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县玉垒乡:神仙玉珍解除旱情

文县玉垒乡:神仙玉珍解除旱情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县玉垒乡境内,有一个名玉珍的村子。玉帝得知玉垒关一带发生大旱,乡民处在水深火热中后,决定派神仙前往人间解除旱情。玉帝无奈,决定亲自前往人间,解除玉垒关庶民百姓的旱情。王母娘娘领命后,怀揣净水玉瓶,欣然来到人间。绝望悲伤中的玉垒关百姓,对王母娘娘的到来,无不欢欣鼓舞,看到了解除旱情的希望。王母娘娘临别时,特意把随身携带一个玉枕赠送给当地的乡亲,作为留念。

文县玉垒乡:神仙玉珍解除旱情

文县玉垒乡境内,有一个名玉珍的村子。为什么叫玉珍呢?还有一个传说哩。

古时候,文县白龙江和白水江汇合处的玉垒关(那时,还不叫玉垒关)一带,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地方,年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

谁知,有一年,玉垒关一带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直旱得江水下降了三尺三,山泉干涸,草木发黄,庄稼枯萎。面对罕见的大旱,乡民们或仰天长叹,或祈求神灵保佑,或逃荒远走他乡。一些善男信女,纷纷给庙宇里的老爷烧香磕头、祈盼降雨,或撵旱魃,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无济于事。

天上的大仙千里眼,是一位专门观察人间万象的神仙。他将玉垒关的旱情和百姓疾苦,看了个一清二楚,并将灾情禀报给了玉皇大帝。玉帝得知玉垒关一带发生大旱,乡民处在水深火热中后,决定派神仙前往人间解除旱情。不巧的是,众大仙均被派出,无一仙家赋闲天庭。

俗话说,救灾如救火,不得延误。玉帝无奈,决定亲自前往人间,解除玉垒关庶民百姓的旱情。

玉帝正要前往,王母娘娘劝阻道:“夫君,此举不妥。天庭有诸多事务需要你处理,你若离开天宫,势必顾此失彼。”

玉帝觉得王母娘娘言之有理,但救灾如救火,谁又去解除玉垒关一带的旱情呢?

王母娘娘看出了玉帝左右为难,说道:“夫君,你若信得过,我愿前往人间,解除玉垒关的旱情。”

玉帝深为王母娘娘关爱人间百姓疾苦的情怀所感动,便派她前往。王母娘娘领命后,怀揣净水玉瓶,欣然来到人间。(www.daowen.com)

绝望悲伤中的玉垒关百姓,对王母娘娘的到来,无不欢欣鼓舞,看到了解除旱情的希望。众乡民纷纷向王母娘娘诉说旱情的危害,还把仅有的一点点粮食做成佳肴,热情款待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目睹当地旱情肆虐,民不聊生的景象,感到十分痛心,并安慰众乡亲,灾难即将过去,她定能驱走旱魔,迎来五谷丰登。

第二天清晨,本是晴空万里,烈日当空。王母娘娘口念咒语,手持净水玉瓶,朝空中一挥。只见那玉瓶的水,化作甘霖,飘飘洒洒,普降山川。喜雨整整下了三个时辰,旱情顿时解除了。江水恢复了常态,山泉流淌了,草木泛青了,漫山遍野的庄稼随风翻起了青波。

玉垒关的乡亲们载歌载舞,吹起竹箫,敲起锣鼓,演出花灯戏,感谢王母娘娘救苦救难。乡亲们还用最好的佳肴款待王母娘娘,挽留她在村里住了三天。乡亲们的一番深情厚谊,使王母娘娘深受感动。王母娘娘临别时,特意把随身携带一个玉枕赠送给当地的乡亲,作为留念。从此以后,这块玉枕成了当地的镇村之宝。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也不知多少年过去了,那个玉枕化作了一块形若枕头的玉石,镶嵌在悬崖绝壁之上,可望而不可取。每到夜晚,那玉石灿若一轮皎月,熠熠闪光。

为了纪念王母娘娘救苦救难的功德,乡民们便把这个地方称为玉枕,后来又叫成玉珍、玉镇、玉垒。

据史料记载,这里在唐宋年间曾设驿站,称玉枕驿。宋代鲜于先《玉枕》诗云:群山耸秀抱孤峰,一枕依稀玉色同。织女不知机石坠,嫦娥翻觉海蟾空。

(民间老人讲述 刘启舒采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