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于阗军政体制的设置-唐史论丛第30辑

于阗军政体制的设置-唐史论丛第30辑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阗镇守军的设置与动荡。史籍虽未载其出兵于阗,但由之后令阿史那献为十姓可汗置军焉耆以讨婆葛的史实推测,于阗镇守军也深受此次政局动荡影响。唐置四镇节度使后,于阗镇守军正式建制。史籍及出土文书证明,于阗因地当吐蕃北向入侵要冲,因而在军事防御上占据特殊地位,镇守军体制的规格因此亦较为特殊。表1于阗镇守军常设官职简况续表注:表中涉及官职、人物的出土文书仅为部分列示。

于阗军政体制的设置-唐史论丛第30辑

毗沙都督府的设置。关于毗沙都督府的设置时间,两《唐书》及《资治通鉴》均载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并提及于阗国内附时间为贞观二十二年(648)。此记载看似并无太大问题,但联系上文所论李唐在于阗早期的谋略可知,唐廷在于阗绿洲行使羁縻管辖的时间最早可上溯至贞观十年(636),再结合《大唐毗沙郡将军叶和墓表》在阿克苏河下游的发现、于阗道使对高僧玄奘的迎接,以及于阗国贵族阶层在唐廷纳质与受封可以推知,唐廷对于阗实行实际羁縻管辖的年代早于高宗上元年间,而取得这种实际羁縻管辖权的时间应在唐太宗贞观十年至十八年之间。

于阗镇守军的设置与动荡。根据两《唐书》的记载,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二年初次提出设置四镇的构想,但结合安西都护府此时尚未迁徙至龟兹的史实,四镇并未实际设置。于阗镇守军的设置直至显庆三年(658),随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而得以初置。由于西域局势的动荡,高宗朝与则天朝,于阗镇守军与四镇亦经历了多次置废。咸亨元年,唐廷罢四镇,撤回防人;上元元年,于阗王伏阇雄击走吐蕃,遣使于唐,唐廷在此置毗沙都督府,很可能同时也恢复了于阗镇守军的设置;仪凤年间,西突厥与吐蕃又侵占四镇,于阗镇守军随之罢;调露元年(679),唐廷再设四镇;武周初年,吐蕃又乘机侵入四镇之地,垂拱二年(686)于阗镇守军又罢;长寿元年(692),王孝杰收复四镇,并遣重兵镇戍于此,于阗镇守军又得以重置[47]。此后直至开天时期,于阗镇守军的统辖也并非一劳永逸。中宗景龙二年(708),忠节欲联吐蕃攻突骑施婆葛,婆葛遂数发兵出安西、拨换、焉耆、疏勒,“遂陷安西,断四镇路”[48]。史籍虽未载其出兵于阗,但由之后令阿史那献为十姓可汗置军焉耆以讨婆葛的史实推测,于阗镇守军也深受此次政局动荡影响。开元六年(718),唐于四镇置节度使,于阗至此由“镇”上升为军。开元十三年(725),于阗王反,遂被安西副大都护平息[49];十四年(726),突骑施苏禄因不满安西都护杜暹互市行为,出兵掠“四镇人畜储积”,安西仅存[50]。以上为于阗镇守军统治动荡之史实。

于阗镇守军体制的演变。总体而言,于阗镇守军体制经历了由镇戍到军镇的演变历程[51]。以长寿元年(692)王孝杰恢复四镇、遣重兵戍卫为时间节点,之前的于阗镇守军主要以塔里木东缘较近的正州折冲府代为行使职权;后期则是以于阗镇守军为主的镇戍体系。关于边境正州折冲府代行职权,刘后滨等根据出土文书《唐开元十七年(726)于阗盖阿兴牒为奴送麦事》推断,“右豹韬卫府之印”可能“为府兵制下由右豹韬卫统领的折冲府”,设置时间当在光宅元年(684)至长寿元年(692)之间[52]。池田温根据敦煌文书《沙州图经》将其职位时间断定在开元二年(714)左右。

唐置四镇节度使后,于阗镇守军正式建制。史籍及出土文书证明,于阗因地当吐蕃北向入侵要冲,因而在军事防御上占据特殊地位,镇守军体制的规格因此亦较为特殊。其一,安西节度副使通常兼任于阗镇守使,出土于阗文书《唐某年某月二十六日于阗镇守军帖》中即盖有“镇守军之印”,文末出现有“使同节度副使”职衔[53]。荣新江认为安西节度副使常驻扎于阗[54],如杨和曾在四镇经略史任上兼为于阗军大使[55]。其二,在唐廷统治西域后期,出现了于阗王兼任都督府都督及四镇节度副使头衔,这一点斯文·赫定24号汉文文书[56]即有所载。其三,于阗镇守军存在有较为系统的官职建构(表1)。(www.daowen.com)

表1 于阗镇守军常设官职简况

续表

注:表中涉及官职、人物的出土文书仅为部分列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