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史论丛(第30辑)》揭示老子降迹告天命是李渊集团的设计

《唐史论丛(第30辑)》揭示老子降迹告天命是李渊集团的设计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降迹传天命”,可谓是精心设计,应为李渊集团所为。“老子降迹告天命”中的“白马朱鬣”“白衣老父”无不透露出神迹的主导者—李渊集团。“唐天子”表明“老子降迹告天命”的承受者,即大唐天子李渊。老子是李姓之祖,以祖先身份降迹告天命,即意味着李渊是祖先钦定的李氏宗主。“老子降迹告天命”使“李氏将兴”谶言具有了法理上的确指性,李唐成为唯一合法的李氏政权。

《唐史论丛(第30辑)》揭示老子降迹告天命是李渊集团的设计

《唐会要》载:“武德三年五月,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一老叟,乘白马朱鬣,仪容甚伟,曰:‘谓吾语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贼后,子孙享国千岁。’高祖异之,乃立庙于其地。”[40]《封氏见闻录》《唐鉴》与此记载略异。《封氏见闻录》载:“高祖武德三年,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白衣老父,呼善行谓曰:‘为吾语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年无贼,天下太平。’高祖即遣使致祭,立庙于其地。”[41]《唐鉴》载:“(武德)三年五月,晋州人吉善行自言于羊角山见白衣老父,谓善行曰:‘为吾语唐天子,吾为老君。吾,而祖也。’诏于其地立庙。”[42]李渊因此将浮山县改为神仙县,以示对“老子降迹传天命”之事的诚敬。“老子降迹传天命”,可谓是精心设计,应为李渊集团所为。综合三个版本的记载,“白马朱鬣”“白衣老父”“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子孙享国”“天下太平”,这几个重要词语,无不是对李唐合法性与神圣性的论证。

“白衣老父”运用了当时社会上“白衣天子出东海”的尚白谶言。李唐建国据五德终始理论,“推五运为土德,色尚黄”[43]。但是“白衣天子”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就如同“李氏将兴”谶言,李渊起义之初就曾利用尚白图谶。《大唐创业起居注》载:“开皇初,太原童谣云:‘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东海。’……故隋主恒服白衣,每向江都,拟于东海。常修律令,笔削不停,并以彩画五级木坛自随以事道。”[44]隋炀帝穿白衣、游江都、修法律、事道以应图谶,以期消弭图谶的影响,这说明当时“白衣天子”的谶言流传久远,影响力比起“李氏将兴”,有过之而无不及。李渊晋阳起兵,军司建议选用白旗,以应图谶。史载:

康鞘利将至,军司以兵起甲子之日,又符谶尚白,请建武王所执白旗,以示突厥。帝曰:“诛纣之旗,牧野临时所仗,未入西郊,无容预执,宜兼以绛,杂半续之。”诸军矟幡皆放此。营壁城垒,幡旗四合,赤白相映若花园。[45]

李渊最后选用赤白相绪的旗帜与领巾。《唐会要》记载的“白马朱鬣”正应李渊起义的旗帜颜色。

大业十三年(617)秋七月,李渊起兵,“仗白旗而大号誓众”[46]李渊挥师攻打霍邑,“有白衣野老,自云霍太山遣来,诣帝请谒”[47]。李渊据关中,裴寂等人以“白雀呈祥,丹书授历”[48],姓应图谶等劝李渊称帝。李渊不允,裴寂等人又面陈当时的歌谣、图谶以劝说李渊代隋。

白雀、白幡是论证李渊称帝合法性与神圣性的重要来源之一。这说明尚白的图谶在李渊起兵、代隋称帝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子降迹告天命”中的“白马朱鬣”“白衣老父”无不透露出神迹的主导者—李渊集团。

“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子孙享国”“天下太平”都是李唐顺承天命的政治指向。“唐天子”表明“老子降迹告天命”的承受者,即大唐天子李渊。“子孙享国”“天下太平”二语的指向,意味着李唐将统一天下,李渊是承天顺命的真命天子,是天下之主,这就赋予了李唐政权合法性和神圣性。“吾是老君,即汝祖也”是“老子降迹告天命”的核心。《封氏见闻录》载:“国朝以李氏出自老君,故崇道教。”[49]“李氏出自老君”“老君是李氏之祖”,这才是老君在李渊政治中出现的真正原因。“李氏”并非指李唐皇室一支,而是天下诸李。释法琳在《十喻篇》中引王俭《百家谱》云:“李者高阳之后,始祖咎繇为舜理官,因遂氏焉。李氏之兴起于聃也,自聃之前未有李姓,唯氏理焉。”[50]据吴羽研究,南北朝时著名的李氏家族均以老子为先祖[51]。这说明老子为“李氏之祖”的身份为当时社会普遍认同,有着强有力的影响力。老子在宗法意义上的影响力,是李渊认老子为祖的现实依据。中国古代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宗族社会。老子是李姓之祖,以祖先身份降迹告天命,即意味着李渊是祖先钦定的李氏宗主。李唐皇室成为李氏大宗,是李氏正统,其他宗姓则是小宗,应接受大宗的管理,服从宗主的权威。这样一来,李渊以宗主身份统摄天下诸李,就是合乎礼法,顺乎天命,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神圣性。“老子降迹告天命”使“李氏将兴”谶言具有了法理上的确指性,李唐成为唯一合法的李氏政权。白衣与老君的结合,使李唐政权在诸李争斗中拥有了不容置疑、不可侵犯的正统性和神圣性,是唯一合法的李氏政权,从而消弭“李氏将兴”谶言所造成的困局和隐患。

综上所述,老子在武德三年的出现,应为李渊集团策划。唐初,在群雄割据、诸李争权的特殊形势下,李渊为消除“李氏将兴”谶言的不确指性特征所造成的困局,采取了神道设教的方式,“老子降迹告天命”应世而出。老子降迹明宣其与李唐的关系,明确宣示李唐为李姓大宗,是李氏政权中唯一合法政权,同时也为李唐政权蒙上了一层神圣的面纱。唐初,老子之于李渊,就是为李渊政权的神圣性、合法性与唯一性提供法理和天命依据。李渊采取默认、敬而不宣的态度,既保持了李唐政权的神圣性,又使这一神迹具有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唐政权稳定后,老子作为“降迹之祖”的神话就会逐渐淡出李唐的政治舞台。然太宗时,文化政策的转型,使得老子作为“李唐皇室之祖”的问题,重新走上了李唐的政治舞台,改变了老子在李唐政治走向中的命运。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注释】

[1]参见卿希泰主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70页;又见其主编:《中国道教》(四卷本),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31页。孙亦平:《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长沙: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7页。金正耀:《中国的道教》,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第63页。徐连达:《唐代文化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99页。郭善兵:《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礼制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96页。

[2](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八九,武德四年七月条,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5923页。

[3](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七八《典礼·追尊祖先》,《上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号并五圣加谥制》,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44页。

[4]《唐大诏令集》卷七八《典礼·追尊祖先》,《追尊先天太皇德明兴圣皇帝等制》载:“昔契敷五教,殷以为祖,稷播百谷,周以配天。况咎繇迈种,黎人怀德,我之本系,千载弥光,敬追尊为德明皇帝。”第443页。

[5]此事还见于(唐)封演撰,赵贞信校注:《封氏见闻录》,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页。(宋)范祖禹:《唐鉴》,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11页。

[6]玄坛,隋时称道观为玄坛。(唐)李林甫:《唐六典》载:“隋置崇玄署令、丞。炀帝改佛寺为道场,改道观为玄坛,各置监、丞。”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467页。

[7](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及卷一九四《突厥传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292、5153页。

[8]宋大川:《〈大唐创业起居注〉成书年代考》,《史学史研究》1985年第4期,第60页。

[9]汪篯:《唐室之克定关中》,收入氏著《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北京出版社,2018年,第3页。

[10]《旧唐书》卷六一《温大雅传》,第2362页。

[11](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3页。

[12](宋)王溥:《唐会要》卷五十《尊崇道教》,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865页。

[13](清)董诰:《全唐文》卷六《令道士在僧前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3页。

[14](清)董诰:《全唐文》卷六《令道士在僧前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3页。

[15]《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下》,第48页。

[16]《旧唐书》卷六一《窦威传》,第2364、2365页。

[17]《旧唐书》卷五七《裴寂传》,第2288页。

[18]《资治通鉴》卷一九〇,武德七年正月条,第5975页。

[19]参见汪篯:《唐太宗之拔擢山东微族与各集团人士之并进》,收入氏著《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北京出版社,2018年,第82—127页。

[20]吴羽:《李唐皇室尊老子为始祖探源》,《敦煌学辑刊》2019年第1期,第208页。

[21](唐)释彦琮:《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中,载《卍续藏经》第150册。(www.daowen.com)

[22]《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下》,第48页。

[23]此亲缘关系是根据李唐皇室认祖顺序确定的。吴羽将北朝陇西、赵郡李氏认老子为先祖,作为李唐皇室认老子为始祖的历史前提(吴羽:《李唐皇室尊老子为始祖探源》,第209页)。吴羽立论的基础是以李唐皇室属于陇西李氏或赵郡李氏为前提,而李唐皇室是否出身高门,学术界尚未有定论。李唐皇室若有门第傍身,也不至于被山东士族看轻。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李唐皇室的认祖顺序。据法琳“弃代北而认陇西,陛下即其事”的说法,李唐皇室将自身归入陇西李氏当在太宗时。这也恰恰反映了高祖建国伊始只有四庙,空始祖,而太宗时加上李重耳、高祖为六庙。李重耳使李唐皇室构建了其与凉武昭王李暠的亲缘关系,攀上陇西李氏。太宗甚至曾一度想将凉武昭王李暠立为始祖。据此,李唐皇室的认祖顺序为先老子后陇西李氏。

[24](唐)魏徵:《隋书》卷三七《李穆附子李浑传》,北京:中书书局,1973年,第1120页。

[25]《隋书》卷三七《李穆附子李浑传》,第1124页。

[26]《隋书》卷三七《李穆附子李浑传》,第1121页。

[27]《隋书》卷三七《李穆附子李浑传》,第1124、1125页。

[28]《隋书》卷三七《李穆附子李浑传》,第1121页。

[29]《资治通鉴》卷一八三,大业十二年十月条,第5708、5709页。

[30]《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第2、3页。

[31]《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第4页。

[32]《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第11页。

[33]《旧唐书》卷五五《李轨传》,第2249页。

[34]《资治通鉴》卷一八八,武德四年二月条,第5904页。

[35]《资治通鉴》卷一八六,武德元年十二月条,第5830、5831页。

[36]《资治通鉴》卷一八六,武德元年十二月条,第5831页。

[37]《资治通鉴》卷一八六,武德元年十月条,第5816页。

[38]《全唐文》卷一《每州置宗师诏》,第23页。

[39]《资治通鉴》卷一八七,武德二年二月条,第5840页。

[40]《唐会要》卷五十《尊崇道教》,第865页。

[41]《封氏见闻录》,第3页。

[42]《唐鉴》,第11页。

[43]《资治通鉴》卷一八五,武德元年五月条,第5791页。

[44]《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第11页。

[45]《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第11页。

[46]《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第18页。

[47]《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第23页。

[48]《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第55页。

[49]《封氏见闻录》,第3页。

[50](唐)释法琳:《十喻篇》,收入《乾隆大藏经》第76册《广弘明集》,北京:中国书店,2010年,第624页。

[51]吴羽:《李唐皇室尊老子为始祖探源》,第20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