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后唐至后周:复用司天台的探讨

后唐至后周:复用司天台的探讨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来看,“司天监”作为机构称谓主要出现在后唐和后周时期。与之相对的是,“司天台”作为机构称谓累计出现了19次,且多出现于朝廷诏敕等正式文书中。显然,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应是后唐等各政权复用唐代之“司天台”。综上,唐肃宗朝至五代时期天文机构名称沿革的线索大致为:自乾元元年改用“司天台”后,至唐末未再有变,后梁则改为“司天监”,然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各政权复用唐之“司天台”。

后唐至后周:复用司天台的探讨

后唐至后周时期,史籍记载天文机构的称谓时,“司天台”和“司天监”仍多混用。但有必要说明的是,“司天监”一词并非仅用于天文机构的称谓。唐肃宗朝至宋初天文机构无论称为司天台还是司天监,其长官司天台监和司天监监皆可简称为司天监。这样一来,就需要辨别史籍中的“司天监”何种情况下为职官称谓,何种情况下为机构称谓。在政务运行中,各官署文书的撰写、传报多由文吏操刀,一般只记其机构名称,史家依据档案文书编纂史书时一般也只提到相关文书内容为某机构所奏。如“长兴三年二月,司天台奏:”[18],此“司天台”即为机构名称。若提及具体官员言事,则一般标明其官职。如“天福四年八月,司天监马重绩奏曰:”[19],此“司天监”显然为职官称谓。而如“长兴三年,六月,司天监奏:”[20],此“司天监”则为机构称谓。

基于此种区别,对《五代会要》等保存较多五代史料的史籍中“司天台”“司天监”的具体含义和使用频率加以统计,无疑有助于进一步区隔两种称谓。

表1 《五代会要》等史籍中“司天监”“司天台”使用情况表

由上表可看出,“司天监”多数情况下为职官称谓,累计共33次,作为机构名称时仅6次。二者比例为5.5∶1。具体来看,“司天监”作为机构称谓主要出现在后唐和后周时期。后唐时期有3次,主要涉及对天象的奏报。如同光三年(925)九月,“司天监奏:‘自七月三日阴云大雨……’”[21]。其余三次则基本上集中于后周的一条记载中:显德三年(956)八月“戊辰,端明殿学士王朴撰成新历上之……仍付司天监行用”[22]。在实际使用中,出现误记或以作为职官称谓的“司天监”代指机构的情况偶或有之,抑或相关内容就是长官司天监的建言,只是史官未载其名而已。总之,此类疑影重重的数处记载未必一定将司天监作为机构称谓。(www.daowen.com)

与之相对的是,“司天台”作为机构称谓累计出现了19次,且多出现于朝廷诏敕等正式文书中。如后唐长兴三年(932)二月,“诏司天台,除密奏留中外,应奏历象……一一并报史馆,以备编修”[23]。后周显德三年“敕:‘应诸色阴阳占卜书,宜令司天台、翰林院集官详定。’”[24]皆将天文机构称为司天台。另外,在《全唐文》所收录的后唐至后周的文书中,天文机构的名称也几乎全为“司天台”。

可见,后唐至后周时期,“司天监”作为机构称谓出现的次数极少,在政府文书中更是全然不用。而“司天台”则被大量使用,特别是在诏敕等文书中。显然,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应是后唐等各政权复用唐代之“司天台”。依理推之,后唐以梁为“伪”,“中兴”唐制,自当复用唐代的“司天台”。而之后各朝国运相继[25],制度相因,亦应沿用唐或后唐之制。宋人反复提及“国朝因梁曰司天监”,其实也印证了后周等各朝天文机构的名称并非“司天监”,否则没必要强调追用了国祚短暂的“伪梁”之制。

综上,唐肃宗朝至五代时期天文机构名称沿革的线索大致为:自乾元元年改用“司天台”后,至唐末未再有变,后梁则改为“司天监”,然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各政权复用唐之“司天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