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碧口农村,自古以来就有“打锣鼓草”的传统习俗,即两名歌手敲锣打鼓,即兴演唱,大家在锣鼓声和歌声中锄苞谷草,不仅速度快,而且愉悦欢乐。
打锣鼓草,何时兴起?在文县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让水河畔,大岭梁下,有一个名叫邓家庄的村子(早先不叫邓家庄,是后来改的)。有一年夏日,正是锄苞谷草的季节,全村家家户户顶着烈日酷暑,挥舞锄头在地里锄苞谷草。
有一块地里,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伯,独自在烈日下锄草。老伯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他直起腰来,缓了一口气,看到锄了大半天,才锄了一小块,不禁唉声叹气:“老天爷呀,啥时才能锄完呢?”
突然,耳畔传来鼓角声声,战马嘶鸣。老伯循声望去,只见远处悬崖峭壁的栈道上,旌旗如云,一支军队浩浩荡荡地朝这里走来。无须问,这支军队正是邓艾伐蜀偷渡阴平的部队。
有一队将士从老伯地边路过时,一位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的将军,翻身下马,径直朝老伯走来。你猜这位将军何许人也?不是别人,正是邓艾将军。
他见老伯独自一人在烈日下锄草,竟无一帮手,实在太辛苦了,便上前关切地问道:“老人家,你的儿子呢?”
老伯见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伫立面前,先是一阵惊愕,见对方说话和气,一脸和善,方才消除恐惧心理,回答说:“将军,我哪有儿子,就我一个孤寡老人。”
邓艾又问道:“老人家,村里人为何不帮你一把呢?”
老伯回答:“将军,不怨村里人。这个季节,家家都在锄自家地里的苞谷草,从早忙到晚,饭都顾不上吃,哪有工夫来帮我?这草要是不锄,几天就荒草了,苞谷就荒了,算是白种了。”
邓艾又问老伯:“老人家,你种了几块地的苞谷?”
老伯用手指了一下说:“将军,老朽一共种了三块地的苞谷,这里一块,坎上一块,坎下还有一块。”
邓艾望了一下三块苞谷地,每块地少说都有好几亩,便问道:“老人家,你独自一人,为何种了这么多地?”
老伯回答:“将军,不瞒你说,早先家里人口多,种的地也多。后来都死光了,只剩我一个孤寡老人。人死了,地还在,总不能荒着。春天,乡亲们帮忙种上。夏天锄草时,大家都忙,没指望了,我一个老汉慢慢锄。锄多少,算多少,锄不完的就只有让荒了……”
邓艾听完老伯的讲述,又见老人才锄了一小块地的苞谷,心想:老伯身单力薄,这样大的三块苞谷地,不知道要锄到何时?
邓艾一思忖:这么多将士,投鞭可断水,捧土可垒山。何不帮老伯一把呢?
于是,邓艾传令:“全军将士,原地休息片刻!”
邓艾随即安排几个士兵,前去村里借来锄头,并抽出三百将士,帮老伯锄草。
老伯的三块苞谷地,每块地里一百人,依次排开,摆成长蛇阵。(www.daowen.com)
接着,邓艾传令:“锣鼓齐鸣,三块地的将士展开锄草比赛,看哪块地的将士先锄完!”
只听一声令下,将士们在锣鼓声中挥舞银锄,你追我赶。刚开始,三组将士旗鼓相当,片刻便出现变化。
坎上苞谷地里的将士虽鼓圆了劲,但锄草进度比起另外两块地,还是略显落后。
这时,将士中有两个士兵,撂下锄头,敲起锣鼓,亮开嗓门,吼起号子,唱起山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一下,苞谷地里又是锣鼓声,又是山歌、号子声,大家的劲头更加高涨了,锄草进度很快赶了上去。
再说,邓艾将士一阵锣鼓喧天,山歌、号子声声,震撼山谷,响彻云霄。漫山遍野锄苞谷草的村民,闻声纷纷赶来看热闹,一个个被这壮观的劳动场面吸引,同时也被邓艾将士征战途中助民情怀所感动。村民们杀猪宰羊,犒劳邓艾将士。
邓艾被村民的热情好客感染,决定屯兵一日,帮助老百姓锄完苞谷草再继续前行。他令将士支起铁匠炉子,拉起风箱,利用废旧兵器,连夜加工锄头。
次日清晨,漫山遍野的苞谷地里,都站满了邓艾的将士,每块地里都有数十上百人,依次排开,摆开锄草阵式。
地头上,还站着敲锣打鼓的将士。
只见邓艾将手中的旗帜一挥,一声令下。顿时,锣鼓震天,将士们在锣鼓声中挥锄锄草,虽烈日当空,但一个个精神百倍。
有的地里的将士们嫌锣鼓不够热闹,又唱起山歌,吼起号子。将士们在锣鼓声、号子声、山歌声中挥锄锄草,场面十分壮观。不到半天,全村苞谷地里的草全部锄完了。村民感谢不尽。
邓艾将士又踏上了征途,沿让水河畔,挥师摩天岭。
村民依依惜别,为将士送行。为铭记邓艾将士的助民情怀,乡亲们便把村名改为邓家庄。这个村,很快声名远播。
虽然邓艾将士走了,但将士们在锣鼓声和山歌声中锄苞谷草的情景,却牢牢地印在了乡亲们的脑海中。
第二年夏天,再锄苞谷草时,村民们便效仿邓艾将士的锄草方式。一改世世代代单家独户作业的习惯,将全村劳力组织起来,还选出了几名歌手,敲锣打鼓,唱着山歌,吼着号子。
村民们在锣鼓声和歌声中锄草,既欢乐愉快,进度也大大加快。村民们相互变工,轮流给各家各户锄。
往年一个月才能锄完的苞谷草,这一年,不到半个月就锄完了。村民们还给这种锄苞谷草的方式,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打锣鼓草,又称薅锣鼓草、撵锣鼓草。
附近四村八乡的村民,见邓家庄村民这种锄草方法好处很多,纷纷效仿。从此,打锣鼓草在文县村村寨寨流传开了,还传到毗邻的县。
(民间老人讲述 刘启舒采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