见人影,姑娘能对着江水梳妆,河里的鱼儿都清晰可见,只是后来江水才逐渐变混浊的。

白龙江,为何由清澈变为浑浊不堪了呢?

文县玉垒乡一带的老人说,白龙江变混浊,和当年佘太君来此地有关。

话说宋朝年间,抗金英雄杨继业,娶妻佘赛花。夫妻二人归宋后,南征北战,威名远震。佘赛花,人称佘太君,生有七子,并收一义子。其中六子名叫杨六郎(杨延昭),他一生征战史非常辉煌,镇守三关最为可圈可点。

杨六郎当年镇守的“三关”,到底是哪三关呢?史书上并无翔实记载。也许人们太喜欢杨六郎这个人物了,演义出了不少传说故事,纷纷与杨六郎套近乎。文县玉垒乡一些老者坚称,杨六郎当年镇守的“三关”中,其中一关便是白龙江和白水江的汇合处的文县玉垒关。

杨六郎镇守玉垒关后,排兵部将,踞关守隘,枕戈待旦,操练兵马,不敢有丝毫懈怠,随时准备击退来犯之敌。

佘太君对杨六郎镇守玉垒关非常关注,因此关为秦陇锁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佘太君虽然经常从杨六郎传来的文书中得知他守玉垒关的情况,但百闻不如一见,她决定亲临玉垒关,走一走,看一看,六郞是如何镇守玉垒关的。

佘太君,一路风餐宿露,鞍马劳顿,不远千里迢迢,终于来到玉垒关前。老太君兴致勃勃,举目眺望,但见白龙江和白水江两条大江,冲破千山万壑汇合于此。险峰列队,拔地擎天,真是“阴平峻岭与天齐,玄鹤徘徊尚怯飞”,不愧为天堑关隘。不远处,杨六郞的营盘遥遥在望,营帐星罗棋布,旌旗迎风招展,山头鼓角相闻。六郎的扎营布阵,完全符合兵法要求。佘太君看了,禁不住欣喜万分。

就在佘太君伫立山头,举目远眺杨六郎的兵营时,早有随从为老太君找来一艘摆渡船,停靠在白龙江畔。老太君登上渡船,站立船头,任江风扑面,浪涛拍打。艄公挥动木桨,船儿缓缓地向对岸驶去,那里的山上山下,均为六郞的营盘。(www.daowen.com)

谁知,渡船摆渡到江心,佘太君头上的一枚玉簪,不慎落在了白龙江中。这枚玉簪非同一般,它可是老太君的心爱之物,岂能随意失去?佘太君急忙吩咐随从下水打捞。随从哪敢怠慢,一个个急忙跳入白龙江中,船家也跳入了江中。可是打捞了半天,却是徒劳无功,连个玉簪影子也没有捞上来。

佘太君不甘心就此罢休,吩咐随从继续打捞。

随从和船家跳入水中,又打捞了好一阵,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佘太君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作罢,命随从和船家放弃打捞。

也许是老太君对白龙江产生了怨气,原本清澈的白龙江水,她用龙头拐杖在江水里搅了三下,顿时把清澈的江水给搅浑浊了。

老太君一边搅还一边气愤地说:“我要让白龙江水,永世不得变清!”

从此以后,白龙江水变混浊了,一年四季是浑浊的,一直到现在,依然如故。

(孟支书、张金玉讲述 刘启舒采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