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冉家坪村名来历:白龙江畔的文县冉家坪村

冉家坪村名来历:白龙江畔的文县冉家坪村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县玉垒乡冉家坪行政村,坐落在白龙江畔,由冉家坪、水沟山、关头坝三个合作社组成。其中,冉家坪有四十多户,一百六十多人,占全村的一半左右。冉家坪村,村名里有“冉家”二字,按说村里人都应姓冉。每当外地人提到这样的问题时,村里人都会向你侃侃而谈冉家坪村名的来历。这一带,也有村民对这个冉家坪村名来历的说法不以为然,虽提不出反驳的依据,却有自己完全不同的解释。

冉家坪村名来历:白龙江畔的文县冉家坪村

文县玉垒乡冉家坪行政村,坐落在白龙江畔,由冉家坪、水沟山、关头坝三个合作社组成。全行政村共有七八十户、三百多人。其中,冉家坪有四十多户,一百六十多人,占全村的一半左右。

冉家坪,村名中有“坪”,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坪,实际上是一个刀背梁,比刀背宽一点,像鱼脊梁一样。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冉家坪,村子虽不大,却名声在外,因为这里和隔江相望的玉垒坪一样,也是花灯戏的故乡之一。尤其特殊的是,这里就像是一个观景台,站在山梁上,放眼四野,白龙江和白水江相拥相抱汇合的情景,玉垒雄关拔地擎天的巍峨,关头坝大桥飞架南北的雄姿……尽收眼底。

冉家坪村,村名里有“冉家”二字,按说村里人都应姓冉。其实不然,全村没有一户冉姓人家。既然村里没有冉姓人家,村子为何又称冉家坪呢?每当外地人提到这样的问题时,村里人都会向你侃侃而谈冉家坪村名的来历。

文县玉垒关,为文县四大雄关之一,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魏国大将郭淮,曾在玉垒关前排兵布阵、屯兵驻扎,筑城固守,城池固若金汤。郭淮的兵将不知有多少,也许有千军万马,除了驻扎在郭淮城外,四面山头上也驻扎有郭淮的军队。既然屯兵驻守,将士的生活衣食住行,就成了一件大事。郭淮士兵的服装均就地取材,用当地村民纺织的土布缝制。村民纺织的土布均为白色,缝制军衣前,需将白色土布染成蓝色。

离郭淮城不远的山头上,有一个村子(即后来的冉家坪村),自从郭淮屯兵玉垒关后,这个村成了郭淮将士后勤保障的生活区之一。村民们种植粮食,喂猪养鸡,纺线织布,以保障将士的供给。这个村的先民均来自四川,曾开过染坊,后来移居玉垒关后,因当地染布的需求太少,便再也没有开办染坊。如今郭淮的将士制军服需染布,有几户人家便重操旧业,在村里开办起了染坊。自从染坊一开,取得了双赢的效果,既解决了郭淮将士缝制军服染布的难题,同时村民也为自己增加了收入。

郭淮还不止一次地来到这个村,参观村民开的染坊,了解染布流程。有一次,郭淮走进一家染房,恰好村民正在往染缸里下布。只见村民左手托着叠好的布,右手把布一层层地往染缸中下。布匹在村民的手中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又像一条白色的瀑布,更像是天女散花,飞向染缸的各个部位。几十匹布就这样不间断地飞向染缸……

郭淮看得眼花缭乱,兴趣盎然。

接着,郭淮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村民洒布,还观看了村民染好的土布,称赞村民布织得好,染得更好。(www.daowen.com)

当郭淮得知当地村民染布用的靛,是用一种名叫蓝子的植物当原料加工后,他便发动将士,帮助村民在山梁上、房前屋后广种蓝子。蓝子多了,生产靛的原料也越来越充足,村里的染坊也越办越好。

郭淮把村里这几户开染坊的人家,称为“染家”,把这个村子称为“染家村”。他还把自己的一些亲眷,安置在染家村上面的水沟山。

这个村,自从被郭淮称染家村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传遍了整个玉垒乡。从此以后,玉垒关一带的人,都把这个村称为染家村。久而久之,演化成了“冉家村”。

这一带,也有村民对这个冉家坪村名来历的说法不以为然,虽提不出反驳的依据,却有自己完全不同的解释。

他们说,这个村之所以称冉家村,不是因为别的,完完全全是因为这里的山势地理所决定的。这里,除了山水、森林、竹林、芭蕉林等自然风光外,还有三个远近有名的人文景点,一个是楼子梁的观音菩萨庙,一个是斗底山梁的金海爷庙,一个是另一道梁上的前行二爷庙。三个景点,如同三足鼎立,相互呼应。每当一轮红日从东山冉冉升起时,放射出万道金光,这里便是一片金碧辉煌,气象万千。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村叫作冉家坪。意在,只要太阳冉冉升起,这里就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也有村民,提出不同的解释。他们说,这个村之所以叫冉家坪,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很久以前,这个村里全是冉姓人家,所以叫冉家坪。可后来哩,冉家坪的冉姓人家全都搬走了,张姓等姓氏的人家搬来了,成了这里的新主户,但村名却依然称冉家坪。

(民间老人讲述 刘启舒采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