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史论丛:墓志薛氏郡望问题解析》

《唐史论丛:墓志薛氏郡望问题解析》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新唐书》将西、南二房定为河东薛氏之著房。故而薛世雄家族成员在文献记载中也并非统一以“河东分阴”为郡望,以下据史料及新出土墓志列其家族成员所署郡望情况:表2文献及新出土薛氏家族人士墓志所载薛氏郡望表根据《隋书》《北史》中薛世雄自称“其先寓居关中”推测,薛氏自敦煌举家内迁关中应该是北周末年之事。从大量出土的墓志资料来看,南北朝至隋代,诸姓修改郡望的现象十分常见。

《唐史论丛:墓志薛氏郡望问题解析》

据《元和姓纂》“薛氏”条记载:“黄帝二十五子,一为任姓,裔孙奚仲居薛。至仲虺,为汤左相,代为侯伯,历三代,凡六十四世。”[25]奚仲为薛氏得姓始祖,曾被夏禹任命为车正,掌车辕之事,先封于薛,遂以此为姓。奚仲后人仲虺曾辅佐商汤建国,任左相。薛姓的另一支则居于邳。《薛万述墓志》“奚仲为夏后氏掌车”;《薛万备墓志》“昔奚以车正事夏,虺以左相翼商”;《薛玄育墓志》“昔迁邳事夏,侯服擅其先封;在晋尊周,王官承其旧职”“事夏迁邳,相殷居薛”等句即与此相关。《元和姓纂》“薛氏”载其郡望为“河东汾阴”,即“河东薛氏”。据史载,河东薛氏应当曾随刘备入蜀,又在北魏年间由蜀地徙河东,世号蜀薛。后分为北祖、南祖、西祖三支,其中南祖、西祖作为著房,在唐代出了三位宰相[26]。关于河东薛氏的来源,学术界主要有蜀地少数民族和中原薛氏后裔两种观点[27]

由于薛氏南祖、西祖两支的成员较多,且在历史文献中有相关记载,故谱系比较清晰[28]。而北祖薛恢一支后人则少有文献记载。故《新唐书》将西、南二房定为河东薛氏之著房。《隋书》《北史》均称薛世雄为河东汾阴人,但《元和姓纂》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均没有关于薛世雄家族成员的记载,那么薛世雄家族属于河东薛氏哪一支呢?《隋唐时期河东薛氏家族研究》一文将薛氏雄归为河东薛氏之“北房”,《中古时期河东薛氏研究》一文则认为隋代至唐初“薛氏武将的代表是出自非著房的薛世雄”[29]。前者直接将薛世雄定为薛恢一支的“北房”,但并没有相关论述和文献资料佐证。相比之下,后者将薛世雄定为“非著房”的说法更为稳妥。

薛世雄家族确非薛氏“著房”,很可能就是陈寅恪、唐长孺先生论述中的蜀薛后裔,其在北魏时期由巴蜀地区迁居北方,并在南北朝时期连续的战乱动荡中流散迁徙。前文已述,薛世雄祖父薛宁在北魏或西魏时期任敦煌太守之职,其家定居敦煌,故《北史》《旧唐书》《新唐书》均称“其先寓居敦煌”。《北史》称“河西捍御强敌,唯凉州、敦煌而已”[30]。可见,南北朝时期敦煌对于西北边疆军事行动是至关重要的。薛宁是目前所见史料中薛世雄家族成员中最早的人物,对他的生平经历虽然所知甚少,但已经可以看出其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也奠定了“非著房”薛氏一支在北朝、隋、唐之际以勇武善战闻名,以军功获封的基础。因此,薛世雄虽然自称“河东汾阴人”,但其家族与以薛道衡、薛元超等为代表的河东薛氏文学世家、望族有很大区别。故而薛世雄家族成员在文献记载中也并非统一以“河东分阴”为郡望,以下据史料及新出土墓志列其家族成员所署郡望情况:(www.daowen.com)

表2 文献及新出土薛氏家族人士墓志所载薛氏郡望表

根据《隋书》《北史》中薛世雄自称“其先寓居关中”推测,薛氏自敦煌举家内迁关中应该是北周末年之事。经历薛回、薛世雄两代,至薛万述、薛万彻、薛万均兄弟时已长期定居关中,其家族成员活动主要在政治中心长安附近,故自称“咸阳人”。从大量出土的墓志资料来看,南北朝至隋代,诸姓修改郡望的现象十分常见。如:新出土陆融家族成员墓志中,陆融及其子陆立素自称“河南洛阳人”,陆融另一子陆赜则称“京兆鄠人”[31]。至于《薛玄育墓志》又不署“雍州咸阳”,则应当与唐代以来世家大族和门第观念的逐渐发展有密切关系,故作为“非著房”薛氏后裔的薛玄育仍自称“河东汾阴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