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波罗艺术:传统建筑与艺术特色

波罗艺术:传统建筑与艺术特色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世纪末至9世纪初,印度东部的孟加拉一带兴起的波罗王朝发展迅速,历代国王普遍信奉并积极推广佛教,这里的佛教艺术还逐渐扩展到了周边的西藏、尼泊尔以及东南亚各国。直至12世纪,波罗王朝被信奉伊斯兰教的色纳王朝所灭,佛教僧侣从印度本土躲避到尼泊尔、西藏等地,波罗王朝的佛教艺术亦被停止,转而由僧侣带至境外其他地方发展。波罗艺术风格的佛像身材修长,比例较好。

波罗艺术:传统建筑与艺术特色

8世纪末至9世纪初,印度东部的孟加拉一带兴起的波罗王朝发展迅速,历代国王普遍信奉并积极推广佛教,这里的佛教艺术还逐渐扩展到了周边的西藏、尼泊尔以及东南亚各国。直至12世纪,波罗王朝被信奉伊斯兰教的色纳王朝所灭,佛教僧侣从印度本土躲避到尼泊尔、西藏等地,波罗王朝的佛教艺术亦被停止,转而由僧侣带至境外其他地方发展。

波罗(Pala)艺术风格的佛像身材修长,比例较好。菩萨一般头戴尖顶的三角形头冠,后梳高发髻。波罗艺术风格的构图具有如下特点:画面中央为主尊佛像,体量较大,佛像顶部与左右两侧被分隔成若干小方格,下部有时不分格,每个方格绘制不同的佛像,并各有头光及台座,互不相连。主尊佛像两侧一般伴有胁侍菩萨,体量略小,其风格十分相似,一般胁侍菩萨的面孔、胯部、双脚都朝向主尊佛像,身体呈现“S”形曲线。

由于历史政治原因,许多国家的疆域范围都发生过变化,因此,这些艺术形式产生地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的范围之内。不同的佛教艺术形式产生后,均向其周边进行辐射,对周边的佛教艺术产生引导作用,反之,周边的艺术形式对其进行模仿或改良,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圈。上述五种喜马拉雅地区的佛教艺术形式,亦是五个时间上略有先后、地理区位相近的艺术文化圈。(www.daowen.com)

五个文化圈位于古印度的不同地区,阿里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与古印度中北部、尼泊尔这样的佛教大国同属于喜马拉雅山脉范围,其间的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自古便比较频繁,在佛教艺术方面自然亦受到前文所述的佛教艺术圈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藏传佛教形成初期更加明显,虽然由于历史久远、自然环境较恶劣等原因,现今藏西地区的许多宗教遗存已受损,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发现外来佛教艺术文化的痕迹。

喜马拉雅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东西向的天然屏障,区分着中国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不丹等地区及国家,同时又通过许多山口形成的交通要道沟通“屏障”的南北区域。自古以来,高原人就通过喜马拉雅各山口发生着频繁的联系,进行着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加之山脉周边的各地区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便在该区域内衍生出富有特色的喜马拉雅文化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